广西书展活动心得体会初中总结 参加书展心得体会(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广西书展活动心得体会初中总结一
作为国家aaaa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世界旅游组织的推荐旅游地,阳朔世外桃源景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桥、流水、田园、老村与水上民族村寨融为一体的绝妙画图。阳朔"世外桃源"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乡风情和原始部落组成。
【黑衣壮天琴表演】:中国西南边陲的广西那坡县与越南毗邻,该县境内的壮族按自称的称谓和各自的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其中,自称为"敏"(亦称布壮)的族群,就是人称黑衣壮的一个族群。人类学家称黑衣壮为壮族的"活化石"
【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伴奏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主要在于合声。音域宽广,音乐复杂多样,节奏缓急有序,和音和谐完美,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现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绣球】:就是壮族吉祥的代表和爱情的象征。壮族绣球是壮族姑娘亲手所绣的。由12片花瓣形的绢丝组成一个圆球。12片花瓣,分别代表着一年中12个月份,在每片花瓣上她们都会绣上相应月份的代表性植物或动物。一个绣球就表示一年中的12个月,月月平安、圆圆满满之意。
【苗族刺绣】:它是集传统图案的记忆,结合现代款式,不用画图空凭记忆随手绣成,每条要60000多针,绣一条领带要一个月,最快26天,她们从反面绣正面,一针下去两面成型,堪称中华一绝。
【瑶族舞蹈】:瑶族人生活在大山里,竹木资源比较丰富,他们就地取材制作出一些竹木工艺,也用竹木当做一些舞蹈工具,编制出各种竹木舞蹈。
【革家族蜡染】:革家族是一个以蜡染为生的民族。蜡染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在棉布上画图,然后用铜片或铝片制成的蜡刀从温火炉中的瓷碗里沾上蜡液,描绘在白布上,蜡液落布即干,之后将上完的蜡的布放进蓝靛缸里浸染,由于有蜡的地方上不了色,所以待煮沸脱蜡和漂洗晒干后便显现出蓝底白花纹的图案来。彩色的蜡染是经过多次上蜡多次浸染而成的,因为上一次的蜡只能染一次颜色,工艺比较复杂。(革家蜡染讲究布局对称,而且图案上多以各种花卉、铜鼓纹、鱼纹等为主,除了欣赏外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革家族是一个信仰太阳神的民族,在她们的服饰上就有较明显的体现,她们的头顶上戴的红缨垂荡的圆珠帽,整个帽顶象征太阳,下面的银圈代表弓弦,头顶的银针代表箭,弓箭直射向太阳的中心,这代表着一种以太阳为中心的唯物论说法。
【壮族壮锦制作】:是用素色细纱作经线,丝线作纬线编织而成的。一般的壮锦图案都是以几何图纹或动物、植物的造型为主题,其中几何图纹更是变动无穷、丰富多彩。壮锦的用色大胆,都是大红、大绿、大黄、大蓝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色彩。彩色染料取自植物的根、叶、花制成,色彩艳丽。传统的图案有水、云、鸟、兽、花、草、虫、鱼等,还有复杂的双龙戏珠、狮滚绣球、鱼跃龙门、鸳鸯戏水等。织成的锦可作被面、床罩、窗帘、壁挂、锦屏、台布等。
描写广西书展活动心得体会初中总结二
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称思灵山。因在桂平县城西1公里而得名。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渐成为游览胜地。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径曲幽。
桂平西山向以“石奇、树秀、泉甘、茶香”著称,峰峦嵯峨,数十乃百余立方米的巨石纵横林立,加之绿荫遍地,古树参天,形成壮丽景色。西山人文历史悠久,有李公词、洗石庵、龙华寺、乳泉亭、飞阁等建筑物,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广西佛教建筑“洗石庵”,历代文人墨客赞赏西山诗词对联四千余首。
西山茶名闻遐迩,清香可口,远销各地。泉甘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近年来,人们利用优质的乳泉水,酿制成了不少甘美的琼浆,有被誉为“广西茅台”的乳泉酒,有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矿物元素的“罗汉果露”等饮料,甘冽爽口。每值盛夏,乳泉边备有竹筒,供过往行人取水畅饮,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饮,诚是一大乐事,被誉为西山一绝,桂平有一首采荼调,就是赞美乳泉的:“花罅石,花罅石,乳泉水,西山茶。此话不与俗人讲,俗人听了要出家。”
以桂平西山为主体,包括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太平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紫荆山壮村瑶寨风情,天南福地洞天罗丛岩及白石洞天、麻洞荔枝之乡和浔州古城风光,北回归线标志等在内的众多景点景观组成了桂平西山集锦式大型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0__平方公里,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桂平西山位于黔、郁、浔江汇处的桂平市城区1公里,古称“南天第一秀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山海拔678米,自公元502年南梁王朝建立桂平郡起,西山便名扬全国了。1500多年来,这里一直都是旅游观光的胜地。
