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管理方式心得体会教师 教师转变作风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转变管理方式心得体会教师一
一、对转变作风、行风重要性的认识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干部工作作风是党风、政风、行风的重要体现。机关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建设系统的队伍形象,关系到全系统发展大局。近年来,全系统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机关作风建设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仍然存在办事效率不高、工作执行不力、责任意识不强、团结协作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曲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全局,影响到全市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将学习
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相结合,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起来,从基层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作风建设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自身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二、作风转变要解决的问题
(一)解决工作思想状态问题。一是坚定信念,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行动的先导,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工作中培养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二是严肃工作纪律,端正工作态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决策和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级保持一致,自觉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三是强化创新精神,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一是加强学风建设,着力解决能力素质问题。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精神实质,提高理论素养。二是加强业务学习。要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自觉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业务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做好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在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上下功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
(三)解决工作效能和问题。一是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工作敢于负责、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善于抓细节、抓末端、抓具体,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做精。二
是加强专业学习,深入研究工作,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三是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埋头苦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办实事;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狠抓工作落实,对部署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人员、明确时限,狠抓落实。
三、加强学习,扎实改进
对照活动要求,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不深,对党的思想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没有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对形势的把握不是十分准确。二是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有时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办的任务。主动想问题、出思路的意识不强,影响了工作局面的开拓。三是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工作中,有时忙于一些杂事的处理,在业务学习上抓得不紧。这里有客观方面得原因,但更重要得是个人主观上不重视。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
一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当今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做好园林绿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对于我们来说,不但要进行工作理念上的创新,还要把创新意识体现到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去。
二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水平。首先要认真学习园林绿化理论知识和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其次要积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确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
三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抓作风建设不仅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过程,也是完善自己、增长知识和才干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自觉运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做到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在行动上符合工作的规范;在工作上不断增强原则性、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四是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把作风转变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以落实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实施方案为核心,抓好创建重点项目工作,强化园林绿化职能管理,做好创建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为创建和申报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2022转变管理方式心得体会教师二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
王一鸣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典型特征,就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并由于资源和要素的低成本,使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无论从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还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来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经济增长方式从本质上决定于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增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财税、投融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长虽有起伏,但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态势之中。1979~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左右的速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的,表现出两个最典型的特征。
第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
以“十五”时期为例,中国能源、电力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比“九五”时期都提高1倍多,煤炭产量增长1倍多,水泥产量增长79%,钢材产量增长187%。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能源消耗达到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达到3.88亿吨,大约占世界消费量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消耗的54%。由于大量低效消耗资源,污染物的排放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中国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上的投入明显加大,但仍赶不上粗放型增长造成的破坏。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第二,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加剧了经济内外失衡即投资与消费失衡和内需与外需失衡。
同样以“十五”时期为例,投资增长相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高于“九五”时期1倍以上,投资增长明显偏快,投资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2001~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远远高于按现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的速度,投资率从2001年的36.5%提高到2006年的42.7%,增加了6.2个百分点,但消费率却从2001年的61.4%下降到2006年的50%,降低了11.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仅为36.4%。投资和净出
转变管理方式心得体会教师 教师转变作风心得体会(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