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项目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创业培训的心得体会(九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创业者项目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一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全民参与,多业并举,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为指导方针,以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全民参与为基本原则,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放宽政策,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激活民间资本,动员广大劳动者积极行动起来,创办实业,新上项目,投资经营,谋划发展,形成人人争先创业、企业竞相发展的局面;坚持“四创三化两提高”的基本思路,即:创新观念、创优环境、创办实业、创造财富,以项目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以党建为保证,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全镇综合经济实力。
1、完成创业任务要实施“83411”工程
以项目为载体,投资劳动资源为支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为纽带,实施全民创业。充分利用党城湾镇中心镇和水、电、路基础条件优势,整合全镇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实施“83411”工程,使全民创业方案落到实处。其具体内容是:积极创办一批能够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集中力量扶持8个产业项目:①完成300农户沼气池及配套设施建设;②建成东山村年处理xx吨洋芋淀粉厂;③建成年存栏1000头奶牛、乳牛饲养场;④建成青山道村“千头”养猪场;⑤建成年加工100吨鲜奶加工厂;⑥建成年产5000只獭兔养殖厂;⑦建成饲草料综合加工厂;⑧ 建成总面积达5000m2温棚种植项目;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业,三年内再扶持300户舍饲养殖户,并抓好质量,加快周转,以量促产,以产促销,真正让农民尝到“赶着牛羊奔小康”的甜头;抓好社区经济发展,努力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紫亭、巴音两个社区要发动城镇居民和县城周边流动人口住户以“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思路,启动家庭创业工程,采取能人带动,培育扶持的办法,引导城镇家庭依据市场需求,以家庭为单位发展投资额在5000-xx0元规模的小修理、小加工、小制造、小经营、小作坊、小餐饮、小服务、小养殖、小牧场、小农场等“十小项目”,不图形式,不拘内容,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创建400个镇级创业示范户,以示范带动,实现全民创业富民战略。
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和留职带薪的创业职工领办或带办,并发展11个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即养羊协会、养牛协会、养兔协会、养猪协会、洋芋协会、物流运输协会、劳务输转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农畜产品流通信息中心、牧农科技服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全民创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四自”运营机制,为全民创业提供周到服务,积极利用电视、新闻、网络、信息中心等现代传媒工具和社会关系资源,三年内向外输出1000名劳动力。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减少农民必须抓好农民的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
因此要坚持做到正确引导、政策鼓励、搞好服务方式。为此,首先要对五个农业村住户人口、土地、收入等家庭经济状况进行逐户登记、摸底调查、排队的基础上确定输出劳务人数、工种、类别,再拿出切实可行的劳务输出方案。其次要搞好劳务输出对象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切实抓好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以此推动全镇技能型劳动者的输转工作。第三,要把全镇的劳务输转的重点放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第四,要进一步加强与我县新办项目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在协调配合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时,要充分发挥党政组织领导和专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主动与用工单位和工程所在地政府沟通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出关系,以完成全镇劳务输转目标。
2、通过实施83411工程,要达到的创业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xx年年,使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178万元,年均增长17.5%,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3634.4万元,年均增长6%,工业总产值达到4158.8万元,年均增长1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年;三年内培训各类输转劳务人员达1200人(次),输转劳务1000名;全镇城市化率达到80%;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全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育一大批有组织、有作为的创业主体,是实施全民创业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和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分层次培育好创业主体。已经上马和准备上马的(沼气池及配套设施建设、东山洋芋淀粉厂、500头奶牛饲养场、千头养猪场、獭兔养殖场、饲草料综合加工厂、温棚种植项目、鲜奶加工厂)等一批骨干产业项目业主;二是300户舍饲养殖户投资者;三是申请创建示范户投资者;四是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五是自主择业的退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六是领办、带办城乡非公企业和离职创实业的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七是成功招商引资、输转劳动力、开发新就业岗位者。
有关创业者项目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二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市扎实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畅通渠道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对全市大学生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形势及现状
随着国内高校的不断扩招,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据国家人社部统计数据,20xx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834万,比20xx年增加14万人,加之上年就业压力尚未充分释放,今年整体就业形势仍难好转。据统计,20xx年我市户籍高校毕业生约1.2万人,加上外来求职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约1.5万人,就业需求较往年进一步增加。同时,受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影响,全社会就业岗位需求明显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系统数据分析,20xx年和20xx年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648人和1676人,其中绝大部分为上级人社、教育部门移交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自主登记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较少,20xx年为140人,20xx年为19人,各级人社部门通过免费就业创业培训、推荐就业、扶持创业、提供见习岗位和基层服务岗位等手段,使就业率达到96%和96.56%。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看,近两年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自主创业、基层服务项目、灵活就业和其他8类(具体情况见表1)。从调研数据统计情况看,非国有企业、灵活就业和基层服务项目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20xx-20xx年以上三类就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总数的80%以上。
注:事业单位录用包含政府购买服务人员
(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分析
近两年来,特别是20xx年我市启动“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以来,全市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根据调研统计,20xx年全市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25人;20xx年年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94人。
