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五项原则的心得体会高中总结 高中学生德育五个一心得体会(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1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五项原则的心得体会高中总结

传达部署的郑重承诺。

6月2日上午,冯荷霞校长在集团常务会上首先传递了6月1日太原市教育局五项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和杏花岭区教育工委会议精神,随后结合学校实际,对五项管理和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十项措施进行了工作安排,认真学习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点,扎实落实文件各项要求。

6月3日,集团四校区分别召开教师会议。会议上,集团总校长冯荷霞校长和三位执行校长领导全体教师解读教育部办公厅五项管理和省教育厅十项措施文件精神,要求许多教师认真学习文件,人人熟悉政策规定,详细安排落实五项管理和十项措施工作。

新路小学教育集团400多名教师逐字学习教师承诺书的内容,认真在承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认真履行责任,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宣传员积极执行。

会议后,学校结合工作实际对照五项管理十项措施进行自我调查。成立领导小组、工作组,制定《新建路小学教育集团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扎实推进这项工作落实。

6月3日,学校通过公共编号推出给监护人的信,向监护人传达了教育部和省市区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呼吁家长朋友承担监督和教育责任,家校共育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6月4日,学校通过公共编号发布了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通知,分为学校措施、家长合作、学生行动三部分,明确了五项管理和十项措施中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和学生应该做的内容,集中了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的合作行动。

6月6日,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保证睡眠时间倡议书》,让学生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并向学生推荐提高睡眠质量的具体方法,确保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主题五项原则的心得体会高中总结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抓好落实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号召,促进“五项管理”落地生根,现依据教体局文件要求,对前期开展的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现根据实地督查要点将具体落实情况逐一报告如下:

根据“五项管理”具体要求,我校对作业的布置、作业量及作业批改等做了规定,对规定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1、严控书面作业量情况:

(1)一、二年级年级坚决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2)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

(3)三至六年级除语文、数学英语以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2、教师指导学生作业情况

(1)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2)学生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评,个性问题要面批校正或予以个别辅导。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应要求学生订正,并做好二次批改工作。

3、学生作业批改情况

(1)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

(2)做到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3)做到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4)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到书面作业全批全改,鼓励教师对部分学生作业进行面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自查中发现,有六年级2个班级布置作业较多,后进生每天书面作业时间超过了60分钟。毕业班老师以前每天只顾自己布置本学科作业,时间上很难掌控。我们及时约谈老师,语数英老师表示以后每天布置作业互相沟通,也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确保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了60分钟。实行作业统筹把关制。建立教导处牵头、年级长协调、班主任负责、各科教师会商的工作机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平衡工作,确保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完成时间的协调。

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端已显得十分突出,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督促学生科学使用手机。我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

(一)加强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管理

1、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携带、使用手机。

2、申请及保管制度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将手机带进校园的,学生提出申请:

(1)填写申请表,家长签字同意,报班主任登记。

(2)进校后应将手机取消闹铃,并处于关机状态,放入信封,封面上写上姓名。

(3)班主任是手机保管责任人,手机由班主任统一放入班级手机柜锁好。

3、有限使用

1、教学时间不许申请拿出手机。

2、学生因重要紧急事项联系家长,建议用学校的公用电话,确需手机的,必须在学生休息时间内进行,可与班主任联系。

3、仅限于使用手机的通讯功能,不得利用手机聊天、接收或播不良信息、考试作弊。

(二)对用手机布置或完成作业管控情况我校严禁教师布置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教师不得让学生或家长下载相关手机app,利用手机打卡等形式代替书面或实践作业。

(三)严禁教师布置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教师不得让学生或家长下载相关手机app,利用手机打卡等形式代替书面或实践作业。

(四)手机管理教育引导工作

1、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引导。

2、将学生手机管理要求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学生家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我校加强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管理,建立学生手机校园内统一保管制度,教师严禁用手机布置作业,学生严禁用手机完成作业。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手机引导管理教育。学生对手机依赖度减弱,校园基本杜绝学生手机带入。但许多家长反映,学生在家依旧玩手机打游戏,家长也管不了。对家长反映的问题,我们加大宣传,合理引导。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另外就是让家长对学生手机加强管理。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环境,我校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学校作息时间。

1、落实中小学上午上课时间规定情况上课时间将不早于8:20;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要求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学校、班主任知晓,将提前通知保安。此外,学校将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保障学生每天12:50-13:30必要的午休时间。

2、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乐平路小学将继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使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充足良好睡眠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我们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加大宣传,并制定了《xx学校学生按时就寝管理制度》,并对家长作了要求:

1、家长要监督孩子不晚于9:20上床睡觉,保证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家长要帮孩子养成准时上床,按时入睡的好习惯。准时、按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孩子尽快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zj

3、孩子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未能在就寝之前完成作业,可终止作业,按时就寝。zj通过系列活动,学生的睡眠充足,精神状态良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家长自己往往不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我们发现问题,由班主任通过电话和家长沟通,并提醒家长可以控制室内适宜的亮度温度及湿度,屏蔽噪音,可放一些助睡眠的音乐等等帮助孩子尽快入睡。

2、后进生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后进生每天书面作业时间有时超过了60分钟。老师每天只顾自己布置本学科作业,时间上很难掌控。我们及时约谈语数英老师,他们表示以后也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确保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了60分钟。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环境,我校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学校作息时间。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鼓励学生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了激发每位同学的阅读兴趣,为了将读书落到实处,学校特做以下一些工作:

1、学校设立读书走廊,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每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定期开放,设立专门图书管理员。

3、按照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

4、严禁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

主题五项原则的心得体会高中总结

1、作业管理方面

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落实,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在学校能做完大部分作业。其中,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有46%的学生在校内做完作业,54%的学生在校内做完大部分作业,剩余部分在家10—20分钟均可做完。学校定期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并纳入工作量化。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做到了全批全改、面批面改,不存在要求学生自批自改、要求家长批改的现象。

2、睡眠管理

经自查,学生到校时间最早部分为6:45左右,最晚7:30左右。学校设有营养早餐和校车,错峰错时就餐及校车班次原因,使部分学生到校时间偏早。到校后,学生依次就餐、清扫环境卫生。中午,学校安排统一午休,午休时长70分钟。午休期间,设有值班教师巡视学生午休情况。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充足的睡眠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告知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由于课后延时服务的落实,学生在家作业量较少,没有放学后参加课

五项原则的心得体会高中总结 高中学生德育五个一心得体会(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