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历史线上教学心得体会博客 历史课感受(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2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历史线上教学心得体会博客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派出13名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纲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1922年7月,二大在上海举行。最低纲领为: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为: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1923年6月12~20日,在广州召开三大,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做了准备。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北伐,直接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领导下,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着重批判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选出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国中央临时政治局。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927年9月9日,湘鄂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湘赣两省交界的井冈山。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1929年12月28~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即古田会议。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古田会议决议案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在军队建设方面,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等;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等。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之后,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投降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5年12月17~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全民族抗战兴起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表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在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借口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则开展了全国性抗战。

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军的进攻,达到105个团、20万余人,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全国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振奋了全国民心。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七大在延安举行。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改名为北京;决定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

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度奠定了制度基础,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八大在北京召开。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是一次解放思想、民主开放的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我国改革开放由此拉开了序幕。党和人民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载入党的光辉史册。

1982年9月1~11日,十二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大会制定了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实现了制度化。

1987年10月25~11月1日,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92年10月12~18日,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97年9月12~18日,十五大在北京举行。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002年11月8~14日,十六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写入党章,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1月15日,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007年10月15~21日,十七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11月22日,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012年11月8~14日,十八大在北京举行。大会确定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1月15日,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017年10月18~24日,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2历史线上教学心得体会博客二

本学期的初三历史教学任务十分艰巨,直面会考,成绩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荣誉,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切身利益。为了打好初三历史会考这场攻坚战,争取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特制定本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学生的发展不均衡:优秀学生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能够努力地学习,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惜这一部分人数太少;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课堂时间运用率极低;大部分学生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主动性,存在拖沓现象。尾巴大,尖子生少,有6个学生可以说能及格就是神话。

教学内容:复习中国历史4册,世界历史2册

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

面对当前日益灵活的历史会考,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备好教材的同时,还一定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2、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效率。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打基础为主,每节课先看10-25分钟的课本或记忆背诵本节课考点,讲解重点知识,理清线索、总结归纳或边讲边练用10-15分钟,接着10分钟小测或做练习,课堂及时反馈,温故而知新。

3、复习内容安排: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深化现有知识结构,把重点放在能力上。

(1)注意历史事实之间的横向联系。

(2)注意事物本身的纵向联系。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3)注意知识的广度。关于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是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矛盾;美国内战是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矛盾。总之,考生不仅知其一,而且能举一反三。

(4)注意知识的深度。复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将初步获得的知识加以深化在更高层次上有新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4、深入研究和领会会考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优秀生着重抓思维能力的培养,中间生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困生重点抓基础知识的达成度。

5、复习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知识,比如制作历史简表。

(2)编写历史提纲,制作中外大事年表。

(3)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知识网络法、以人带事法、以事带人法、比较复习法、分析复习法、联想复习法等。

四、教学进度

二月:复习七年级上册

三月:复习七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

四月:复习六年级下册,八年级上下册

五月:复习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

六月:专题复习,迎接会考。

2022历史线上教学心得体会博客三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跟上学校工作计划,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现制订教学计划:

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为指针,切实把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结合高一年级师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教学质量,真正起到示范学校作用。

营造一支勤学善思、文明礼貌、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打造一个积极进取、和谐奋进的教师团队,创建一个安全文明、务实创新、不断追求的和谐年级。

本册教材的主题是“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基本线索是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在叙述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的同时,本册教材还重视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人类有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同的经济活动,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历史。因此,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且,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对于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与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加深对经济发展与政治革新、文化进步之间的认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学期担任高一x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有快班和平行班。学生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好学习的内容,这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的重难点,熟练把握历史事件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课标。新课标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课标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历史应用、重视唯物史观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教材中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组织历史实践小组讨论,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中历史知识的必要性;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历史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多参加历史教研活动,多向老教师进行请教,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历史活动内容,加强对学生表演历史剧等历史教学机会的把握。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2022历史线上教学心得体会博客四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杭州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西周之前,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县)赴诸侯大会,在此“舍航(杭)登陆”,因称“禹杭”,日后讹传成“余杭”。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又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0xx年),秦灭楚,于今杭州地域置钱唐县,同时置余杭县,同属于会稽郡。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钱唐之名最早见于正史记载。

汉承秦制,汉初时节实行道、邑、侯国并行制。高祖五年(公元前220xx年)正月至六年春,钱唐县境属于韩信的楚王国。六年春,立刘贾为荆王,属荆王国。十二年立刘濞为吴王,属吴王国。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诛吴王濞,钱唐县复属会稽郡,隶属于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废江都国。会稽郡西部都尉治(郡级治安军事机构)从山阴县(今绍兴)迁治钱唐县。元封五年(公元前120xx年),会稽郡隶扬州刺史部。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王莽建立新朝承袭之。东汉初,复钱唐县旧名。

