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澳门回归21周年的心得体会 澳门回归21周年的心得(10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澳门回归21周年的心得体会 澳门回归21周年的心得篇一
妈港并非我本名,漂泊无改祖国情。
一朝慈母离儿聚,再续堂堂盛世声。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1999年12月20日零时,当五星红旗在澳门夜空高高飘扬的那一刻,《七子之歌》的旋律响彻神州大地,离散400多年的游子——澳门,正式跨入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
澳门作为中国最后一块外国作为殖民地的地区,回归的意义不言而喻。1999年12月19日下午5时许,葡萄牙国旗最后一次从澳门总督府大楼降落,中国驻澳门部队,跨过了珠江拱北海关管理线,正式踏入澳门土地;第二天,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临时办公室所在地——大丰银行大楼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特区区旗;《澳门日报》于凌晨1点抢发了第一份回归报道号外;街头的澳门警察,全部佩戴了澳门特区新警徽和新帽徽,取代了原先带有葡萄牙色彩的旧警徽。
那一天也预示着长达14年半的“港澳过渡时期”和西方国家统治亚洲的漫长日子完全终结,绝大部分澳门华人终于享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骄傲身份,无数个澳门人在内地与澳门的史册中大笔挥墨,在改革开放的红利中砥砺前行。首家“三来一补”的合资企业、首家合资酒店、首家合作客运汽车公司等项目都能看到澳门人的身影。
香港《文汇报》文章指出,回归以来,澳门这块“弹丸之地”,不论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生产总值或人均 gdp 均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回归前的连续4年负增长,到回归后的连年跨越式增长。记者从澳门统计暨普查局获悉,1999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为472.87亿澳门元,到20__年本地生产总值已达4135亿澳门元,增长将近10倍;20__年,澳门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超过9倍,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超过了13倍,失业率逐年下降至1.7%。如今,澳门人均gdp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人均寿命高居世界经济体第二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特区区旗;《澳门日报》于凌晨1点抢发了第一份回归报道号外;街头的澳门警察,全部佩戴了澳门特区新警徽和新帽徽,取代了原先带有葡萄牙色彩的旧警徽。
那一天也预示着长达14年半的“港澳过渡时期”和西方国家统治亚洲的漫长日子完全终结,绝大部分澳门华人终于享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骄傲身份,无数个澳门人在内地与澳门的史册中大笔挥墨,在改革开放的红利中砥砺前行。首家“三来一补”的合资企业、首家合资酒店、首家合作客运汽车公司等项目都能看到澳门人的身影。
香港《文汇报》文章指出,回归以来,澳门这块“弹丸之地”,不论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生产总值或人均 gdp 均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回归前的连续4年负增长,到回归后的连年跨越式增长。记者从澳门统计暨普查局获悉,1999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为472.87亿澳门元,到20__年本地生产总值已达4135亿澳门元,增长将近10倍;20__年,澳门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超过9倍,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超过了13倍,失业率逐年下降至1.7%。如今,澳门人均gdp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人均寿命高居世界经济体第二位。
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澳门“沧海”变“桑田”,从中葡文艺小城摇身一变成世界旅游城市,珠海与澳门也正在朝“同城化”发展趋势迈进,形成人员跨地居住、生活、学习的交流现状,成长为珠三角地区一朵“盛世莲花”。19年来,澳门的成绩可圈可点,治安好了、口袋有钱了、生活幸福感提升了。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指出,20__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4周年,特区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坚持稳定发展大局,优先民生工程,强调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施政目标。
20年来,内地与澳门的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已经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密不可分的经贸格局,内地是澳门最大的贸易伙伴,澳门也是内地利用外资和出口的重要管道。“政府惠澳政策包括就业、学习和生活,特别是青年一代,更能把握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让澳门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澳门发展扩展了空间,令澳门成为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崔世安深信,面向未来,澳门将积极把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按照国家所需、澳门所长的定位,为国家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贡献澳门的力量,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再上新台阶。
崔世安最后表示,祖国好,澳门更好,祖国是澳门坚强的后盾。要坚决承担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神圣使命。
澳门回归21周年的心得体会 澳门回归21周年的心得篇二
