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工作者心得体会及感悟 精神文明工作心得体会(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乡风文明工作者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县宣传部文明办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精神,推动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全面推进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文明乡风为重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倡树婚丧嫁娶新风,培养新型农民,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深入实施“生活环境优美、生活方式健康、乡风民风淳朴,建设宣传氛围好、组织建设好、活动阵地好、典型示范好、主题特色好、人居环境好“六好”文明乡风,推动各村建设规章制度、文化主题、大讲堂、文艺队伍、评选活动、乡村志愿者、村规民约、一系列节日民俗活动、做到便民、助民、乐民、化民,努力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进一步增强农民获得感。
(一)营造文明建设氛围。乡风文明建设要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在重要路口、乡村沿线、文化广场等显著位置,利用墙绘、宣传栏、横幅等载体,积极营造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勤俭节约、邻里和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的文明氛围,引导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倡导文明新风尚。(责任单位:乡党建办、各村)
(二)建好基层党支部。坚持基层党支部在文明乡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选好配强带头人,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基层党员要按照党组织要求,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在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中率先垂范,服务乡村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将党的优良党风融入文明乡风建设中,以党风带动村风民风明显好转。(责任单位:乡党建办、乡纪委)
(三)建设群众自治组织。各村要建立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成立红白理事会四个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发挥“四会”在淳化乡风、培育新风中的重要作用。成立村民理事会,组织协调村务工作,调解、化解民间纠纷,引导农民和睦团结。成立道德评议会,善于运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乡村新风、反对不良行为,引导农民向上向善。成立红白理事会,推崇节俭办宴,指导监督本村婚丧喜庆事宜,控制规模,简化仪式,反对铺张浪费。(责任单位:乡民政办、党建办、乡纪委、派出所、各村)
(四)突出文化主题。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要增加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建各类文化设施,积极搭建文化平台。建立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熏陶滋养的作用。(责任单位:乡文化站、交通站、各村)
(五)办好乡村大讲堂。根据需要设置不同主题,组织党员干部、专家学者、文化能人等开设法律讲堂、文化讲堂、道德讲堂等,开展普法教育、科学知识、卫生常识、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提倡健康文化生活方式。(责任单位:乡党建办、司法所、计生办、文化站、各村)
(六)打造文艺队伍。把活跃在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创作取材于身边人和事的文艺作品,利用传统戏曲、民族歌舞、民间小调、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表演,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文化阵地。(责任单位:文化站、各村)
(七)开展一系列先进评选活动。把文明家庭创建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优良家风我来树”活动,采取村民自荐和村委会推荐两种方式,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优良家风家训”“好儿女”、“好婆媳”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农民家庭的好家风,撑起农村社会的好风气。(责任单位:乡妇联、各村)
(八)组织一批乡村志愿者。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要激励、引导广大志愿者组建一支乡村志愿者队伍,构建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制度,增添乡村和谐的精神底色。倡导农村广大志愿者就近就便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解决生活困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到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培养社会主义好村风。(责任单位:乡党建办、乡团委、各村)
(九)健全修订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和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两约”在维护乡村文明传承和秩序中的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部村规民约。要将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抵制黄赌毒等移风易俗重要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内容要接“地气,突显地方特色、指导劝导规范性强。每个村都要在村显著位置上墙公布,并印发到每家每户。(责任单位:乡党建办、各村)
(十)建设一个文明生态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组织农村群众开展乡村清洁行动,组织村民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实行网格化区域责任制,推动门前“三包”。建垃圾处理设施、建卫生保洁队伍,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乡村环境,引导村民及时清理房前屋后、庭院、居室卫生,摒弃落后习俗,推动村民养成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责任单位:乡农办、各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站办所室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
设,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整体部署,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务实创新。各村、各部门要不断创新乡风文明建设方式方法,按照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将乡风文明建设同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村镇等创建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做好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加强考评监管。建立健全工作督查考评制度,各村乡风文明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党建年终考核结果中,激励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题乡风文明工作者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为全面提升乡风文明工作,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新时代农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从自身实际出发,全方位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了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站办所室负责人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的乡风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组织召开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部署会,要求各村认真对照“乡风文明行动”工作安排,把乡风文明工作抓实抓细,并形成监督机制,要对全镇乡风文明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督察。
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村村响等载体,结合精准扶贫入户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做到宣传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宣传覆盖率达100%。在各村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标语20余条,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镇营造了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的浓厚氛围。制定《开展对“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听之任之、失职失责甚至包庇纵容,充当“保护伞”专项整治的具体实施方案》,联合派出所对黄、赌、毒等不良陋习进行严厉打击,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崇尚文明。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等新媒体学习近平台,开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总书记关于内蒙古的重要性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的学习,引导广大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厚养薄葬。本着喜事新办、廉办,丧事简办的原则,严禁大操大办、迷信祭奠、雇吹鼓手,鼓励村民们收取较少彩礼,由理事会德高望重的人员出面协商,解决婚事、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问题。推动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截止目前,全镇已有18个村修订完善了本村的《村规民约》,并将《村规民约》和办事章程上墙公开,由村“两委”广泛宣传,监督指导有效实施,引导村民实现自我管理。通过发放卫生知识手册、召开全民健康养生讲堂等方式,结合精准扶贫送药下乡活动,开展合理膳食、控烟限酒、心理健康的宣传,积极营造健康文化环境,科学传播健康知识,深入倡导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我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出重拳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努力为居民提供一个干净优美的生活环境。截止目前,全镇已先后建成垃圾填埋场22个,污水处理厂1个,改造卫生厕所106间,极大改善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各村聘用保洁人员共266人,负责每天村内垃圾清运工作,保证了村容村貌的干净整洁;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对卫生治理进行规范化管理,为环境卫生的保持和巩固做好了保障。同时结合妇联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在xxx村建立试点,发挥保护环境巾帼力量,引导群众文明养成。通过环境整治,我镇人居环境大为改观,道路整洁,环境优美,全镇面貌焕然一新。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让宣传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将乡风文明的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每一个人,利用永久性的文化墙和宣传栏宣传好榜样,积极传播健康向上正能量。
(2)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按照区、市、县各级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有关安排部署,制定符合我镇实际的相关工作措施,并严格贯彻落实。
(3)进一步加强督察考核。将乡风文明行动纳入村级年末绩效考核,由镇乡风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每半年对各村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
主题乡风文明工作者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方案》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
乡风文明工作者心得体会及感悟 精神文明工作心得体会(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