三国时,钱唐县属吴国,并为吴郡都尉治,隶属于扬州。两晋时期,钱唐县仍属吴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废钱唐郡,并桐庐、新城入钱唐县,割吴郡盐官(今海宁)、吴兴郡余杭,及富阳、於潜共5县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

唐朝时期,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改余杭郡置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

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是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0xx年),高宗避金兵自扬州南渡至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升杭州为临安府,亦称行在所。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府,设两浙都督府,不久改为安抚司。次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至元十五年,又改为杭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次年改称江浙行省,杭州为省治始此。明朱元璋于元至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攻占杭州,十一月改杭州路为杭州府。

民国元年(1920xx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并为省会所在地。民国 20xx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杭州。沦陷期间,原8个区改为7个区。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为浙江省直辖市,并为浙江省省会。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变化。先是将原有的八区改名为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艮山区、拱墅区、笕桥区;其后,艮山区并入下城区,笕桥区并入半山区,中城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小部分并入下城区;1990年初,半山区又与拱墅区合并,成立新的拱墅区。属县则有萧山、余杭、临安、建德、富阳、桐庐、淳安七个县(市)。

50年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在工业生产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科技力量和耕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杭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优异、人文古迹荟萃的名城。

2022历史线上教学心得体会博客五

合上手中的《三国》,休整疲惫的双眼,昂首眺望远方,回忆书中的经典。

忽然,草动尘飞,眼睛有些模糊迷离,一人影悄然出现在不远处。

只见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纶巾,神采奕奕,仙风道骨。

“哇—呜,他—他—他难道就是我心中那个才高睿智、义胆忠肝、六经一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的诸葛孔明”。当时的我内心澎湃,便叫了一声“师傅”。嘿嘿,因为我也是“追星族”的,在我心中的“明星榜”上,有许多历史人物。如:张飞、关羽、刘备、曹操、孙权、孔明等。如果你要问我谁在我心中独占鳌头,那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那个人就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他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榜样,也是我的偶像,他更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会了我做人的真谛,所以叫一声“师傅”也不为过吧。

至于师傅他老人家的辉煌事迹,那真是说不胜数。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舌战群儒、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纵七擒、草船借箭、呕心沥血,还有白帝城托孤,挥泪斩马谡,空城退雄兵,最后连仙逝西游的他都能下走堂堂的活仲达。

在这些辉煌事迹中,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和白帝托孤给我感触最大。那么,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讲吧!

东吴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人。在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曾这样赞美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些词用在诸葛亮也很合适,由此可见周瑜与诸葛亮的才华都很出众。但是周瑜的气度太小,嫉贤妒能。而诸葛亮恰恰相反。因此有了二人之间的赌胜。

就拿草船借箭与火烧赤壁来说吧。

周瑜的聪明计量,每次都被诸葛亮一眼看穿。于是他记恨在心,便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深知周瑜的用心,便主动将期限缩短到三日,这让周瑜为之高兴。到了第三日,诸葛亮借着江上大雾,趁着黑夜,利用曹操多疑的心理达到了借箭的目的,巧妙地躲过了“风流罪过”。后来大战将至,他与周瑜同时想到了火攻,合掌大笑。周瑜的手下黄盖也想到了火攻,自愿行苦肉计以诈降,便有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说。

周瑜以为这次能瞒过诸葛亮,但是想象与现实的差距往往是非常大的。诸葛亮早已知道,但他为了顾全大局,生藏不露,成为了赤壁之战的幕后英雄。

再后来,刘备在临终前曾经召见了诸葛亮并对他说:“俊才十倍曹丕,亦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诸葛亮说:“臣定竭尽全力,报效忠贞,直到死为止!”

由这三个事迹,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为了大局不惜牺牲小我的精神,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用行动诠释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以自己的非凡之智,济世之才,忠诚之心,报国之情,为世人所仰慕,为后人所赞颂,成为我心中的偶像,师傅。

2022历史线上教学心得体会博客六

根据校行政的安排,本学期改上八年级的历史。上半学期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线索明确,但内容较多,容易混淆,且知识点难度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地图,学历史(识图学史法)。通过看地图,将比较空洞的历史事件还原于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历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大条约几乎都有赔款、割地、开设通商口岸,学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导学生将每个条约都制成表格,使知识在轻松的学习中被记得更牢。

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

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绘制“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疆域图”、开展社区历

史小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够寻求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了和学习方法,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学生总体上考得比较正常,班与班之间的差距不大,不及格的人数也不多。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基础较差,这是所有任课老师的共识。学生的学习态度、审题能力、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的能力以及书写表达能力均与八年级学生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同时,学生仍未重视历史这门学科,仍然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现状如此,过多的埋怨责怪都无济于事,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现状,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线上教学心得体会博客 历史课感受(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29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