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简短 小学家长教育心得分享(七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家长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简短一
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
关教授讲,所谓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养成教育很有利于孩子成长、成人。叶圣陶就认为,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多,存在的问题也各种各样,一般都存在着“六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个习惯问题,可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没有从学习习惯上找原因,而是从表面、客观上找。关教授讲,他们调查发现,孩子的成绩和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培养良好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人,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期在小学一、二年级
在孩子成长教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训练,把孩子惯得不像样,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树,等孩子上了中学,家长又使劲卡,反倒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关教授认为,培养孩子的习惯应该“小时严,大了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训练,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要以严为主。以后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较强,这时应以宽为主。孩子只要小时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也出不了大格。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差多了。据关教授介绍,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养成教育要一致
关教授在会上强调,教育学生要各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还要求前后一致,绝对不能前后矛盾。经研究证明:以学校为龙头,学校主动和家庭、社会相联系,从而建立的教育网络是比较好的模式。
在学校里,学校内部必须一致,可以定期召开“年级教导会议”、“班级教导会议”,在会上把所有任课教师统一起来,共同研究学生的情况,提出统一要求。在家里,很容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爸爸要严管,母亲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还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出现这种情况后,家庭一定要统一教育思想,家庭成员之间要主动配合,出现矛盾后也要在孩子背后协调,切不可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尤其不要把孩子当作筹码去责备对方。
家庭和学校之间也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可以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谈谈孩子的学习、思想生活等,要有意识的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
养成教育以训练为主
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单凭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有些家长虽然在这方面也付出了不少精力,但收效甚微,有时还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关教授认为,养成教育还是以训练法为主,然后配合其他多种方法。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在于训练,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孩子年龄小,自制力不强,比如说要培养孩子仔细认真写作业的习惯就要天天检查,直至养成习惯后再放手,要知道养成教育是个长期工程,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需要长期抓。
训练必须严而又严。训练就要有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家长溺爱孩子,总下不了狠心,孩子一求饶,一掉眼泪,这边心就软了。但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炼,才能养成好习惯。
训练中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在接受训练时往往会有逆反情绪,你越严我就越不按照你说的去做,所以在训练中还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可以在训练中增加一定游戏性等。
需要配合的方法也很多,比如言教法、身教法,但不管怎样,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坚持。
关于家长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简短二
班主任工作确实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研究每个学生以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的艺术,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每一个学生,以便因材施教.学生的差异决定了班主任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方法,不一样的形式,在不一样的场合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以便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下头就我个人的体会和想法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低年级学生需要爱.他们在逐步适应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这就需要教师的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教师常去关心他,照顾他,那怕是一句话,在他心里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班主任应会学会利用这一点,及时发现那些需要关爱的同学,及时献上一片真诚,那将是对学生的最好奖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信任感,更好地听从你的教导.
小学阶段,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处于幼稚的时期,有些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必须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作为班主任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个性是对那些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学生,应格外注意,要分别对待,注意交心.教师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当发现某些学生有心理障碍时,要注意学习解决它的办法,绝不能等待.
班主任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小学简短 小学家长教育心得分享(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