西山林壑秀美,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誉。这“浔城半边山”指的就是桂平西山。西山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灵而著称。西山有著名的“官桥秋柳”、“云台曲水”、“忠勇松涛”、“碧云石径”、“乳泉琴韵”、“龙华晚眺”、“飞阁月明”、“古洞仙踪”等八景。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缮,又增添“灵湖叠翠”、“险峰朝阳”、“虹桥鼎泉”、“长峡会仙”、“龙亭观日”、“栈道悬碧”、“松涛听轩”、“濂溪飞瀑”等八景,景景别致,引人入胜。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慕名来到桂平西山,见此古松参天,风光如画,不觉游兴大发。他把“龙袍”脱下,挂到松树上,从此,这些松树便长出了“龙鳞”,后人称之为“龙鳞树”。
西山半山腰有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唐御史李公祠,宋代的龙华寺,还有清代的洗石庵、观音岩古庙等。名山出高僧。原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现任佛教僧伽联合会副会长、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抗战时期曾在桂平西山龙华寺主持过事务,并弘扬佛法,推行“学术化、生产化”的道路,颇受众僧欢迎。1989年9月27日在西山圆寂的释宽能法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终年95岁,其圆寂后火化留下三颗舍利子,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桂平西山龙华寺旁的乳泉以色白、味甘而著称,为西山一绝。此泉“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白汁,白如乳故名乳泉。”相传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曾诏天下五龙封爵,于此设龙庙台之后,便有了乳泉。现在经环保部门化验证实,乳泉水含有天然氧竟达85%。用之酿酒,酒醇;用之泡茶,茶香。
桂平西山茶是全国名茶之一,从唐代便开始盛名。
屹立在西山腰岩石上的中山飞阁,更是游览的好去处。登阁眺望,令人心旷神怡。1921年10月,孙中山先生乘舰由穗赴邕,途中经桂平县城时,因久慕西山风光之美,逐登山做一日游。新修的飞阁门额上“中山飞阁”四个苍颈大字,赫然入目。两旁的玉柱上刻着清魏笃所撰写的名联,上联是“吏隐访遗踪,半世功名春梦里”,下联是“思灵观夕照,万家灯火晚饮时”。站在阁中,凭栏远眺,桂平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不禁令人感慨,真是“万壑树林环一廓,两江水碧带千家”的人间仙景。
注:两江指左为黔江,右为郁江,汇合后称浔江。
桂平西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0775—3382971
桂平的西山,那是一片净土,参天而立的树木给人以庄严的感觉。庙里的香火是从来不间断的。从山脚到山顶再下来,感觉整个人快要散架一样,过后总会因为满足而笑,空气一年四季都是那样清新,山上的矿泉水,是西山人民的最爱,落日时分总会看到一些老人和中年人背着大大小小的瓶瓶灌灌往山上走去,一可以健身,把一天里的忙碌和烦恼抛之脑后,二可以喝到清甜可口的矿泉水。西山的可爱,只有亲身去到那里才可以体会到之中的美妙之处。。
桂平西山最佳旅游季节
西山位于得州古城1.5公里处,不远不近。既听不到城市的喧闹,也沾不到马路和街道扬起的灰尘。桂平的气温,较冷的仅为1月份,约在4—12℃之间,较热的是7、8月,约为 28—35℃之间。
桂平西山交通
南宁做快巴3h到桂平后300元包微型面包车去或在桂平广场坐龙潭景区的公车(2元)到终点站,必须路行10公里方可到达,但路上风景也不错的
桂平西山住宿
功德山庄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西山风景名胜区,前列平原,后横峻岭,绿树环绕,山溪流淌,鸟语花香。
桂平西山美食
桂平西山出产一种名茶——西山茶。西山茶“加工精细,条索均称,苗峰显露,色泽光润,汤清明亮,滋味鲜爽。”(《当州府志》)。《桂平县志》写道:“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并右观音岩下,低株散植,绿叶铺(芬木),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芳芬,炎天暑溽,避地禅房,取乳泉水煮之,扑去俗尘三斗,杭州龙并未能逮也。”民谣也说:“花罅石、石罅花、乳泉水,西山茶。” 桂平西山的泉甘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近年来,人们利用优质的乳泉水,酿制成了不少甘美的琼浆,有被誉为“广西茅台”的乳泉酒,有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矿物元素的“罗汉果露”等饮料,甘冽爽口。每值盛夏,乳泉边备有竹筒,供过往行人取水畅饮,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饮,诚是一大乐事,被誉为西山一绝。
