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择业教育心得体会如何写 辅导员工作心得和收获(七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辅导员择业教育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20xx年是首次在校内军训,相较去年在部队的军训,今年安排在校园内的军训在环境方面没有部队那么严苛。但是在校园中的军训却是另一番景象,教学楼中书声琅琅,操场上军歌嘹亮,成为了校区内的一道风景线。在这不长的军训期间,同学们要与原本不是非常熟悉的同学相互认识,并且要做到互帮互助,团结一致,要从原本懒散的暑期生活中脱离出来,参加严格训练,接受阳光的洗礼,面对种种的考验。 军训的时间正值初秋,已经不似夏天那么炎热,同学们对所学的内容也都比较陌生,但每一个同学都能端正训练态度,把这次军训当作一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安下心来训练,静下心来带着问题思考。
白天,在训练场上,同学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每天一身汗。晚上,在教官的带领下拉歌,聊天,增进友谊。同学们普遍感觉是:苦中有乐,累中有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有的同学身体不好仍带病坚持训练,不拖后腿;有的同学为了不影响连队的荣誉、自己加班加点训练,一直坚持到最后。就是由于这种精神,这种风气,这种激情大大地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军训积极性,为安全、胜利、圆满完成军训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军训很苦很累,但是每个同学都通过军训学会了如何以一个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军训他们不仅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锻炼了自己的体魄,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如何在今后的道路中走的更好更远。作为辅导员,这些天我们看到同学们的成长和收获,再多的付出都值得,看到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再多的辛苦也是幸福。这样的一个过程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辅导员,都是一次考验和成长的过程。
对这次的军训我做了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准备充分
学院各级党政领导对今年秋季的军训工作极为重视。为高质量完成今年的新生军训,切实提高同学们的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学院领导及各系领导对训练组织机构、训练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作了具体规定。精心策划,科学运作,根据大学生军训的规律和历届军训的经验精心制定训练计划,明确主训方向。与承训部队的协商后,由承训部队制定训练详细计划。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重点突出队列基本动 作、纪律、内务卫生及生活作息养成等科目的训练。并且深入训练场检查、指导军训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参加军训师生的热情。在军训期间,学校领导还亲自来到军训现对同学们进行了深切的关心,并且给每一位新生带来了一些慰问品。
(二)计划严密,责任下放,管理到位
作为辅导员,我们时刻准备着,跟随在训练场协助教官抓好训练,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有出现生病、晕倒的同学及时送到校医务室进行医治。每日辅导员及教官都就军事训练、内务整理、思想面貌等各方面进行点评和交流。以鼓励为重点,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实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将学员与身边的先进学员结合起来,营造学先进、比先进的竞争氛围,并在最后的评比中获得了先进连队的荣誉称号。
(三)严格训练,训教结合,注重各层次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此次军训中,教官进行了严格的示教。从教官的自身形象、教学等每个环节,从严要求,严格把关,按训练科目的安排实行劳逸结合,采取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育方式。在训练之余,各教官还教同学们唱一些军队歌曲,并组织同学们拉歌,既调动了训练积极性,又活跃了气氛,既增强了团结精神,又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娱乐氛围,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为确保军训质量,严把质量关,训练中,每位教官把自身所学的本领,灵活运用到训练之中,并根据学生领会动作强弱等特点,采取分层次进行训练,帮扶相结合。并针对检查、军训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逐一过关,从而保证了军训任务按质按量的完成。
(三)立足实际,加强服务意识
今年的美术学院新生人数最多,年龄较前几届小,女生多于男生,并且刚松弛了一个假期,很多学生不适 应大强度的军训生活,为了达到预期的军训效果,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军训期间作息时间表,并且严格执行,这样保证了军训期间学生的休 息,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做好下面的训练。使训练质量就有了保证。为了保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出任何意外,圆满完成任务,学校要求所有有关工作人员立足实际,加强服务意识:树立学生工作以服务为基础,训练强度管理为手段,教育为目标的工作观念,提出“一切为 了学生”的口号并在管理过程中贯彻这一理念。
通过军训,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再加上近来的国际紧张形势,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为之振奋,同学们的意志倍加顽强。军训鞭策着同学们前进,规范着同学们的行为。通过军训,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了良好的纪律观念,学会了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用修养来规范自己。同学们懂得了齐心协力,才会取得成功;要团结友爱互助,要有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才能把自己磨练成一个有用的人。