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年,弹指一挥间。20__年是特别的一年,皆因同时迎来新中国成立74周年、中葡建交24周年、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及政府换届之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亦出台一段日子,连串大事喜事紧接而至。笔者相信在此关键之年,社会各界务必团结一心,继续弘扬爱国爱澳优良传统,共同建设我们更美好的家园,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助力推进“一国两制”的实践行稳致远。
官民共迎回归大事
执笔之时已是五月中,距离回归24周年庆典大日子不远,相信中央有关方面乃至特区政府、社会各界,都密锣紧鼓地开展筹备工作。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今年三月在全国“两会”期间,特别谈到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年,表示“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的方针,在澳门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澳门特区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澳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居民安居乐业,多元文化得到很好的发展。透露中央层面和澳门特区政府将举办一系列的活动,隆重庆祝这件盛事、喜事,令人欢欣鼓舞。
笔者作为这一代的澳门人,对当下乃至未来的社会感到乐观,澳门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够回归祖国的怀抱,见证实践“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社会欣欣向荣,经济变得更好,一切得来不易,应倍加珍惜。随着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的出台,区域合作将是未来大势所趋,希望广大青年朋友抓紧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实践自我,开创另一番事业。
20__年是重要的一年、不平凡的一年,特区政府能积极引领广大居民,继续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整体社会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耕“一中心”和“一平台”的定位,感恩中央政府对澳门的厚爱、关爱。
迎来翻天覆地变化
说实在,澳门回归祖国近二十年,经济腾飞,城区高速发展,特别是特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中位数等皆有明显的进步。回归多年以来,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很多民生问题亦相继浮现。行政长官崔世安去年十一月发表其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提到“加码”派钱,重申政府持续聚焦民生改善,加大力度完善社保体系、住屋、教育、医疗、人才培养五大长效机制,尤其增强爱国爱澳教育,深化青年工作,强化法治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维护国家安全相关配套立法。并多番强调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时至今天,博彩业一业独大的格局仍难以转变,导致澳门在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探索之路上屡屡碰壁,出现不少困难,未来希望能在区域合作中加快要素流通,切实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且在今后的一段日子裡,官民可以更多方式,并以不同渠道,努力讲好“澳门故事”、“中国故事”。
在城市治理方面,笔者长期关注特区政府治理能力方面的转变与自我提升。很希望能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简化行政架构,积极引入顶层设计、贯彻落实推进五年发展规划等,大力改变澳门法律制度滞后的困局,有所突破。
青年应提升竞争力
当下来看,澳门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格局,本澳青年一辈有必要时刻提升竞争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将自身与澳门乃至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寻找更大展示舞台,不妨在大湾区以至各先进省市等展示所长,舒展抱负与理想。
说实在,笔者不希望政府“交功课”式处理各项民生问题,毕竟民生无小事,处理不好的话,分分钟衍生更多社会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另方面,澳门人办好澳门自己的事,塑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真实样板,全面推进国家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活在当下,尤其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澳门,理应珍惜、感恩,继而奋发图强,有所作为。笔者作为广东省侨联常委,时刻铭记“侨”的角色与功能,高度关注青年成长,希望他们有“饮水不忘掘井人”之心,不可安于逸乐,要懂得居安思危,多出外闯闯,开阔视野,抓紧时代赋予的机遇,搭上祖国发展快车,融入国家,走向世界。喜见港珠澳大桥开通一段日子以来,广获讚誉,因有利澳门更好地融入湾区,便利居民赴湾区工作、学习及交流,开了个好头。在此良好势头下,广大青年人未来还有必要多支持参与社会建设,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学习历史,加强认识国家和澳门的过去。展望将来,认知到眼前的幸福,来之不易。
善用湾区政策机遇
同时,青年人可理性地向政府反映意见,表达诉求。作出批评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须的。笔者鼓励以澳门主人翁的心态建言献策,以促进澳门长远发展为主调。青年人绝对要关心国家、特区和社会,不可过于计较得失,眼光要放远些,人生才会有更大的进步,豁然开朗。
有本澳主流报章报道指出,自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可为澳门多元发展提供新的契
2023年澳门回归21周年的心得体会 澳门回归21周年的心得(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