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全主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 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生命安全主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一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感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震撼、欲望、”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点拨法这样两种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说学法:那么学生如何学才能与老师的教和谐共进,相得益彰呢?根据《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我采用: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下面,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过程,我主要从这四个流程来说说我的教学实施过程:
1、在谈话中引入引发生命的思索
2、在品读中感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3、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4、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一)在谈话中引入引发生命的思索
上课伊始,我板书“生命”二字,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出示杏林子的照片,介绍杏林子是我国台湾的作家,在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并把课题补充完整,让学生找到题目的特别之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练读课题。这样设计,不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所感悟,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同时放松情绪。
(二)在品读中感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去达到“以读悟情,以读悟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这节课中第二道流程的设计宗旨。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个事例后,我采用了不同的品读方式来感悟这三种生命现象。
(1)联想品读感悟“生命的存在与重要”
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用课件出示这段话“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挣扎”、“鼓动”、“跃动”这几个词,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感悟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紧接着,我出示一张飞蛾鼓动翅膀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它又可能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这一话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丰富了文本,此时,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感受到了一只小小的飞蛾对自己生命的珍视,感受到“只要生命存在,它就是重要的,值得珍视的。”
(2)词语品读感悟“生命的不屈与向上”
李海林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因此,运用多种方法去触摸词语的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发掘词语的深度,可以让学生在深切的感悟中去发现、去体验。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让学生反复的读,然后问孩子们:“在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最能扣动你的心弦,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吗?孩子们有的抓住“冲破”,有的说是“不屈向上”,还有的说是“坚硬”,虽然他们抓住的词语不同,他们的朗读的情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里充满了对一粒小小香瓜子的敬畏。从词语的品读中,从他们诗一般的激情表达中,可以看出他们已体会到了种子那顽强的生命力,感悟到了“生命的不屈与向上”。
(3)激情品读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文章的结尾很理性,或者说是二十多年前流行的一些口号用语,比如“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等等。这些语言即使倒背如流,在学生心中也只是蜻蜓点水,那浅浅的涟漪更是这转瞬即逝。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放弃了对最后一段的抓重点词语进行感悟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杏林子的生平引进课堂,结合“我一定要好好使用生命”这句话来体会。学生们听到生命的痛楚和不屈时,惊讶了;看到那残疾的双手,那与身等高的著作时,沉默了!沉默中他们把震撼写在了脸上。他们想不到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文章竟然出自这样一位女性之手。想不到在剧痛折磨下的生命依然呐喊着要“好好活”!再一次拿起书诵读自然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孩子的动作变得轻轻的,我听到了刚才还有力的诵读突然间轻柔而又凝重了许多。这一环节的设计,让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悉心地体验文本,学生进一步地感悟到了严肃对待生命的杏林子精彩人生的意义。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在品读感悟后我问道:是啊,生命到底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在短暂的沉思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了,充满诗情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口中流淌出来。(课件出示)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的决心,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是杏林子留给我们的一本本沉甸甸的著作生命是杏林子向命运不屈的抗争……
写完诗后,在配乐声中和学生一起诵读。我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的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更是学生对生命感言的自主抒发。接着,我又回到了课题: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有的学生按课文内容加上问号和句号,有的按作者的感悟都加上感叹号……虽然最终没有标准答案,但孩子们在思索中又一次整体地领悟了文本,孩子对文本的思索,已经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
(四)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作业: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小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这一环节,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引导他们步入神奇的生命林子。
19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珍爱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强大的
静听心跳——严肃对待生命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可以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明确化,把感性东西理性化,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感悟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提倡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整体和谐,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让我们一起去诗情追寻生命的林子吧。我的说课就到这儿,恳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关于生命安全主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二
播种——开始生命。萌芽——生的欲望。生根——活的力量。发芽——开始生命。含苞——初级进化。开花——绽放生命。花萎——最终进化。花落——告别生命。——题记
生命是什么?难道只是昙花一现?难道仅仅在于生下来、活下去?生命仅仅属于自己一个人吗?自己生活了下来难道只是为了自己吗?难道想活就活想死就死都是自己一句话吗?万物之本乃是生命,纵使你学问再大、文凭再高,如若失去了生命,则好比鱼儿断了水,鸟了折了翅膀,人类失去了食物,那么结果只有一个——灭亡。
生命对于我来说,是神秘不可测的,可同时又是简单的。
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怎会如此的神奇?赐予了人类思考、欢笑、愤怒、悲伤……赐予了人类各种丰富的表情……生命,赐予了我们太多太多,这是荣幸,更是使命。
我不明白生命到底由什么而构成,我不明白生命到底怎样才会有如此神奇而强大的力量,我不明白生命为什么会使自己怎样怎样……生命就是这样的神秘不可测。
但是我明白,既然荣幸的拥有了生命,就应该去珍惜,就应该去拿自己的生命干一些利人利己的事情,我不懂什么生命的奥秘,我不懂生命到底由什么组成,因为我不是科学家,但是我懂生命的“意义”!既然我们都拥有生命,就不要去残害它,就不要去虚度它。生命是一个小精灵,它是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朋友,它是一个在自己落寞时陪伴自己,在自己寻短见时以自身生命来提醒我们,在我们彻底失望时,是它给我们提供了机会,是它帮了我们太多太多……
既然我们拥有了生命,拥有了自己的小精灵,还有什么理由玩世不恭?还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生命是美好的,但又因为世界万物没有十全十美的,所以,在生活中有甜也有苦,有苦必有甜!当我们生下来时,身上就已背着一个使命,活着不能白活!活着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要想想谁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是父母;要想想是谁满怀着激动心情等待着自己出生,是亲人;要想着是什么等待着自己,是缘分,是朋友。
我是一个任性的女孩,我曾多次想过——死了会怎样?我不敢想象,我不敢想象当我没有了知觉,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生命,从此世界上失去了我,失去了冯露……这些我连想都不敢往下想,因为我对这个世界不舍,我对我的生命产生了眷恋,我对生活有了依恋,我对我的父母产生了感情……我也多次想过去死,可是,那份责任,那份快乐,那份亲情,那个已经陪伴了我12个春秋的生命……它们都不允许!当我有一种冲动想寻短见的时候,我又想到了中国古代司马迁说过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觉得如果自己就这么轻易死了,那不愧对于父母、愧对于亲人、愧对于朋友、愧对于自己、愧对于生命吗?
当有人在打自己的时候,本能反应都是躲,眼睫毛也会不经意的眨一下,甚至会出于条件反射而拳打脚踢,这些都是生命赐予我们的,我们难道不该感谢吗?自己活在世上,就有一份责任,就要完成自己的使命,让世界因自己多开了一朵花、多长了一颗草,让世界因自己的到来天又蓝了一点、海又深了一点、云又白了一点,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少了自己地球还会转,但自己少了世界生命则不会运转,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今年我12岁,从我生下来那一刻起,上苍赐予了我生命,赐予了我独一无二的思维,赐予了我整个世界!12年来,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曾没心没肺的笑过,也撕心裂肺的哭过。往事如过往云烟,
生命安全主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 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