从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国家、自治区和我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我市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力度的加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先就业再择业和自主创业的理念逐步树立,不再一味追求稳定,主要去向也不再局限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是把非国有单位和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主要选择,而且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和“人才强市”工程,在充分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就业创业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完善政策,加强引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1.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支持力度。20xx年以来,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我市先后出台了《鄂尔多斯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办法》(鄂府发〔20xx〕96号)、《关于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的实施意见》(厅发〔20xx〕81号)、《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优惠政策的通知》(鄂府发〔20xx〕48号)、《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府发〔20xx〕49号)等7个指导性文件,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及中小企业人才储备等。特别是20xx年,我市启动了“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出台了“圆梦行动”优惠政策和实施方案,从社保补贴、场地支持、创业资助、就业补贴、创业就业培训、吸纳就业奖励等多个方面对就业创业大学生及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企业给予优惠,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7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
2.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xx年以来,我市按照自治区的要求,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计划,接收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社区民生志愿服务大学生、中小企业储备人才、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特岗教师和纳入市、旗区人社部门日常管理的储备人才等基层服务人员到我市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招募基层服务人员约1.2人。
3.大力促进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中共鄂尔多斯市委、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鄂党发〔20xx〕5号)文件精神,从20xx年起我市分四批面向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录用了190名蒙汉语兼通工作人员。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贫困家庭和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 20xx年以来,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招募贫困家庭和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273人。积极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对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就业指导,鼓励其积极参与就业见习、中小企业储备。各旗区也有针对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出台了专门的促进就业政策,例如东胜区对市场就业登记的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实行跟踪管理,建立专门台账,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或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0xx年至今,各旗区累计安置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2200余人。
4.发挥人才市场促进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每年通过举办固定人才招聘会、大型人才招聘、网上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着力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二是强化信息引导。实行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和年度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发布制度,通过鄂尔多斯人事人才网及时向社会发布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引才和毕业生求职提供信息服务。
(二)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
1.不断完善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体系。为鼓励支持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从降低高校毕业生创业门槛、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和创业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xx年,启动实施了“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制定印发了《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优惠政策》(鄂府发〔20xx〕48号)、《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实施方案》(鄂府发〔20xx〕49号),从创业资助、场地扶持、住房保障等多个方面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优秀大学生来我市创业就业。
2.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评审工作。依据《鄂尔多斯市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面向各旗区、经济开发区(园区)和相关机构广泛征集企业经营管理、创业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等方面的专家,建立了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评审专家库,并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评审工作,经过旗区受理、人社部门初审、专家组评审及公示等环节,20xx-20xx年对129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资助,资助总金额共计193万元。
3.大力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宣传活动。组织有关旗区、经济开发区(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和部分企业先后赴呼和浩特市、兰州市、北京市、西安市和深圳市举办了“鄂尔多斯创业就业政策进校园”活动,并同步开展了人才政策宣传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活动,通过展览展示、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政策讲解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
4.稳步推进大学生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强化对大学生创业载体的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各旗区因地制宜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不断优化全市大学生创业载体整体布局,努力提高全市大学生创业载体平台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各旗区立足实际,通过与企业共建、资源整合等方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并根据本地区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明确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定位。截至20xx年上半年,全市建成各类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26个,初步形成了大学生创业载体多点布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格局。
三、创业就业工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总体上来讲,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不容乐观。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毕业生
创业者项目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创业培训的心得体会(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