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整数教学心得体会 分数乘整数的教学方法(九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分数乘整数教学心得体会一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2、2/4、3/6 4/8四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
1.画--让学生用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并用分数来表示。
2.想--1/2、2/4、3/6 、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还能说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吧?你还能说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吧?
3.问—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4.用--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
(2)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以及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起打算采用"创设情境,复习迁移--设疑激思,获取新知--深化概念,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复习迁移。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开始发给每位学生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3次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 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2.设疑激思,获取新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题。为此,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2、2/4、3/6、 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如果学生写错或写不出,待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后再写)
(3)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
(4)你对上面这句话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地"相同的数"中"0"必须除外。如果学生提出不出,就由教师提出问题: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揭示课题)
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深化概念,及时反馈。
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设计了如下练习:
1.下面各式对吗?为什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1)3/4=6/8 (2)3/8=12/2 (3)3/10=1/5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36=8/12=2/()=()/24
3.把2/3和10/24化成分线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接起来。
4/5 1/6 4/9 4/6 12/16
3/4 2/3 20/25 6/36 8/18
描写分数乘整数教学心得体会二
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电脑课件
1、计算下列各题
1/5 2/5 3/10 1/10 7/10 3/14 3/14 3/14
过程要求:
(1) 写出计算过程。
(2) 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 3/14 3/14 3/14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 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 2/11 2/11= 2 2 2/11 = 6/11
2/11×3= 6/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2/11×3= 6/11,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 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 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2/11 2/11 2/11= 2 2 2/11 = 6/11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 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 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数学教案 )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3/8×6
(1) 学生独立计算。
(2) 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1、完成课本“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计算
5/6× 7 4/13×8 3/8×3 2/15×4
3/10×5 4/9 ×3 27×2/3 16×5/32
1、3个2/5是多少?
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3/16与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本部分知识相对来说简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容易掌握。
描写分数乘整数教学心得体会三
con1();
夏天的暖风吹过,有人会觉得有些温暖,而我觉得这风吹在脸上有丝疼痛。夏风是暖的,心情是冰的。
一次而已,一次期末考试的作文没有写,不是不想写,而是不会,我很害怕,因为大家都知道语文满分150,而作文就有63分。我怕对我有说期待的母亲和老师失望,我真的很害怕,这次的期末语文倒数第一的成绩非我莫属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许会说的就是我现在的心境吧。
带着这种沉痛的心情回到家中,本想一回到家中就告诉母亲,可是刚回到家中的下一秒便于心不忍了,因为我看到母亲在那辛苦的打扫卫生。她身上穿着炒菜用的服装,手上戴着卫生清洁手套,手中拿着拖把。我见她慢慢的把腰弯下去拖床底,弯下腰的这个动作她坚持了一会,起来时她的脸上显出了努力的表情可依然有些困难,毕竟母亲有些胖,看到这我急忙去扶母亲,连眼角的泪水也忘记擦去。母亲笑着对我说:“儿子你回来啦!”我弱弱的回答道:“嗯”母亲看到我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便急忙问道:“你怎么啦?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的事情了?还是有同学欺负你了?你和妈妈说一说,妈妈可以帮你分担一些。”我笑着回答:“没有没有。”可就在这时原本留在眼角的泪水不经意地流了下来,这时母亲更加的着急了,问道:“你看看都流泪了,还说没有事,快说发生了什么?”我慌慌张张的回答道:“不是不是,只是回来的路上只想着快点回家,撞到路灯杆上而已,没有注意罢了,不要太担心作文https:///。”母亲只好无奈的回答道:“好吧,那下次小心点。”说完便拿了一张纸巾帮我擦掉了眼泪,心中不由得的温暖了些。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的心依旧被那件事情压着,我尽力的去掩盖我的不开心,可还是在吃饭时被母亲的“火眼金睛”发现了,于是母亲劈头就问:“你今天肯定有事情瞒着我,看看你今天的心情就知道了,我是你的妈妈肯定能看得透你!别掩饰了。说吧发生了什么?”我支支吾吾的:“让我想想吧。”说完我便赶紧吃完了饭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在房间里我左思右想:到底要不要告诉母亲我作文没有写的事情呢?告诉他怕她生气伤心啊,不告诉她呢又怕她疑神疑鬼的。可在下一秒我想到了这一点:学校过几天会把成绩发给母亲的。想到了这我想我只好去坦白一切我的“罪行”了,让母亲处理我。
走到了客厅正准备向母亲坦白,却看见了母亲在洗碗,母亲洗的是那么认真,看到了这我便又一次的不忍心,可是心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母亲总会知道的,还是告诉他吧。来到了厨房便开始坦白我的“罪行”。坦白好了一切,正闭着眼睛等待母亲大发雷霆的时候,却等到的是母亲的微微一笑:“儿子,这事有什么好不开心的,我也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的,这篇作文其实很好写的,等到明天我和你一起来讨论一下这篇作文。”母亲的这一笑,这一句话使我那颗冰冻的心瞬间融化,这一瞬间灿烂不容我忘记!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什么?是亲情,是母亲的那微微一笑,那一次母亲笑得真的很美。
描写分数乘整数教学心得体会四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比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比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
分数乘整数教学心得体会 分数乘整数的教学方法(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