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政治责任心得体会范本 军人政治责任心得体会范本图片(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军人政治责任心得体会范本一
军人属于祖国,祖国赋于军人以神圣的使命。
军人与使命同在,军人因履行使命而展现价值。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是在献身使命中体现的;我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在献身使命中形成的;我军的地位和作用,是在献身使命中确立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的历史使命,承载了党的重托、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安全,也对当代军人的价值追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军人,尤其要把思想境界定位在献身使命的人生追求上,以使命为重,用生命来维系使命,用忠诚来支撑使命,用血肉之躯来践行使命。
以使命为重,就是要有使命意识。不讲使命,就是不讲政治。作为一名军人,一定要牢固树立使命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的强烈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和松懈自满情绪,时时讲使命、想使命、谋使命,真正做到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
以使命为重,就是要履职尽责。履职尽责是军人的天职,是履行使命的基本标准。作为军人,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不能坐而论道,而要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岗位作为履行使命之本,把事业作为人生价值坐标,把使命任务的要求与立足本职实实在在的行动结合起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履职尽责中书写人生的壮丽篇章。
以使命为重,就要作出牺牲奉献。献身使命是一种职责,献身使命是一种荣光,献身使命也意味着牺牲奉献。人生的价值在于坚定的信仰、崇高的追求。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和生命困难,把个人追求融入履行使命的伟大实践,把勇于担当使命、敢于献身使命、矢志不辱使命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意志,内化为当代革命军人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转化为应对危机、谋求打赢、提高履行使命能力的实际行动,在各种考验中显本色,有效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军人神圣的名字,
令世上人羡慕敬仰;
训练场个个意志坚强,
忠心报国杀贼寇保家乡;
青春奉献在绿色国防,
生命谱写人生辉煌。
留下壮丽篇章。
主题军人政治责任心得体会范本二
1月12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上,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对在场来自全国的县委书记提出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得到了广大县委书记的深切认同。可以说,这“心中四有”是同志回顾自己当年在县委书记岗位上的感悟和收获,结合现今的时代特点和党的历史使命提出来的,对全国的县委书记如何当好官从好政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不仅是县委书记,每一个受财政供养、拿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都应该做到所说的“心中四有”。
“心中四有”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我们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是全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先进代表。作为党员干部,首先就要搞清楚自己是谁的人。当自己举起右手向党进行宣誓时,就已经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和人民。自己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普通人,而是肩负起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任务。离开了党、离开了人民,党员干部将不能再被称为“党员干部”,因为他已经不再属于党和人民。所以,作为党员干部来说,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时刻心中有党是最基本的要求。
“心中四有”是党员干部的执政之基。我们党是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政党。这不但是党章规定的,更是我们党存在的灵魂所在。我们党的各级党员干部中绝大部分都出身于工人和农民,是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代言人。所以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进行的,一旦忘记了这一点,脱离了我们的人民群众,轻则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重则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心中有民不但是国之根本,更是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心中四有”是党员干部的重心所在。党员干部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不是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字上。全心全意,就是要聚精会神、不能分心,要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要知道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心中有责才能兢兢业业,民中有责才能晓轻重知得失。牢记宗旨、不负重托才是党员干部的重心所在、职责所在。忘记了这一份责任,就不能够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干部,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
“心中四有”是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戒尺,党员干部手中握有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是考验每个党员干部是否有底线的最好证明。党员干部只有心中有戒尺,时刻提高和保持警惕性,远离权力腐败和以权谋私,才能保证自己清正廉洁,才能远离糖衣炮弹的侵蚀。心中有戒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性要求。丢掉了这一点的党员干部终将逃不了被惩罚的下场。
“四有标准”说起容易,但做起来难。难就难在能否做到始终如一,一辈子的坚守。对于某些党员干部来说,或许在某个时段能够做到,但一旦受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稍不注意就放松了警惕,结果就突破了制度防线,把干部标准忘记得一干二净。从这个意义而言,“四有”标准其实为党员干部再次划定了思想基准线,党员干部就是要自始至终按照“四有”标准去为官施政,为民执政,依法行政。要把“四有”标准时刻放在心上,部署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干部自身素质的好坏,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能否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既给工作创造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就必须自觉增强这四种意识,做一个“四有”干部。 一、心中有党,才不会迷失方向。
纵观诸多落马贪官,迷失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在权力、金钱、情欲的森林中晕头转向,不知所往。心中可还记得曾经在党徽下的滔滔誓言?可还记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庄重承诺?官员只有真正做到“心中有党”,不断巩固自己的价值观,牢记发轫之始,才能在为官一途上踏实前行。
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只有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清醒,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才能把“三严三实”的要求,体现在对党和人民的感情上,体现在干事创业的行动上,体现在为民造福的成效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时时处处维护大局,维护党的利益。
二、心中有民,才能找准“官为民仆”的正确定位。
反观部分官员,以“父母官”自居,自认为“高民一等”,在为官理念上早已谬之千里。只有时刻把人民装在心中,摆正定位、放低身段、放下“官架子”,才能回归到官员“人民公仆”的根本属性上来。
利益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价值原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积极进取,不搞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心中有责,才能主动作为。
责任意识是前进的动力,只有官员牢记心中的责任,挑起肩头的担子,重视经济民生并付诸行动,才能有效避免“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吃吃喝喝混日子”的为官不作为现象。
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慎独、慎欲、慎微、慎初”,不管在什么环境、何种条件下都能够守得住物质上的清贫,抗得住酒色利禄的诱惑,顶得住庸俗关系的腐蚀,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逾越制度这条“红线”,不碰纪律这条“警戒线”,不触法律这条“高压线”。时时处处以党性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一名组织上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人民公仆。
四、心中有戒,才能严守权利边界。
部分官员乱作为、胡作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从根本上说既是侥幸心理的作怪,更是对权利边界的漠视。要做到“心中有戒”,官员需明确自己的职权范围,在行使权利时“常怀畏惧”,严守权利边界。
相信,随着反腐不断推进,干部作风不断转变,官员干部“公仆”意识的不断增强,“四有官员”会越来越多。官员“服务者本质”的回归、政府职能的转变指日可待。
在实践工作中,要落实好“四有”要求,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为政的价值取向,要时时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和人民做事的。一切“政绩”,必来自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的强烈意愿,必然有“一张蓝图干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良好作风,也自然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境界。需要指出的是,在大批“四有”好干部与极少数利用职权徇私枉法的坏干部之间,还有一些不敢出事、但也不想干事的懒官庸官,这些干部大多不是能力水平不行,而是在“我是谁”“为了谁”等基本问题上犯了迷糊,是思想意识上出了大问题。的“四有”要求,当对这些干部有振聋发聩之效。
牢记强军目标,争做“四有”军人——军魂,从灵魂铸起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今天,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到处回荡着这首气势豪迈、慷慨激昂的《强军战歌》。新时期下,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已成为引领我军建设发展的鲜明旗帜。要强军,首先就要铸魂育人,坚定理想信念,争做一名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身为祖国的后备军官,牢记强军目标,我们当仁不让;争做四有军人,我们更是责无旁贷。下面我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我对灵魂的认识和看法。
一、峥嵘岁月,军魂凛然
谈起军人的灵魂,我的脑海
军人政治责任心得体会范本 军人政治责任心得体会范本图片(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