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化学大师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 化学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六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金属化学大师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理科班周课时为7节,主要学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向高考辐射。
2、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工作目标
1、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 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 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之,只有我们坚定信心,师生共同努力,相信在本学期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高二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为高三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金属化学大师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掌握cu cu2 及hg22 hg2 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 课时安排:3课时
二 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cu cu2 及hg22 hg2 相互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实验指导、演示、启发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
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
离子
cu2 实验现象 h2so4naoh
溶 解释及原理 cu2 oh-=cu(oh)2↓ cu(oh)2 2h =cu2 2h2o cu(oh)2 oh-=[cu(oh)4]2-
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
溶 溶 浅蓝↓ 溶 zn2
cd2
结论 白↓ 白↓ 溶 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
: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
离子 实验现象 解释及原理ag
ag2o褐↓
hno3溶 溶 无色
氨水 溶 naoh 不溶
ag2o 4nh3 h2o =2ag(nh3)2 2oh
hgo 2h =hg2 h2o
-
hg
2
hgo 黄↓
结论
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2 mol·l-1 znso4、cdso4、hg(no3)2→1 mol·l-1na2s→(浓hcl、王水)。 指导:
离子 zn2 cd2 hg2 结论
结论
溶解性
硫化物 cus ag2s zns cds hgs
颜色
黑 黑 白 黄 黑
稀hcl 不溶 溶 溶 溶 不溶
浓hcl 不溶 溶 溶 溶 不溶
浓hno3 溶(△)溶 溶 溶 不溶
王水
k
sp
-5
→↓→2 mol·l-1hcl
实验现象
溶解性稀zns白↓ 溶 cds黄↓ 溶 hgs黑↓ 不溶
hcl浓溶 溶 不溶
王水溶 溶 溶
-
解释及原理
m2 s2=ms↓ ms h = m2 h2s
臭↑(h2s),cus、cds易溶于酸,最难溶的是hgs,须用王水溶解。
溶×10溶 溶
2×106×10
-49-36-28
溶×10溶
2×10
-52
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1、氨配和物的生成
操作::0.5 ml 0.2 mol·l-1 cuso4、agno3、znso4、hg(no3)2 →2mol·l-1氨水→2mol·l-1氨水。
注意:
离子 cu2
氨水 ↓浅蓝
溶
过量
-
解释及方程式
cu2 2oh=cu(oh)2↓
2
cu(oh) 2 4nh3=cu(nh3)4 2oh
-
2、汞合物和应 内容
ag zn2 hg2 结论 操作
ag2o↓褐
溶ag(nh3)2 溶
zn(nh3)42 无色不溶
ag2o 4nh3 h2o =2ag(nh3)2 2ohzn2 2oh=zn(oh)2↓
-
-
↓白 ↓白
zn(oh)2 4nh3=zn(nh3)42 2oh
-
cu2 、ag 、zn2 可生成氨配合物。hg2 hg22 与氨会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氨基硝酸汞(或氨基氯化汞),所以它们不形成氨基配合物。
现象 橙红↓
解释
hg2 2i=hgi2↓
-
的配
生成用
0.5 ml 0.2 mol·l-1 hg(no3)2 →0.2mol·l-1ki →↓→ki固体至↓溶解 → 40% koh→ 氨水 (可用于鉴定nh4 ) 结论
↓溶2 2ki=k2[hgi4](无色)
碘 配 合 物
红棕↓
a) k2[hgi4]与koh混合溶液(奈斯勒试剂)可用于鉴出微量的nh4 。 b) 在hcl下可溶解hgs:
5d 0.2mol·l-1hg(no3)2 →0.1mol·l-1kscn
-
白↓2 2scn=hg (scn) 2↓ ↓溶2 4scn=hg (scn) 42
-
-
-
白↓→kscn
→ znso4(可用于鉴定zn2 )
scn 配 合 物
结论
白↓2 hg (scn) 42=zn[hg (scn) 4]↓
) (反应速度相当缓慢,如有zn2 存在时,co2 与试剂的反应加快。
四、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内容操作 现象解释
0.5 ml 0.2 mol·l-1 cuso4→过量
6 mol·l-1 naoh→
→1ml 10%葡
cu2o
萄糖溶液△→↓→两份 (黄↓→红↓)
2 mol·lh2so4 →静置→△ 1ml浓氨水→静
置
-1
浅蓝↓ ↓溶