并且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时间观念,对新生的行为举止起到规范作用,为加强同学们的日常管理起了促进作用,增强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了一日生活作息的良好习惯,使新生尽快地适应了新的环境。通过军训,我们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沟通,较快地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和凝聚力。
军训已经结束,虽然短短半月不能改变同学们的一生,但是军训对于每一位同学即将开始的大学学习生活,和将来毕业后的工作生活都是有帮助的。相信在军训之后,同学们依然会继续发扬在军训中所锻炼出的坚强意志。并且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继续发扬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作为辅导员,我也会用这样的精神去教导,去帮助同学们。因为军训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的考验,同时也是对辅导员的考验,这是军训的意义,同时也是生活的意义。
推荐辅导员择业教育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今年是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作为学生工作的一个新人,对待工作我非常细心认真,因为我深知,虽然以前担任过学生干部,接触过学生工作,但是并没有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工作。刚刚毕业的我,如何尽快转变角色,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将直接影响我今后的工作。将近半年的充实工作使我在各方面感觉颇丰,下面就将我这半年以来工作情况作一下总结,希望能够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一、角色转变,认识转变,自我定位
虽然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特别是大一、大二的时候做了两年的学生会干部,但是真正地把辅导员作为一个职业来做的时候,才发现和以前做学生干部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学生干部到辅导员存在一个角色转变的问题。学生干部的定位是沟通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所考虑的是如何做好协调工作,而现在是作为辅导员,作为教育的主体,考虑的则是如何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材,我深感责任重大。
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在大学期间观察自己的辅导员的时候,觉得这项工作又烦又累,纯粹就是一个干琐碎事情的机器,不需要什么思考,工作似乎没有什么乐趣和意义。当我选择辅导员这个职业之前对辅导员这个职业进行了更进一步认识,觉得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就是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去教育学生。作为红绿标兵的'我,相信能用自己的自信、自立、自强品质感染我的每一位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我虽然一直忙碌着,很少有休息的时间,但是我始终满怀热情地快乐地忙碌工作着,我热爱我的工作。
关于“辅导员”的定位,经过一个学期的思考,我感觉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也是知心朋友。在思想和政治方面指导我们的学生,引导他们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人文和情感方面给予他们关怀。
二、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服务意识
学生工作最基本的职能是育人职能,只有辅导员练好内功了,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想要有较高的服务质量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
在正式上岗之前,我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班,“第17期全省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上岗培训班”、“教师资格认定岗前培训班”、“校新聘辅导员业务培训会等等,经过这些岗前培训,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全面整体的了解,对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作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在各方面对学生都要有“导”的水平与能力,俗话说,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正式上岗之后,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丝毫没有放松思想政治学习,及时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提高政治敏锐性,力争做到在理论上不落后。在业务学习上,新生来校之前我便认真学习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浙江林学院学生管理规定》、《浙江林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等。在党委学工部组织的全校辅导员学生手册知识竞赛中我取得了优胜奖的好成绩,获得奖项的所有辅导员中只有两名新人。通过写教案,参加试讲,我顺利过关取得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资格证书。此外,在课余时间我还认真阅读就业指导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顺利通过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试讲,取得了任教资格。
三、全身心投入,开创新的工作境界
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育工作应该说是整个大学学生教育工作的基础,它紧密联系着学校的发展,也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发展。在大学里学生们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辅导员,大至党员发展,小至卫生检查,学生与辅导员无不发生密切联系。因此,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何帮助他们度过关键的一年,是我们新生辅导员工作所必须注重的。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新生适应能力
当前的大多数新生虽然在
辅导员择业教育心得体会如何写 辅导员工作心得和收获(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