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预防心得体会 气象灾害讲座心得(3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气象灾害预防心得体会一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课程标准5-1:选择衣食住行等的事例,了解到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这正是课程标准4-2里提出的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本课主要展现的是唐朝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的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以及一个泱泱大国开放的大家风范。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结束。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本课时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唐朝繁荣的印象。而这正是课程标准5-1里提到的选择衣食住行等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又蕴涵着出现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唐朝跻身当时世界级的经济大国。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尤其是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与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关系十分密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值得后人引以自豪。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交流频繁,使唐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交融。这正是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所要求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经济的繁荣既是唐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直接结果,也与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关。
(三)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帝国新政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唐朝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及唐朝国家政治体制和科举制的一些情况。有部分同学观看过《贞观长歌》等影视作品。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作为现在的初中学生,身居城市之中,对农业情况了解得较少,要想理解当时农具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以致使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比较困难。
(3)学生不喜欢死气沉沉、干巴巴的历史课,他们最想把历史学活,能学以致用,能亲身体会和参与,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欢乐的历史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在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的前提下,学生能够各举出具体的一到两个例子。
2.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 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学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六)教学方式
以本课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启发法和讨论法为辅。使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思考、讨论问题,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七)教学用具
曲辕犁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布置学生查找资源。了解曲辕犁的构造;收集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的图片。探究:为什么在唐玄宗时期会出现唐朝会出现盛世景象?探究方向:农业生产情况,手工业状况,商业繁荣状况。
(二)新课导入部分
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的学习和理解导入本课。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个缩影吗?设问:杜甫此诗中所描写的是历史上哪个时期情况?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诗中所描写的内容,请你推断当时社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诗中描写的是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开元盛世不仅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还是中国古代社会鼎盛的时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盛唐气象》。
设计意图:通过杜甫的诗中所描写的繁荣景象现象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唐玄宗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全盛时代──开元盛世。
(三)师生互动部分
1.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导入新课后,老师出示三幅图片,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继续设问:当时是哪个皇帝在位?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唐朝进入盛世景象? 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吗?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唐玄宗所处“开元盛世”时代的知识掌握。而对唐朝进入盛世景象原因的探究,则需要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唐太宗所作所为,还要学习本课所涉及武则天“贞观遗风” 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到“开元盛世”这样一个递进发展有了初步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决非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与他前几任的统治者的奠定的良好基础有关。
(2)探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设问:除了唐太宗、武则天的积累,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开元盛世的出现还与当时的政局稳定、唐玄宗任用贤人和励精图治等分不开。
设问:出现《忆昔》诗中所描写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景象出现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唐朝国势强盛,百姓富庶,粮食产量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密不可分。从而引出两个新出现的农具。
2.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曲辕犁与筒车
设问:筒车是干什么用的?它有什么好处?
老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曲辕犁实物,让学生回忆以前的农业生产工具,说说曲辕犁功用。老师一旁释疑。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粗略讲解筒车的功用,着重讲解曲辕犁。通过实物认识曲辕犁并了解它的构造和用途。和过去耕地所用的犁的对比,感受曲辕犁的优点: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性,既便于深耕,节省畜力。先进的生产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一:时空连线 梦回唐朝
现在北环卫视《盛唐气象》专题报道组特派四组记者为大家就盛唐时期的农业做现场报道
● 画面一:采访正在河边灌溉农田的农民
● 画面二:采访当地主管仓库的官员
● 画面三:采访正在农田犁地的农民
● 画面四:采访当地主管户籍的官员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这个环节所模拟的情景让学生回到唐朝,在刚才老师对唐朝开元盛世的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四个画面中的某一个来反映盛世情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都围绕一个中心---盛世来设计,从而牢牢把握了盛世的四个方面的表现。
活动二:小组探究
“唐人斯科特”
请阅读学习p94~p95的相关内容后,合理设想斯科特到达唐朝后在衣、食、住、行方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展示照片──这学期学校新来的外籍教师斯科特,利用他特殊的身份来设计活动,创设情景。
创设情境:高薪急聘!!!
