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尝试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科学教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
科学探究按七个要素来划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它是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但实际的科学探究,特别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更多的则是涉及这七个要素的某个或某几个,以下是笔者平时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取材生活化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教学活动要求开发灵活多样、多种形式的实验资源来支持学生随堂的实验探究和课外的动手实验。将身边随手可得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玩具、学习用品等来代替仪器,创设宽松有趣的实验环境,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及对科学的神秘感,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比如给每一位学生一个矿泉水瓶,让他们设计一些科学探究实验(越多越好)。学生四人一组边做边讨论。收集到的一些设计如下:
1.用手压瓶,瓶变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把它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力使它滚动,它会逐渐慢下来,直到停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空瓶做,然后用装满水的瓶做,你还能得出惯性和质量有关)。
3.装部分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突然推它,水会向后方倾斜,这是由于水的惯性引起。
4.装满水,放在阳光下,做光的折射实验。
5.把瓶盖旋下来,放在烧杯的水面上,这是由于浮力引起的,说明浮力。
6.把瓶子中的水用力泼出去,水在空中能“飞行”说明水有惯性。
7.在瓶子中装适量的水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尝试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