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完小数加减法的心得体会简短 小数加减方法总结(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学完小数加减法的心得体会简短一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竞赛。考虑到下午学生的情绪可能较低落,加上本课属于计算课,本身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为此本人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把口算题改为小组竞赛,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我创设了圆圆买文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她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乐,不仅实现了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助人的乐趣。计算时让学生自行探究,从比较中得到简便算法,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本人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目的:检查学生的计算情况,同时从中引出定律,为新课作铺垫。口算也叫心算,它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然后在心里以灵活简便的方式,迅速、准确的计算出来,这样心口合一,又快又准,日积月累计算的能力就不断的提高了。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课前两三分钟的口算,我几乎每课必用,不知在座认同吗?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尝试探索,教师引导。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应贯串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创设买文具的情景,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景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算方法。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出示三组学具,分别有三件、四件、五件,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总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选择题目,进行相关的练习,达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当学生学完新知,让学生根据出简算的步骤,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结构的学习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包括两个小题。(1)、判断能不能简算。主要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计算时能根据题目灵活应变,防止学生陷入思维定势,误以为学了简算,就什么题目都要用简算。(2)、开放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方法,有利于让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标》指出:必须让每个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数学的内容必须来自于学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本课的教学从胆抛弃教材那枯燥无味的数字,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炼出数学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利用旧知进行迁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但开放题时,对于5.38-1.66-()时,括号里的数有的学生填1.66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为何填1.66不能达到简便计算,引导时可以留点时间让学生先进行试算一下,学生便可以较清楚地发现:1.66与1.66不能凑成整数,从而解决这个难点。

文 章

对于学完小数加减法的心得体会简短二

近两周的时间教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感觉教学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学过程,感悟颇多。教材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设计有点生硬。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总找不到感觉似的。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得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得顺序等基本问题,然后注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尽管教学时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当教学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后,在进行练习时,感觉学生掌握的不太好。通过学生的作业,出现了很多与之相关联的问题。

(1)个别学生商与除数相乘时出错,这反映了学生两位乘一位数的口算没过关。

(2)有些学生乘对了,在被除数减除数乘商的积时又出错了,看来减法计算掌握的也不太好。

(3)还有个别学生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时,没有用商乘原来的除数,而是乘了整十数。

(4)还有学生抄错题,横式上漏写商或余数。

(5)还有的学生竖式写到一半不写了。

(6)极个别学生除法不会试商计算。

分析学生出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首先强化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特别是像整十数的乘法除法练习。每天花上几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笔算打好基础。其次,适当增加计算的训练量。每天课前或课后2—3道笔算题,要求学生力争做对。在前面教学中曾经采用此法,感觉收效很好。

对于学完小数加减法的心得体会简短三

1、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可任由教师任意涂抹。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可教学设计始终是一种设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说出了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给我买了4个苹果,我一共有8个苹果。因为一开始,没有对第一个学生回答的问题作适当的评价,致使后面每个小朋友站起来都这样类似的说。可见小学生的模仿性是很强的。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及时评价,恰当评价。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我没有处理好板书。我完全是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板书的,没有系统性。7〈 8 9 〉8

8〈 9 8 〉7

7〈 9 9 〉7

如果当学生自己选择了两个数,并且运用〈 或 〉说出了一个式子。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还是这两个数,你还能用另外一个符号来连结吗?这样,可能学生就会比较有序地说出,也可以从对比中发现两个数的关系。一次选择就让学生会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板书也不会让人感觉很乱。

7〈 8 8 〉7

8〈 9 9 〉8

7〈 9 9 〉7

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

学完小数加减法的心得体会简短 小数加减方法总结(6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