北环卫视《盛唐气象》专题报道组唐朝都城长安城里外国人很多,报道组与他们沟通很不方便,急需翻译一名,薪金100000新唐币!你们觉得谁最适应?老师觉得这一个人比较适合。出示斯科特的照片。
1.“斯科特的变化”请同学们设想斯科特到达唐朝后衣、食、住、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圣诞节你最想要的礼物。
快到年底了,斯科特要回到学校主持圣诞party。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请你写一件最想让他从唐朝带给自己的圣诞礼物,并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用时比较长(从阅读相关课文材料、思考礼物、书写纸条、老师读幸运学生纸条等大概所需10到15分钟)规模大、参与学生人数多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怀着兴趣,带着任务去有目的的、主动的阅读课文中描写唐朝盛世期间手工业、丝织品、瓷器、商业的繁荣这些内容,又避免了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的听这种乏味场面。活动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外籍教师斯科特先生入手,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视觉上一下就引起学生们的注意。第一个情境的设计斯科物来到唐朝开元年间,他会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可能吃胡饼、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第二个情境的设计回老家将准备带些什么礼物,正好可以把书上的唐代的丝织品、唐三彩、珠宝等考虑进去。这两个情境的设计很好地把书上的唐代的社会生活这个内容运用起来,把唐代的手工业特色反映出来,这些内容更好地说明了唐代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3.唐朝的衰落
设计问题:安史之乱的时间:唐玄宗统治后期
叛乱将领:安禄山史思明
影响: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由老师从本节课所学大唐帝国的鼎盛,过渡到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此部分,老师略讲。
4.你还有哪些疑惑?
老师接受现场学生的提问,出现个别解答不了的问题,可放到课后师生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老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对可能暴露出来的认识误区和存在问题,可以及时给予弥补和更正。
(四)课堂总结部分
一根主线:唐朝的繁荣原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政局稳定、任用贤人、励精图治
表现:农业(粮食产量增加、生产工具的改进)
手工业(丝织品、瓷器)
商业的繁荣(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社会生活(中西交融、胡汉交融)
安史之乱:时间:
叛乱将领:
影响: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巩固所学。
附:板书设计
有关气象灾害预防心得体会二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时光飞逝,转眼一个愉快的暑假又过去了,向我们走来的是艰辛的六年级学习生活。
新学期,新气象;新打算,新挑战。升入六年级后,学习更加紧张了,我必须争分夺秒。六年级是小学生活的最后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了,起了一个总结小学的做用,六年艰辛的学习,直接关系着中学。我要更加努力为初中打好基石。
即使我以前的成绩还算优秀,但我不能骄傲自满,因为那已是过去,过去的事已成为历史,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未来,“胜不骄,败不馁”才是成功的关键。我要再接再厉,背上行囊,再次登上探索知识的旅行。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要用自己的汗水夺走成功的胜利。要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坚持着,一直努力着,我就可以看到山上美丽的景色。
让时间来证明一切,黎明的曙光只属于我们!
谢谢大家!
有关气象灾害预防心得体会三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普查,摸清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科学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对于扎实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灾害综合防治区划、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街、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有序有效组织开展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普查工作机制,全面摸清我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基本情况,进一步充实完善风险数据库信息,科学开展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一)普查范围和对象。本次普查覆盖我区行政辖区,普查对象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区政府及区级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和居委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
(二)普查内容。根据我区自然灾害种类分布、影响程度和特征,本次普查涉及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等。
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xxxx年xx月xx日。
普查准备阶段(xxxx年)。认真学习、熟悉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建立普查工作机制和工作团队,及时跟进全市普查试点工作进度,同步做好我区普查基础工作。
普查实施阶段(xxxx年—xxxx年)。制定我区普查实施方案,落实普查工作人员和队伍,组织普查培训,统筹开展全区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本区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全区普查成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政府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我区普查工作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统筹制定我区普查实施方案,负责普查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区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圆满完成普查任务。同时,充分发挥镇街、村(社区)作用,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普查工作。区普查领导小组属于阶段性工作机制,不纳入区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普查任务完成后即撤销。
(二)做好经费保障。按照xx省和xx市统一安排部署,普查工作经费以地方保障为主,区财政部门要根据政策标准,将普查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时落实到位,保障普查工作需求。
(三)坚持依法普查。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和本次普查的具体要求,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数据,按时上传数据,确保数据完整、真实、可靠,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结果发布要严格履行报批程序。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
(四)广泛宣传动员。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筹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深入宣传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意义,为开展普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气象灾害预防心得体会 气象灾害讲座心得(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