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慕课 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慕课一
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想:
传统的课堂是老师“主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听,从而学生失去了“呼吸”的空间。而高效课堂倡导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所以教师的身份也随之转变,所以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备好学案备课。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回顾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首先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改变观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把课堂变活。
先学是在老师教学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后教指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所以高效课堂中学生要经历预习、展示、反馈三个重要环节。其中预习是先学的过程,展示是互相探究的过程。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要放手,所以课堂上要做到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小组讨论,老师需要解决的是那些共性的、有规律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对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特别的深刻,即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反思在教学中的行为,发现我容易忽视预习这一环节,所以在课堂上出现效率低的现象;同时有些题目,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与学生抢风头。
在高校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学习;再次在教师与学生合力打造一节高效课时,教师又是这一堂课的决定者;教师从教学中获得发展,改变观念,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做好这“四者”,使自己在促进中获得成长,在学习中获得提高,在决定中感受成功,在幸福中体验教师的快乐。
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预习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师要充分选题,做到典型题、重点题不遗漏;达标测试中,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对学生进行选题测试。同时在教学中,课堂要活,而不能乱,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力。同时教师备课中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中才能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中,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
最新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慕课二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动态的过程,一种注重全面发展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都有收益,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读了赵国忠先生《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一书,我感受颇深,粗略梳理出了以下几点:
如果把教学看作是一项工程,那么“备好课”是对这项工程宏伟蓝图的规划和设计,是工程开工建设的第一步。有个好的规划设计,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把工作做在前面,不上无准备课,不上千篇一律课。备好课,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合理,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课前备课包括分析教材和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预设课堂情境,选择恰当的导入和教学方法等等。
隐性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喜爱教师的程度,关系到课堂的精彩程度。
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管理课堂。在课堂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主角是学生。要想演好每40分钟一集的戏,需要老师有着很强的课堂控制能力,智慧导学,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想不到的事件,因为课堂是灵动的,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天真烂漫的学生。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进程,用发自内心的爱,化作清澈的殷殷目光撒向学生,用热情友善,宽容豁达的笑容去面对学生,学生才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充满激情地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的亲密配合,才能构建富有诗意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只有每位演员真正进入了自己的角色,才能演出最好的戏。学生全身心融入了课堂,才是最生动的课堂,才是最有收益的课堂。
如何上好课,教师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精选教育教学内容。一篇课文的内容不能简单等同于现成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蕴涵在教材内容之中,需要教师用专业化的眼光去开发出来的。在解读教材时,我们可以分三步来合理确定教材的教学内容。
挖掘——主要依据文本本身的教学价值以及大纲规定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筛选——主要依赖于教师充分研究、把握学情。
整合——主要依据所选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需要
第二、精当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选择和灵活运用的过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整合是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因对象、因条件而定、而异,它不能确定、也无法确定;它不可能相同、也无法相同。
第三、精细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细化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牢固地掌握知识。课堂教学的精细化要求以最经济的教学方式获取最大效益,达到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的教学理念,力求在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我们教师值得、也更应该去思考。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诚如赵国忠老师在《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一书中如是说: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它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这不仅需要我们去解读、探索新的教法、学法,开发新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要运用新的理念去活化自己的角色。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值得我们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去研究有效教学,我们就一定会营造出一个个充满快乐、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将会达到最优化!
最新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慕课三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学要精心设计的,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室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等等现象,这些不足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现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就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几点浅薄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最主要的就是备课。教室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做好引导者和指导者。这时,提问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提问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的。所提的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的提问都应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提问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更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提问切实为教学目的服务。
2.提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低效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探索,使学生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更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40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3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这时,教师可以做启发性的提问:要求“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层层递进的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提问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常言说得好: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减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就应该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点尤其重要。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赛车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赛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赛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他们同时从同一起点同向出发,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活泼,不仅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愉快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二、恰当把握提问的时机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三、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教师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的时机,那为了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技巧。
