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致富之路第三期心得体会总结(8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致富之路第三期心得体会总结一
大家下午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首先感谢局教科室领导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感谢局教科室领导给我们学校这样一个汇报交流的机会,这是对我们民办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激励,也是对我校教科研工作的肯定。
今天我做的会议交流题目是《立足教学 助推科研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重要推手是教科研,可以说,一位教师不做教科研,他就没有教学的活力和张力;一所学校不做教科研,就失去了内涵与品位。教无研不兴,研不教则空。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四星级民办高中,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51人,毕业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占到51%,教师流动每年在10%左右,面对这样一种形式,如何做实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成为摆在学校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题。为此我校在教科研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
一、借助专家引领,打造魅力型教科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我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三级教授,校长王常亮;江苏省教育督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教学顾问李震;有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原高级中学校长莫立刚。这些专家定期为学校教师开展教科研讲座、参与教科研沙龙,进行教科研案例剖析和点评,对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指点,面对面的指导,心与心的交流。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校已经有几位教科研积极分子,慢慢成为学校乃至全区的教科研骨干。
通过他们的引领让我们的教师感觉教科研并不神秘,研究教科研是教师的教学的兴奋点,是教师职业的幸福源。我思故我乐!
二、组建名师团队,打造航母型教科研
为了打造学校名师团队,我们制定了赣榆智贤中学“345”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每年评选3名名师、4名校级学科带头人、5名校骨干教师,凡是被评选上教师每年分别享受20xx元、1500元、1000元的津贴。
要求学校名师团队成员每学期要撰写一篇不低于3000字的教科研论文或教学反思;每学期要开设一节校级以上的示范课;每学期要开设一场不少于45分钟,参加人数不少于100人的教育教学讲座;每年要主持一个校级或以上的课题;每年至少要辅导一次同组内年轻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比赛并获奖。
按照学校要求,凡是被评为校级名师团队的每一位教师每要带3到4位徒弟,参与学校青蓝工程,组建教科研航母编队,打造教科研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致富的目标。
同时,在名师团队的带领下,依托各教研组,组建学科专家库,每个学科至少选出1到2位学科专家,他们具体负责本学科建设,业务指导,各类论文课题的评选与推荐。
三、依托课程基地,打造特色型教科研
我校继四星级高中验收后,20xx年成功获批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朱智贤发展心理学应用课程基地。这一课程基地的获批,为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成为我校教科研研究的一个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目前我校围绕此课程基地已经立项了一个省级规划课题,已经组建了专门的课程基地研究团队,将发展心理学、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学校管理四者打通,融为一体,相信在十三五期间,我校将充分利用好省课程基地这一平台孵化出更多的教科研成果。
四、开展“六一”工程,打造创新型教科研
为了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我校在教科研工作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尝试,在此一起分享。
1.每学期参与一次读书笔记比赛
为了提高教师的读书热情,提高教师的读写技能和反思能力,我们学校每个学期在开学初公布“圣陶杯”读书笔记大赛活动方案,待学期结束后,每位教师包括教干要传一篇原创读书笔记,学校聘请专家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评比结果直接以一定的分值计入年终绩效考核。其中优秀的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出版一本读书笔记汇编。
2.每学期撰写一篇赛课心得
我们学校基本上形成定律,上学期进行“智贤杯”全员赛课,每位教师要进行三轮赛课,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下学期每位教师要进行“智贤杯”全员基本功大赛,同样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赛课和基本功结束后,每位参赛教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20xx字的原创赛课心得,学校将组织专家组进行评选,择优汇编。我们坚信:教学是教科研的主阵地和立足点,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教科研,离开了教学的教科研是没有生命力。
3.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科研沙龙活动
没有交流就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就没有生成。为了给教师提供教科研交流的机会,我们每个学期至少要举办一次教科研沙龙活动,比如我们上学期教科研的沙龙主题“一导三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互动模式的研究”。让教师提前一周总结反思,反思在课改中师生如何互动,反思互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反思互动交流的模式等问题,然后再一起交流研讨提炼。
4.每学期对教科研奖金进行一次公示
每个学期对全校的教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并根据教科研奖励制度,将每位教师的教科研奖金进行公示。本学期在校长室的指导下,重新修订了我校教科研奖励制度,提高了教科研的含金量,提高了教科研奖励幅度。我们每个学期在教师绩效奖金中专门切出一块用于教科研奖励。比如在市教科所组织的课题申报中,立项并结题,奖励800元;参与“四大杯”论文评选,市级一等奖奖励400元;发表一篇省级及以上的论文,学校奖给教师5倍稿费等等,随着新的教科研奖励制度的执行,我校必将迎来教科研的春天。
5.每学年参与一次“图书漂流”活动
“第56号教室”创始人雷夫老师说过“热爱阅读的人将拥有美好的人生”。为了打造书香校园,鼓励教师阅读,我们要求教师每年要参与一次“图书漂流”活动。每年9月份,全校所有教师教干至少选择一本图书或杂志,由学校统一报销费用,这本杂志可以存放自己手中一个月,然后转到图书馆,方便其他教师借阅使用,这种变以前学校包办订阅图书杂志为教师自主选择图书杂志的方式,大大激发了教师订阅图书杂志的热情。同时凡是教师看到比较好的书籍可以直接购买,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后就可以报销。
6. 每学年评选一次教科研先进个人
根据区教科室教科研先进个人的评选条件,我们学校制定了配套的表彰措施,适当降低评选门槛,每年评选一次学校教科研先进个人,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把这项评比结果作为到年终评优和学校评先的必备条件之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教科研虽然路漫漫,但我们一起携手前行,且行且珍惜!
