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研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教学教研心得体会总结(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教研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收到实效,学校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教导处具体抓的教育管理模式。积极构建分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机制。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 长:李维忠

副组长:郭郡民

学校校本教研计划篇三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教研活动将继续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教育精神,并以校本研训为重点,继续努力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贯穿与教学工作的始终。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进行专题研究,为学生提供广阔有趣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素养,特制定本学期的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所授学科教学、教研计划。

2、为了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校领导不定期下到班里听课。

3、按上级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互相听课不得低于15节,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第3周组织数学组教师观看教学录像。

5、第4周组织语文组教师观看教学录像。

6、第5周组织数学组教师听六年级李淑蓉老师的数学公开课。

7、 第6周组织语文组教师听三年级刘莲玉老师的语文观摩课,组织数学组教师听三年级王儒伟老师、马杰老师的数学公开课。

8、第7周组织语文组教师听二年级邓梅老师的语文教学网络集体备课。组织数学组教师听二年级聂海云老师、顾海燕老师的数学公开课。

9、 第8周组织语文组教师听二年级朱春梅老师的语文观摩课,组织数学组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活动,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发表在博客上,供大家研习。

10、第9周组织数学组教师听一年级王长亮老师的数学观摩课。

11、第10周组织语文组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活动,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能够真实反映自己实验新课程课堂进行中的思考、发现、感悟、体会和困惑。

12、第11周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观看教学录像,并请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正副组长全面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

13、第12周组织语文组教师听五年级蔡兴兰老师、周云老师的语文观摩课,组织数学组教师听五年级蔡亲录老师的教学公开课。

14、组织语文组教师听一年级王小玲老师语文公开课,并进行评课指导,组织数学组教师集体备课,听五年级夏红丽老师的数学公开课,并把教学设计提前一周上传到博客上。

15、组织二年级、三年级语文学科综合知识竞赛及数学竞赛。

16、制订期末复习计划,迎接考试。

17、学期末每位教师上传一份教学工作总结到学校教研博客网站。

18、 期末考试结束后,每位教师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

2022教研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为了提升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主线,加大教科研力度。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常规教研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学研究实效性。在“研”字上做文章——认认真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实”字上下功夫——每位教师力求做到学习实实在在、研究结合实际、教学讲求实效,虚心学习先进经验,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

1、集体备课:实行“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实行备课资源的适度共享。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牵头,每个单元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主备教师要提前一周把教案送到组内教师手中,组内教师要认真研读并提出改进意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设计,经过认真修改后再使用。

2、反思交流: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并针对教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3、主题教研: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题选择一单元进行备课,再选择这一单元中的重点内容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4、理论学习:围绕教学主题研讨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开展学习,寻求理论指导。理论学习要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五有:定时间、定内容、定研究课题;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原始资料积累,有效果,有教研组活动总结。学科教研组要经常性地开展理论学习、听课评课、疑难问题探讨等小型多样的活动,形成“平时随时研,隔周重点研”的教研氛围,教研活动要做到目标明确,研究深入,扎实有效。

2、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并能主动与上课老师交换意见,及时发现精彩片段并在学校公布。

3、落实好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教研、理论学习等活动,在活动时可以把集体备课与反思交流活动结合起来,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每次教研活动,相应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动,共同进步。

4、继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教研培训活动,参培教师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要积极进行反思,回校后以讲座或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做好再培训工作。、

5、继续开展教师在校内、学科教研组内、年级组内上公开课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6、认真落实教学常规。

附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各项计划

2、集体备课的指导

3、作业检查的要求

4、认真学习《教学常规考核要求》

5、师德征文评比

十月份:

1、培优辅差工作的开展

2、继续进行集体备课,做好校级公开课准备工作

4、四年级现场作文比赛预选及制定培养方案

5、组织学习如何评课

6、年级组老师教学比武的进行

7、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十一月份:

1、三年级学生字词听写比赛

2、小组听课、评课。

3、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中期考试总结

十二月份:

1、四年级现场作文比赛

2、教师集体备课。交流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小组听课、评课

4、观摩名师课堂

5、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月份:

1、讨论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教师集体备课

3、期末复习计划

4、备考讨论会

2022教研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本学年,我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以教科研工作推动课改,用课改促进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主要成绩

1、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县文化素质检测中,“一分两率”排在全县第四名。全镇共有117人进入县1600名,其中陈、卢分别夺得今年六年级文化素质检测总分全县第一、第二名。在20xx年春县学科调研抽测中,五科综合总得分位居县的前列。

2、教研工作喜获丰收。今学年上送省、市、县参评的论文,获省三等奖一篇,市二等奖一篇,获县一等奖两篇、二等奖三篇、三等奖两篇。罗xx老师在20xx年第十一届“育人杯”课堂教学竞赛获二等奖。龙xx老师在县20xx年中小学新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小学组一等奖。

3、素质教育再创佳绩。学生参加县20xx年小学生文艺展演获三等奖。学生参加县20xx年中小学生运动会获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四名,乒乓球赛团体第三名,毽球比赛团体第七名,田径赛团体总分第三名。学生参加县20xx年青少年美术、书法大赛,获小学组书法二等奖、小学组美术三等奖各一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各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加强了师德建设,营造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良好教风。

2、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20xx)导读与教学实施》,深入领会其改革的精神实质,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课程改革。

(2)举办新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优秀论文评选、风采课堂展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有效落实教学常规。各校严把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质量检测等环节质量关,提高教学常规管理质量。

2、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学校领导、教研员通过深入课堂,推门听课,督促教师加强学习,认真备课,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3、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各任课教师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有成效地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努力提高“一分两率”。

4、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每学期抓好单元检测、期中试、学科竞赛、期末试质量检测,及时做好检测质量分析工作,发挥检测对

教研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教学教研心得体会总结(七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