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书籍和心得体会简短 有关地理的书籍读后感(六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地理的书籍和心得体会简短一
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地理学科有较强的好奇心,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第一部分较抽象,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化抽象为具体,化验难为易,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有良好的心态。
本学年使用的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
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教材中的“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3、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与同学们谈地理(2课时)
§1.1地球和地球仪(1课时)
§1.1地球和地球仪(4课时)
§1.2地球的运动(3课时)
§1.3地图(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校运会、国庆节停课
第一单元小测(1课时)
§2.1大洲和大洋(2课时)
§2.1大洲和大洋(1课时)
§2.2海陆的变迁(2课时)
§2.2海陆的变迁(1课时)
第二单元复习小测(1课时)
§3.1多变的天气(1课时)
§3.1多变的天气(1课时)
§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3课时)
§3.4世界的气候(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小测(1课时)
§4.1人口与人种(2课时)
§4.1人口与人种(1课时)
§4.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2课时)
单元复习小测(1课时)
§5发展与合作(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总复习
描写地理的书籍和心得体会简短二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描写地理的书籍和心得体会简短三
上周紧张的期中考试和改卷已经落下帷幕,考试成绩已经公布之后,仔细看了我所任教班级的地理学科成绩和我所任班主任的12级4班的总体成绩,心里很有感想,现将本次考试的所感所想逐一记下,以之警醒自己!
一、对地理学科的感悟和反思
我所任教的2班、3班、4班、5班和6班的地理成绩,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针对学校制定的四级学业目标,完成情况最好的是5班,其次是2班和4班,3班和6班再次之。在特优目标这一项上,5班最突出,其他班级都有差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仔细思考,窃以为造成现在这种局面,和我本人有很大关系。也和其他不可抗拒因素有些许关系。
在上课备课这一环节上,没有任何的区别。是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每一节课提前准备,备好课程的各种环节,准备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预设好各种学生的活动环节。这是我备课的内容,以上的各个方面,有的是工整的体现在被课本上,有些是规范在教材上做好设计,还有一部分需要在课堂探究和同步训练中体现出来。但是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不一致,各种教学环节的预设就出现不同的课堂效果。有的班级完成各个教学环节任务之后,学生的课堂效率高,自我掌握能力强,课堂效果就高效,反之则不理想。
对待课后作业的检查落实方面,小组课堂合作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巩固检查落实有待继续强化。课后的复习巩固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有时候课后的自我复习巩固比课堂上的45分钟更重要。这方面检查的力度不是很及时,更谈不上有什么高效了。因此,下一步的检查巩固工作亟待加强。这一工作得好好发动课堂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要求他们既要做好表率,又要做好对其他同学的监督和要求,督促他们完成课堂任务、巩固任务等等。
二、对12级4班的反思和感悟
12级4班各个学科的四级目标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我认为原因应该在以下方面:
1、课堂学校效率相对较落后。
2、课堂纪律存在问题。
3、课下的复习巩固没有做好
4、检查落实不到位。
5、学生的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和落实意思不强,导致学习整体效果不理想。
6、家庭作业的作用不明显,检查落实不到位。
三、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或者做法
1、强化课堂小组的纪律关系,强化小组负责人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小组六人既一人的意识。强调集体意识。
2、加强作业的检查力度,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
3、加强班级小组个人量化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性,充分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和小左的合作管理中。
4、加强各个学科的课下复习巩固的检查力度,力争让学生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力争在学生的脑海中烙下“完不成今天的任务决不罢休”的
地理的书籍和心得体会简短 有关地理的书籍读后感(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