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智慧与心得体会和感想 老子道德经智慧与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八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老子道德经智慧与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主持人点评】观看了《郭明义》视频,聆听了他的故事,我想,大家的内心一定会有所触动。郭明义同志讲道: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我就是要做雷锋这样的傻子,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义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内化郭明义精神。学习明义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品质;学习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学习他做好事不求回报,二十余载从不间断的毅力。这些都是我们平常人身上所缺少的,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义把雷锋精神作为人生追求,不愧为雷锋精神的传人、优秀代表和“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先锋”。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无论他身处什么职位都会把工作当成事业,把职责当成使命,立足本职、勇挑重担、任劳任怨、追求卓越,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还要学习他乐于奉献的精神。直到现在,郭明义一家三口还挤在市郊不到40平米的房子里,矿上先后几次福利分房,符合条件的郭明义全部让给了其他同事。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奉献、真奉献的奉献意识和精神,在奉献中让党徽闪光,让人生无悔。
郭明义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展现了一个党员创先争优的人生示范,让我们从平凡中看到了崇高,从平常中看到了真诚,从平淡中看到了炽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实际,深入学习,弘扬其精神,积极争当各项工作创先争优的表率。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象郭明义同志那样的平民英雄、道德楷模。
【主持词二】“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接下来,请看我校《拾金不昧模范--李魁平》。
【主持人点评】看了这段视频,大家一定感触很深。类似的事例,我校还有许多,如:20xx年7月14日下午,史彦军老师去涉县工商银行自动取款机上取钱,正当他准备插入自己银行卡时,发现取款机上插着一张银行卡且没有退出,他急忙向周边人打听,当得知刚才好像有一位身穿军装的人取过钱。当时又正赶上银行下班关门时间,史彦军赶忙和银行保安说明情况,与银行值班经理取得联系进行了失主信息查询。由于没有有效证件,只能查到信息卡的主人叫朱庆涛。银行值班经理建议史老师到公安局进行报案,请求警察帮忙寻找失主。随后赶到的涉县巡警大队民警根据史彦军提供的情况判断失主可能是驻涉官兵,急忙和各驻涉部队联系,最后得知失主是驻涉武警中队战士朱庆涛。原来这天朱庆涛往老家汇钱,由于急着赶回中队,忘记了取回银行卡就匆忙走了,卡里是他当兵所有的积蓄两万多元。此时,他正在为丢失银行卡的事情着急不已。一个小时以后,朱庆涛赶到巡警大队,从史彦军手里拿回了自己的银行卡,他坚持要拿出部分现金感谢史彦军,可被他婉言谢绝了。
再如:牛永芬老师,今年10月14日下午召开家长会时,秦彩霞老师由于急于到教室帮助班主任老师接待家长,把自行车放在车棚里,转身离开,却忘记了车篓里放着提包儿,里面放着刚从银行取的三千多元钱,那是准备还房贷的钱。一下午秦彩霞老师都没有想起来。到家长会结束时候牛永芬老师给彩霞打电话,让她去认领。原来,牛永芬老师放自行车时发现了钱包,看到了放在钱包里面的照片,找到了失主。那一天家长众多,两千多家长人来人往,若不是牛永芬老师发现及时,钱包很可能就永远找不到了。众所周知,牛老师这几年由于治病,经济很窘迫,但是她却能拾金不昧,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也正因为这群可亲可爱的老师们,在金钱面前不忘自己的本色,筑起一道永固的道德长城,为我们,为学生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必定能使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成为风尚,汇聚起向善向美的强大精神力量。
【主持词三】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诵经典。(请大家观看大屏幕)
第一句“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这句经典出自《尚书·周官》,意思是做善事,就会心气和平,而且一天天显示出美好;行欺诈,就会费尽心机,反而一天天显示出笨拙。
第二句“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这句经典同样出自《尚书·周官》,意思是说,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丽;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心胸宽广开朗,身体自然安适舒坦,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第三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经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第四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音不博,博者不知。”这句话出自《老子·八十一章》,意思是诚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诚实。善良的人不能说,能说的人不善良。有智慧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没有智慧。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几句道德经典。首先,请大家跟着我读,我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谢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齐声诵读这几句道德经典:
………………
【主持人点评】看了一部短片,听了一个感人故事,诵读了一段经典语录,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想,在大家心里李魁平、郭明义的精神和雷锋精神是统一的。
【主持词四】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再次重温经典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
【主持人点评】大家唱得很好,雷锋的高尚品德凝缩成一个词就是“奉献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生活才能充满阳关和欢乐。郭明义、李魁平、史彦军、牛永芬正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典型代表。
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郭明义等人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感到了平凡中的伟大!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主持词五】下面让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发善心。请老师们敞开心扉,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
【主持人点评】很好,大家谈的都很好!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把雷锋精神、郭明义精神发扬光大、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做一个有道德、讲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
【主持词六】最后,我来为大家送上美好祝愿与吉祥礼物。
…………
【结束语】本期道德讲堂到这里就结束了,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下期的道德讲堂,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向学校领导小组提出,大家集思广益,来共同办好我们学校的“道德讲堂”!
