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一等奖教案(2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雎不辱使命一等奖教案篇一
- 挑山工教学设计 推荐度:
- 《故乡》教学设计 推荐度:
- 体育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律动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内容,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1、教学重点:积累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翻译。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教学策略:诵读法、讨论式、探究式
1、教师:准备录音机;制作多ppt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根据注释了解文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开始逐步吞并其他六国,由此而展开了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斗争,涌涌现出来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唐军便是一位载入史册的外交英才。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他的风采。一起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板书题目)
(2)师:本文选自《战国ow"> 律动教学设计 推荐度: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内容,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1、教学重点:积累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翻译。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教学策略:诵读法、讨论式、探究式
1、教师:准备录音机;制作多ppt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根据注释了解文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开始逐步吞并其他六国,由此而展开了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斗争,涌涌现出来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唐军便是一位载入史册的外交英才。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他的风采。一起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板书题目)
(2)师:本文选自《战国策》,请看大屏幕。
作品和背景简介作品:出示ppt课件2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33篇。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辞说。同时它还是一部散文集,文章的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有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二)师:请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出示ppt课件3
⑴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⑵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内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⑶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语速和语调,读出感情。
生:学生自读课文。
请看屏幕,那位同学读一读生字?出示ppt课件4
生a:正音
唐雎 怫然 韩傀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 缟素 休祲 色挠
师:表扬a读得好或指出a读错的字,要求其他同学注意。
师:下面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
生:认真听读,注意老师的语气、语调、节奏以及情感的把握等。
师:指名分角色朗读,再次感知文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自主学习,翻译字句:
师:同学们,下面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对照注释,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同桌之间相互翻译、相互纠正,并标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组内析疑问难。
(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词句上的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师:出示重点词语,加深理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强调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出示ppt课件5)
唐雎不辱使命 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 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 以头抢地 庸夫之怒 仓鹰击于殿上 休祲降于天 天下缟素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 寡人谕矣
师:出示一词多义提问(出示ppt课件6)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
以君为长者 把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凭,靠
徒以有先生也 因为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出使
免冠徒跣 光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仅仅
师:出示重点句子(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强调重点句子翻译)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作为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五)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出示ppt课件7
师: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 哪两个主要人物?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安陵君、唐雎、秦王。唐雎和秦王是两个主要人物(板书:秦王、唐雎)。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勇敢无畏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了国土。
师:课文很精彩,哪位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为大家复述一下课文。
(某生复述,教师表扬其勇敢精神并根据复述情况进行简要点评,并提问每段大意:第一段写了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第三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第四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师:秦王要求“易地”包藏祸心,小国使臣唐雎是怎样一步步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生: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师:课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请小组讨论,概括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提示:可以按照“从________一句中,我看到一个_______的秦王”和“从_________一句中,我看到一个__________的唐雎”的格式来谈。
生1: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一句中,我看到一个阴险狡诈,不动用一兵一卒就让安陵君交出土地的秦王。
生2:“安陵君其许寡人” 一句中,我看到一个以强凌弱、骄横狂暴的'秦王。
生3:从“先生坐!何至于此” 一句中,看到一个他外表虽然强大,但内心其实十分懦弱,即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秦王。
生4: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终守之”一句中,我看到一个已识破秦王的伎俩,从容镇定、有胆有识、在强大的势力面前不卑不亢的唐雎。
生5:从“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一句中,我看到一个爱国忠君、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的唐雎。
生6: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一句中,我看到一个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唐雎。
(若学生找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原文,这句话(或从这一神态、动作描写)能看到一个_______的秦王/唐雎,并做好板书。)
师:唐雎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师提示,如:面对社会不良风气或是面对歹徒,我们应当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地斗争……)
生思考回答:有。我们要学习唐雎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抗争的正义之气和他“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不屈服的精神,在现实社会中做一个坚持原则、让心灵站立的人……)
1、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
1、巩固性作业:熟记重点字句翻译。
2、拓展性作业:请搜集几个我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他们的事迹。
答案示例:
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墨子:防止公输般和楚王攻打宋国。
3、创造性思维作业: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写一个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小片段。
八、[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阴险狡诈 骄横狂暴 外强中干 前倨后恭
秦王: 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跪谢
唐雎: 临危出使——沉着——士之怒——挺剑
有胆有识 从容镇定 不畏强暴 视死如归
s("content_relate");【《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08-03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07-30
《唐雎不辱使命》人教版教学设计07-30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范文03-18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模板07-05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范文10-23
《唐雎不辱使命》12-24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15篇08-05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3篇04-14
唐雎不辱使命一等奖教案篇二
一、知识与能力
1、文言积累重点字词句。
2、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2、加强诵读,从整体文意的把握来帮助理解文中的具体字、词、句,从对文中关键字词句的确切理解来帮助掌握整体文意。
教学重点
1、重要字词句理解与积累。
2、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2、唐雎辩论的技巧。
1、朗读教学法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法
3、讲练相结合法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走近作者,走进作品
多媒体显示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朗读课文,初步把握
1、听课文朗读带,
唐雎不辱使命一等奖教案(2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