1.提问的形式要多样。
如:布悬提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激趣提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梯度提问,化难为简,层层递进。
2.提问的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就是严谨、简洁、符号化,因此数学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学科的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的特点,用最自然的语言表述,做到准确精炼。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15÷5”,教师提问:“15是什么数?”那么对于这样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可能是:“15是个两位数”、“15是个奇数”等等。原因在于教师的提问含糊不清,如果教师在提问时说:“15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是什么数?”那么相信学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3.课堂提问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要有所把握
教师在提问后不要急于找学生回答,而是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留给学生适当、充分的思考时间。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最新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慕课四
从初入实习学校到现在,我慢慢的认识到:要在英语教师这个职业上站稳脚跟,仅仅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能不能写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对教学媒体熟练的运用能力都是我们这些从事着英语教学的教师们必须要具备的一门技能。拿说课来讲,就是锻炼我们教师口才的活动。
我对说课的理解就是,说教什么和怎么教。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对说课的认识。
把教材读透是有效说课的第一步。所谓把教材读透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肯花时间、愿意下功夫对教材内容进行钻研教师之间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既不能浅化教材内容也不能偏离教材的意思,既要有自己的见解,又要善于听取其他英语老师的观。在高度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教学目标、单元重难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等等进行适度解说。在学习第一单元 my name is gina 的时候,我首先认真的读了好几遍教材,找出了本单元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在与其他有经验的英语老师的交谈中,我发现我只注意到了“显性重点”而忽略了“隐性要求”,也就是说我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出现这种问题是由于我没有认真的研读教材,浅化了教材内容而导致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再说课时必须说清楚学生。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我们教师要分析这种知识经验对学生的新知学习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实现由已有知识经验到新知的平稳过渡。奥苏伯尔说,一个概念要获得心理意义,必须于头脑中已存在的概念建立起实质的必然联系。在学习宾格的时候,我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中文词汇知识建立起与英文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you 这个单词为例:在“我喜欢你”这个句子中,“你”作得是宾语。那么在句子” i love you”中,单词“you”同样也是做的宾语。
2、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要明确不同学生学习技能之间的差异;二要明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学习英文字母的时候,我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课前小测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英文字母的掌握程度,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对学习者态度起点的分析。这里的态度起点是指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认知的水平,情感思想认识上的盲点等。有些学生在我上课时嘻嘻哈哈,我布置作业作业他们也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我在私下与这些学生进行谈话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小学的时候就缺乏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认识,他们认为英语学习无关紧要,在我的指引下,他们认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摆正了英语学习的正确态度。
教师要认真学习教材内容,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分。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要对号入座,切忌张冠李戴。制定教学目标切莫泛泛而谈,而缺乏可实施性。在学习第二单元 this is my sister 时,我只考虑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没有注意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目标,因此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不科学的也是不成功的。
说教学流程时,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简约而明了的环节设计。说教学流程也就是展现教学过程的步骤,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优劣以及教学理念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我认为说课稿的优劣百分之八十由这一环节决定。因此,我认为分析好流程就成为说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板书设计这个环节,板书是教师语言之外的第二条学习知识的途径。板书设计首先要清晰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在内容设计方面要主次分明,突出教学重点。只有板书设计与我们教师的讲解和谐的搭配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
关于说课,以上浅言陋语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切的成功都是有源头的。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虚心的学习,不停的摸索有效说课的真谛。我们通过说课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做一棵树,把根深深地植入虚心学习与自我反思的泥土中,总有一日能枝繁叶茂。而不是做一根藤,每一个我们所依附的力量,总有一日会离我们而去。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机会展现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我风采。
最新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慕课五
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小学语文大纲对写字教学的要求,把写看得无足轻重,一味追求写字的数量,简单化地要求学生每个生字写五遍、十遍。学生为了解脱教师的惩治,就随便乱画一气,凑满所规定的字数上交。这样一来,不但失去了“认、写”的意义,而且滋长了马虎、潦草的不良习惯。“认与写”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认”是先决条件,“写”是必要过程。识字教学是多层、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还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及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但要教“认”,还要教“写”,“认”是先决条件,是基础,“写”是必要过程,是“认”的延续与发展。“认”与“写”有机紧密地结合,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符合认知的心理过程,也是识字教学的必由之路。
两者制约协调,共同促进提高。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认”是识字教学的主体,“写”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信息控制论认为:反馈原理所包含的内容是学习过程的四个层次,组成了一个闭合电路,保证了电流的畅通,缺一不可,学生认知一个汉字,必须先认知这个字的音形义,再通过书写,检验对照,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既注重“认”,又强调“写”,二者协调,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只有通过信息交流和反馈作用,对孩子同步输入知识信息,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从实际出发.采用适当的方法。
在教学“认写”时,应充分运用直观、形象化教学。如教认“坐”字时,我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班同学,坐在土地上。然后问学生,这两位同学现在怎么样了?生:坐在土地上。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字形。在“写”的指导上,同样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为小学生刚入学,小手细嫩,执笔好似拿锄头一样,一把抓。所以,一定要从开始握笔起,对坐的姿势,握笔的姿势,运笔的方法,逐一指导,严格训练,仔细检查,耐心矫正,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抓住关键,要求要具体适当。抓住关键,就能迎刃而解。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就要具体适当。
我在教学识字时,很注意汉字的结构特点,把住这一关键,从而让学生掌握形声字形旁标义、声旁标音的规律。同时,对易混的音、字,抓住其关键,强化突破难点。如“左、右”两字学生经常分不清,我在教“右”字时,就这样问学生:我们吃饭时候,通常用左手,还是用右手,把饭送进口里去。生:用右手。师:对!所以“右”下边是个“口”字。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写出工整美观的字,我还多给学生示范,多给学生练基本笔画。在布置作业时,不一下子让学生写,而是要求先看、后想再下笔,做到心中有数,继而培养一挥而就的习惯。“认与写”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认、写”得过多,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信息吸收储存提取不及,造成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层层遗忘,使师生活动成为低效劳动。另一种是布置数量少或过于单调、贫乏,结果,信息不鲜,枯燥无味,未能引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总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体,“认与写”为主线,读写结合。要既注意教的写法,又要研究学生学的方法。只有全面及,明确要求,内容具体,耐心指导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慕课 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