红↓溶解,有红色固体cu↓溶,深蓝色
cu2 oh-=cu(oh)2
↓
cu(oh)2
oh-=[cu(oh)
4]2-2 [cu(oh)4]2- c6h12o6= cu2o↓ c6h12o7 4oh- 2h2o
被o2氧化成cu(ⅱ)
c)
10 ml 0.5 mol·l-1 cucl2→3mlhcl浓 、cu屑→△至绿色
消失→几滴 10 ml h2o→如有白↓→全部倾入100mlh2o,洗涤至无蓝色。
cucl
3ml浓氨水
白↓分两份
3mlhcl浓
[指导]:
↓溶解
↓溶解
cucl 2nh3=cu(nh3)2 cl
-
银镜反应
3、cui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
现象
-
解释及方程式
2cu2 4i=2cui↓ i2
0.5 ml 0.2 mol·l-1 cuso4 →0.2 棕黄色 mol·l-1 ki → 棕黄色
白色↓ →0.5 mol·l-1 na2s2o3
4、汞(ⅱ)和汞(ⅰ)的转化
操作
1、hg2 的氧化性 0.2 mol·l-1 hg(no3)2 →0.2 mol·l-1sncl2
(由适量→过量)
2s2o32 i2=s4o62 2 i(碘量法测定cu2 的基础)
-
-
-
现象
适量: 白色↓ 过量: 灰黑↓
解释及方程式
sn4 量少
-
hg2 sn2 4cl= hg2cl2↓白色 sncl62- sn4 量多
hg2cl2 sn2 4cl= 2hg↓黑色 sncl62--
2、hg2 转化为hg22 0.2 mol·l-1
hg2 →1滴金属汞 金属汞溶解2 hg=hg22
白色↓22 2cl=hg2cl2↓白色-清夜→0.2 mol·l-1nacl
清夜→0.2 mol·l-1nh3·h2o
灰色↓ hg22 2nh3 no3-=[ nh2 hg] no3↓ 2hg↓ nh4
[问题讨论]
1、使用汞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用水封存?
1、 选用什么试剂溶解?
物质2 2试剂 稀hcl 热稀hno3agi 氨水2s2o3
4、区别:hg(no3)2 、hg2(no3)2、agno3
物质3)2 hg2(no3)2
agno3
黄色↓
先产生白色↓后溶解ki液
红色↓ 灰色↓ 灰黑色↓ 过量氨水 白色↓
推荐金属化学大师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一、本学期教学任务
高三复习时间短,考试内容多,复习任务重。本学期要完成一轮复习,并组织阶段检测、期中、期末考试。
本学期着重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基本能力、基本思维习惯的培养。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知识网络、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本学期的主要复习内容: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化学实验基础等。
二、任教班级的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临淄中学雪宫教学点高三(2)、(3)两个理科班,各班57人。两个班均属于一层次班级,学生基础总体相对较好,但是班内学生之间差距比较大,层次不齐,且部分学生成绩不很稳定。2班个别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重点提高班级的整体化学水平。
三、工作目标
1、高三化学教学要体现化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教改、教研,不断创新,结体备课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全面大幅度提高化学成绩。
3、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力求准确把握高考动向,精选习题,优化课堂结构,努力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确保一摸取得好成绩。
四、工作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精练,不论课堂课外,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学习,多听课,评课,共同提高。
3、脚踏实地抓落实
(1)坚持日日清,每天加强必要的练习检查督促。
(2)坚持每周一次综合训练,做到周周清。
(3)周练注重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及时熟悉一些新题,提高综合题的解题技能。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应试技能。
4、加强备课组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备课组全体成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加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精选好每一次周练,精心筛选各类高考信息,加强研究讨论,加强合作,发挥每一位老师的特长。
5、加强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第一轮复习,主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为主,将基础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老师的复习,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并且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完成老师统一的要求后,自己按自己的方式灵活采取措施,自主学习。
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帮助学生,扫清学习上的障碍。
推荐金属化学大师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
金属化学大师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 化学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