西山上的美食又何止西山茶?洗石庵旁边的斋菜馆里面的斋面斋饺做的很美味。
市区里的当地小吃也很多,只要你够时间去找,肯定不会失望。
西山茶在清明节之前采摘制作,泡出来的茶色是最好的,茶也最清香,是谓“未明茶”。
描写广西书展活动心得体会初中总结三
遇龙河古名安乐水,是我县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素有“小漓江”之称。发源于临桂县粘岭,流经我县金宝、白沙镇、阳朔镇、高田镇的30多个村庄。在观桥村东注入乌龟河水,到凤楼村的青厄渡与金宝河汇合为田家河,至书童山流入漓江。遇龙河全长35.6公里,县内集雨面积124平方公里。
在乌龟河与遇龙河交汇处及遇龙河上有二石料单拱桥,上为富里桥,下为遇龙桥,皆为古桥。桥体巍峨壮丽,古香古色,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在旧县村,还有仙桂桥及归义县城遗址。仙桂桥建于北宋宣和五年,为单拱石桥,是广西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归义县城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置,现遗正方形土筑城墙,周长约800米,有东、南、西三门。遇龙河两岸奇峰排列,竹木苍翠,流水清澈,游鱼可数,景色宜人。主要景点有双流美景、夏棠佳胜、大小五指山、狮子山、八仙岩及新开发的世外桃源等。绿水青山、古迹名胜与田园风光及浓郁的地方风情交汇在一起,是绝佳游览胜地。
到桂林,不游漓江,是一种遗憾;到阳朔,不看遇龙河,更是可惜。
阳朔景点遇龙河有“小漓江”之称,是阳朔山水的精华。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桥奇村巧而闻名于世,是桂林山水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也是阳朔风光的最好体现。 遇龙河发源于临桂县的古里河,流域却大多在阳朔境内。它清澈妩媚,一路流经阳朔的金宝乡、葡萄镇、白沙镇、新阳朔镇、高田乡,最后与金宝河交汇于青飕渡(高田日出)处,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漓江。 遇龙河古时叫“安乐水”,因后来在河上建有石拱桥名日“遇龙桥”,后来人们就干脆把这安乐水叫做遇龙河了。“遇龙”而“活”,人们对这条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见一般了。
遇龙河一般宽度为30一60米,其长度约44公里,水深处达七八米,浅处只能齐腿肚。徒步旅游遇龙河,欣赏美丽的阳朔风光是赏这条“小漓江”的最佳方式。
遇龙河两岸青山连绵,造型各异,百态千姿;一路翠竹夹道,绿树成行,芳草萋萋;而若遇晴日,则蓝天白云,碧水绿草,开朗而明快;若逢雨天,更是雾绕云遮,百媚千娇,将阳朔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假若把漓江比作风情万种的大家闺秀的话,那么,遇龙河就更应该是小家碧玉了。
走进遇龙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缩”了的漓江山水,还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风趣的水车,造型各异的古桥。这是一条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桥梁、有水车、有建筑。其透视出来的历史氛围和岁月沧桑,明显要优于漓江好一派奇美的阳朔风光。
如果你从阳朔镇出发,遇龙河奉献上的第一道风景,便是富里桥。富里桥宽5米,全长30米,高约10米,青石砌成的桥拱成大半圆形,倒映在水中,是一个鸡蛋形的模样,宛如大姑娘那张明朗的脸,十分别致。
桥的两岸,是百顷良田,微风吹过稻浪翻,白云走处碧波滚,景色宜人。桥的两头,长着两株古树,仿佛如桥的两个卫士,风雨同舟,与富里桥一齐在这遇龙河畔成为一种不朽。由于富里桥呈大半拱状,从桥的一端孔下往另一端望去,那青山绿水、白墙黑瓦一概映在水面,框在桥中,仿佛如山水画在水月中重现,典雅素净,很是耐看。 富里桥建于何年,已经无法考证,估计与金龙桥、遇龙桥、仙桂桥等名桥所建年代相差不多,因为这九曲八拐的河流,只建一座桥显然是难以通行的。过了富里桥,顺着遇龙河往西北方向而去,没有多久,便可看到遇龙桥了。
遇龙桥建于明代,可见遇龙河的叫法,最早也是从明代开始的。这座桥,可以算得上阳朔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了。它长约60米,宽5米,高9米,单孔跨度为18米,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加修了石栏,栏上花鸟鱼虫,龙凤呈祥,十分精美。远处看去,这遇龙桥桥身壮实高大,古藤缠绕,野花装点,巍峨而壮丽,很有男子之风范。
站在遇龙桥上看四周风景,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上游一河相串的金龙桥、富里桥,如孪生兄弟一般,历历在目。那山、那田、那水、那树,像沙盘上的作品,在两岸依次排列。太阳照在水中,拉成一条直线,仿佛为遇龙河开了一条金色的拉链,水中那闪闪的金光,很像一条金龙在潜游。我们不知道先人在建这座桥时,是否也看到了这种景象,或许,遇龙桥的来意,便是如此的吧。
转身向下游望去,群山奔腾,村落点点,稻田簇浪。桥下有一洄水潭,如镜的碧水映着东岸的村庄。那村前的古榕,那黄墙青瓦的农舍,那一条条纵横的街巷皆历历入目。更有趣的是这墙、舍、道全
广西书展活动心得体会初中总结 参加书展心得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