主题致富之路第三期心得体会总结二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的国家重要战略举措,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四个全面”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各部门正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有力、有效和深入地开展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
其中,社会力量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生力军,尤其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中的一分子,也有充足的理由与责任参与到国家的脱贫攻坚中。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最大特色是能够有效导入特色产业。产业扶贫是造血式、可持续的扶贫,是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的精准扶贫,也是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所在。
故建议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中,希望国家层面充分调研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因地制宜导入核心产业参与精准扶贫;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民企参与脱贫攻坚的帮扶工作给予全方位指导。
【提案依据】
为实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工作已到了冲刺阶段。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随着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但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我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往往都存在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按照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贫困人口数量降至为零的目标,可以说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了最后的攻坚、冲刺阶段。
二、脱贫攻坚,更需摸清病因、对症下药,注入核心产业,精准帮扶。
如何脱贫攻坚?核心还在于摸清病因、对症下药,即精准扶贫。
针对贫困形成的原因进行专项调研,发现在贫困人口聚集地区往往存在缺少符合当地特点、能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一穷连一片”现象突出。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没有龙头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价值链,因地制宜地向贫困地区注入核心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如调研秦巴山片区扶贫任务最大的安康市情况:
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陕西、重庆、四川、河南、湖北、甘肃六省(市)的17个市、80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22.5万平方公里,集革命老区、大型水库库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涵养区、汶川地震灾区、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于一体,在全国14个连片扶贫特困区中涉及的省份最多、国土面积最大、内部差异最大、产业基础差、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难度大。陕西省安康市又是秦巴山片区扶贫区域面积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位于陕西南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与四川、重庆、湖北接壤,辖一区九县(9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国定贫困县,1个全省扶贫重点县),总人口306万,其中农业人口247万,贫困人口58.17万人,贫困发生率23.6%。
但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同时,安康市又有明显的生态资源优势。境内汉江水资源丰沛,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主要涵养区,虽然这导致其92%以上国土面积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产业选择限制条件较多,但优异的自然条件和富硒土壤特别适合天然富硒农产品种植。近年来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增速连年超过30%,已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但受交通条件制约,安康市乃至秦巴山区很多特色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同时外来的产品由于流通成本高,长期形成的价格“剪刀差”,加剧了该地区的贫困程度。
因此,安康市的核心症结正是急需打开“买秦巴、卖全国,买全国,卖秦巴”的商贸物流新局面。尤其现在安康市境内已建成西康、襄渝、阳安等3条“十”字型铁路网,以及g65(京昆)、g70(包茂)、g4213(安康至湖北麻城)g7011(十堰至天水)等4条高速公路,连接中国西北、西南和东南的区域交通枢纽正在形成,快速的物流运输成为可能。因此特别需要在此布局大型商贸物流项目,使其成为背靠秦巴、连接川陕鄂渝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特别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中,将原产地经营商户通过电子商务、智能物流网等现代经营方式,依托互联网 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交易,把秦巴片区的特产推向全国,既符合循环发展的要求,将有力地带动当地群众实现特色产业致富。
三、发挥民营企业积极作用,推进核心产业 脱贫攻坚。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市场经济新兴主体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并提供新增就业岗位达到90%左右,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一直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之一。尤其现阶段脱贫攻坚需要核心产业、龙头产业嫁接,民营企业正可以成为产业在当地发展的引路人。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将可充分发挥其产业积累,因地制宜地精准导入产业,并将产业打造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动龙头,不仅直接解决当地就业创收,更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以解决实际情况中产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问题。
比如在安康市案例中,如发挥民营企业优势,有针对性的导入专业商
主题致富之路第三期心得体会总结(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