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济南传统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心得(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济南传统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并体会文中比喻、拟人句子的精妙之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整理感知、研读赏析1——3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跟着 魏老师去领略了春的绚丽多姿,跟着蔡老师去寻味夏的热情奔放,又跟着谢老师去感受了秋收的喜悦之情。那么现在,请大家深呼一口气,跟着老师,一起踏寻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新词检查

响晴 温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镶(xiāng) 髻(jì)

2、认识作者——老舍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茶馆》和《龙须沟》。

3、写作背景

我们刚刚认识到老舍是北京人,可是,他为什么不写“北京的冬天”而写“济南的冬天”呢?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4、齐读课题,初步感受作者的深情。

(三)解读文本

初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对“故乡”的深情,好好地,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没有风声(无风)、响晴、温晴

2、作者写济南的冬天是无风的,响晴的,温晴的这三种特点。那他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写的呢?

对比

3、都和那些地方进行了对比?

与北平相比,济南是无风的

与伦敦相比,济南是响晴的

与热带地方相比,济南是温晴的

4、从这三方面,作者发出了自由的感叹?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读)

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想作者都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第三段)

薄雪覆盖下的山(第四段)

城外的远山(第五段)

2、大家找的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细读第三自然段,谈谈作者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写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品析句子)

特点:温静(温暖、安静)

预设1句子:“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请闭上眼睛想”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预设2句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形象生动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预设3句子:“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这句话让我们想到了雪莱的一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也从侧面反应了济南冬天的温暖。

3、在品析句子的同时适当的进行朗读指导。

4、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找出薄雪覆盖下的山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特点:秀气

预设1句子:“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镶”字用得好。“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预设2句子:“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预设3句子:“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

5、作者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有没有一定的写作顺序?按什么顺序?

有。按从上到下的顺寻写的,先写山上,再写山尖,然后写山坡,最后写山腰。(穿插学习老舍写作的条理性、逻辑性)

6、从色彩上看薄雪覆盖下的山。

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

(四)总结课文

这节可我们领略了济南的一小部分美,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文章,探讨城外的远山和济南的水色之美。

(五)布置作业

查找课外书,摘录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词和优美语句。

三、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特点:无风 响晴 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温静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

城外的远山 淡雅

水色 绿

有关济南传统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济南的冬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承担着对现代散文的鉴赏能力提高的任务,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整体感知散文,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艺术。《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极具个性的写景散文,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又妙趣横生,对景物描写细致入微,瓶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同时把本文与朱自清的《春》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你人等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在这些认识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

(1)掌握生字词,辨析多音字

(2)进一步体会比喻你人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时的作用

(3)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品味散文中优美的语言及修辞艺术

(2)通过对《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去发现大自然之美

3.过程方法:

(1)总的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对于本文要以读贯穿始终,分三步走:初读——精读——品读,读出文章之美,达到与作者共鸣。

(2)学生讨论探究济南动冬天的山水阳光,()并对其进行修饰,找出依据,如小山摇篮图,空灵水晶图等。

(3)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追随老舍的足迹给第一次来济南的有人介绍济南的冬天

新课程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道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于是我根据本科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知道,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1.导入语: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当秋天来了,冬天还会元吗?冬天来了,大家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别样的冬天,它就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2.讲授新课

(1)大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作的?—

济南传统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心得(四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