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认识小学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初步认识小学的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初步认识小学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力目标:
能认读、会写简单的小数,会认物品的价格。
3、情感目标: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能认读、会写简单的小数。
会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数。
数字卡片。
“引导——自学”法。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带着问题对新课进行了预习,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下自己的预习成果?比一比看谁的收获最多?
(这个环节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
师:你从主体图里看到了什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
生:这几个桃子重0.8千克。
生:这串香蕉重3.2千克。
生:2.7kg读作二点七千克。
生:这些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生:……
师:你们的收获真多,老师非常高兴,这些数的中间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出示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二、认识小数,教学例1
师: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书上是怎样读小数的,你会读小数吗?
生:书上是这样读的,例如:2.7kg读作二点七千克。
师:你会读0.8kg,3.2kg吗?
可以让学生读给同桌听。指两名学生汇报读法。
师:你们是怎样读小数的?谁愿意说出自己的读法?
生:先读小数点前面的,再读小数点后面的。
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读法: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往下读,要注意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不同)让学生起读两遍,加深理解。
三、探究例2
师:我们学数学就是为了运用,谁来说一下例2中的价格怎么读?分别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生:12.68元读作十二点六八元,就是12元6角8分。
生:18.98元读作十八点九八元,就是18元9角8分。
生:……
元角分
12 . 6 8就是12元6角8分
18 . 9 8就是18元9角8分
0 . 8 5就是8角5分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的真好,完成课本103页上面的空格,看谁填的又对又快。完成103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和第2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102――103页,仔细把书在读一遍,如果有疑问和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主题初步认识小学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认整时,尤其是6时、12时。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钟面上的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动物钟面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并说一说,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当学生会认整时后,我用手势做整时让学生猜,伸直的手表示分针,握拳的手表示时针,然后老师说整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这一互动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整时的认读掌握得非常深刻。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知识点:1、找朋友2、认识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3、认识无数字的整时4、小明愉快的一天,并讨论:为什么都是8时?
1、找朋友是一个基础巩固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出示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让学生认,主要加深学生对钟面12个数所在位置的认识,知道12的正对面是6,3的正对面是9,从而判断出其它的数字,并读出钟面的时刻。
3、出示无数字的钟面,这是拔高题,要求学生在心里想钟面各数字的位置,并认读出整时。
4、我用课件出示小明愉快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并提出思考:为什么都是8时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一个上午8时在看书,一个是晚上8时在睡觉,初步感知时间观念。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主题初步认识小学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课件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 时: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2)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几 分 之 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
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分数的简
初步认识小学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初步认识小学的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