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与纪律心得体会总结 党的纪律建设史心得体会(2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党的历史与纪律心得体会总结一
1月2日
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
这次起义把武装斗争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广大范围内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大批工农武装,保存与发展了工农革命军的力量。
1月22日
方志敏在江西弋阳、横峰发动领导了农民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2月
毛泽东率领部队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共产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2月29日
周逸群、贺龙领导桑植起义。
桑植起义是继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之后在湘西北爆发的又一次武装起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为尔后建立红军第4军和创建湘鄂边苏区奠定了基础。
4月3日
毛泽东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奠定了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
4月14日
台湾苗栗人蔡智在工作中,发现并秘密抄录了“东方会议”的纪要文件,即田中奏折。他分数次寄回中国,交张学良转呈国民政府,最早揭露了日本侵华的野心。
4月28日
井冈山会师。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有利于壮大武装力量,保存、培养和锻炼了红军干部,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
5月10日
渭华起义。
这是中国西北地区发生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暴动,也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起义打击了陕西军阀势力,锻炼和培养了革命骨干。
6月4日
奉系军阀张作霖由于乘坐的火车专列被炸而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
至此,统治中国16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6月
红四军在朱德、陈毅指挥下,于永新、宁冈两县交界的龙源口歼敌一个团、击溃两个团。此后,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6月12日
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革命的性质,一个是革命的高潮与低潮。
6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六大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7月21日
全国反日大会在上海召开。
7月22日
平江起义。
平江起义的胜利,打击了国民党在湖南的反动统治,壮大了红军力量,推动了平江以至湘鄂赣边界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
10月5日
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这篇文章成为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月25日
毛泽东撰写《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文章分湘赣边界的割据、八月失败和军事问题等八个方面。
12月
毛泽东总结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经验,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12月29日
东北易帜,张学良下令奉天总部上空升起中华民国国旗,并公开宣布支持国民政府,中国形式上统一。
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结语
1928年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粟裕将军曾评价道:“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和有力地推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且对推动红军队伍的建设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着重大意义。并且,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党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党代会六大的召开,解决了党面对的重要问题,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推荐党的历史与纪律心得体会总结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九周年,再过1年,将迎来党的百年xxx。回顾百年历史,风风雨雨,不胜感慨。一句话,党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后,中华民族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贪得无厌,你争我夺,竟然在中国土地上大打出手。而中国政府竟宣称严守“中立”。国将不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忧心忡忡,为民族的生存寻找出路。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主张教育救国,有人引进西方种种时髦思潮,包括法西斯主义。但是,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幼小的民族工业,经不住洋货、洋资本的冲击。在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下,教育也难有所为。至于西方思潮,更是不着边际。
中国向何处去?正在中国人民感到迷茫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稳住了阵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各地人士纷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下旬,各地代表集合在xxx一家不起眼的房子里,召开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件事震动全国,它给灾难和迷惑中的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好比漫漫长夜,看到东方呈现出一线曙光。早期的共产党人不一定明白共产主义究竟有什么含义,但他们认识到当前最重要任务是把危难中的中华民族拯救过来,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大山。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把拯救民族危亡作为己任。
还有一个人对十月革命抱有好感,那就是孙xxx。由于两次革命失败,他正寻找新的出路。他认为,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可以成为同盟者;而1923年中共三大也作出决定,与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届党代会,通过了联共、联俄的方针,中共代表参加了会议,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会议通过了共产党员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看起来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不错的开端。
但是好景不常。1925年孙xxx因病去世,留下一句带有遗憾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抛弃了孙xxx的主张,在列强和江南财阀的支持下,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对共产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无数共产党人倒在血泊之中。生存下来的共产党人擦干身上的血迹,从资产阶级手中接过反帝、反封建,后来又加上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大旗,继续前进。自称是孙xxx忠实学生的蒋介石,至死也不敢放弃“革命”两个字,但谁都清楚他要革谁的命。
历史证明,复兴中华民族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1931年,一心要侵吞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第二次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不抵抗,日军迅速夺取东北,向华北渗透。东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战。1937年7月7日,侵华战争演变成以夺取全国为目的的全面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取得胜利。但是日本打错了算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争的结局表明,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收回了或取消了列强夺取的大部分领土或特权,百年耻辱为之一洗。这一胜利终止了民族的继续衰落,走上了复兴的道路。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抗战胜利是如何取得的?xx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这一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战的战略方针,统一了全国思想,并且付诸了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1935年,在形势日益紧迫的情况下,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提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以后中共多次题注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在发生xxx事变时,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建议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各地方军队也停止了相互争斗,在抗战中有良好表现。当时地方军队有100万,超过中央军的80万,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是在李宗仁指挥、桂军、川军、西北军、鲁军等地方军队参加下取得的。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国内人心浮动。军队中很多高级
党的历史与纪律心得体会总结 党的纪律建设史心得体会(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