谢谢大家!
关于老子道德经智慧与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道德经》,以其精炼的八十一章,写出了世间万物的博大精深。从社会中的政治,谈到经济,有时又涉及到教育,从中又写了军事,用这些实际中的事物来体现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优美的文字中构造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的框架。
一开始我根本是看不懂的,在旁边注解的帮忙下才稍微明白一点,就这一点点,让我领略了他的辩证的哲学思想。
读完到《道德经》,使我对这位古代贤哲提出的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有了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人文知识、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本事也有了提高。比如在第四十五章中,老子用辩证的思想阐释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景,实质上又是一种情景,表面情景与实际情景有时完全相反。“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就是体现了这一点。还有“躁胜寒,靓胜炅”则说明事物的对立面常常互相制约,异常是对立面的主导方面作用更大。
《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说出了做事的原则,即“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也说出了“天下之难作于细,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从而说明在办事情是要从客观条件出发,一旦条件成熟,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也告诫我们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下手。处理问题时,要是遇到微易的事物,万不可掉以轻心,或许细微的才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老子也说出了“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说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从小到大的`。我们做事情时必须有恒心一点一滴的去完成,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道德经》的许多哲学限于我的学识,不能完全理解,可是读它真是获益匪浅。在我读完《道德经》后,忽然想起古代的另一位教育家----孔子,于是就有了比较的念头。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孔子还对饮食有研究。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孔子不及老子,孔子的哲学不能算作作哲学,他的观点,我认为其实是对现实中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的总结,只是别人照着孔子的言行去行事时,还没有发现或许很少发现错误。孔子的哲学,我认为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能说是孔子比别人多了一项概括的本事。比如“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是一般人们的生活规律,生活常识,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价值,说明了一点,就是一张教别人如何做菜的烹饪单子,别人看到只需要照着上头的步骤,基本上不需要研究什么的。
可是老子不一样。他的《道德经》从一开始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铭刻名也,非恒名也。”到最终的“和大怨,必有余怨,焉能够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亦责于人。故有德思介,无德思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都是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哲学。如果从开始你不认真体会,你就没有办法领会到这些深刻的观点。他用一种朴素的语言,用哲学中辩证的方法写出了客观的自然规律,书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最终我感激徐教师能为我们大学生读经的活动作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远古的精髓,让我们对于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使我们在现代礼貌的熏陶下不会忘记我们以前的礼貌,从而增加我们的文化及道德修养。我真诚期望你的可能继续开展下去。
关于老子道德经智慧与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中华文明历史久远,绵绵不断,究其根源和核心就是道德文化。我们的先人将老子五千言称作“道德经”,帛书版为《德道经》。她问道论德,探天地之本源,究宇宙、社会、人生之法则,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寻求了一条终极大道。
什么是“道”?“道”,就是那终极目标,也是那到达目标的方法、途径。她可以被描述,但只有到达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她也可以被谈论,但语言文字毕竟与现实有差距。熊先生讲“道是……”,如何理解?我以一个未见道的人用思维推测之,道即是空,也是圆满;她什么都是,什么也都不是。是当下,是整体,是一念,是万念;是无,是所有。是那本体存在的状态,也是那终极的存在。亦如《心经》所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什么是“德”?“德”是道的作用,同样也是进道的方法。熊先生讲“德一”,讲了德的作用,一生二,二生三,乃至生万物。还讲道光德能。德蓄积到了顶点,就成道、得道。也有人讲,一切的存在都是粒子的振动。振动的频率低,就成为有形的物质;振动的频率高,则成为精神,乃至能量、光。其实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意识和感觉所把握
老子道德经智慧与心得体会和感想 老子道德经智慧与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