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 中医护理课程的收获(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中医护理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83年本人调至_市_医院,基本上结束了西医工作,从此专攻中医。但是中医仍然不分科。所以我是名副其实的全科中医师。
_地区的医生把张仲景的药方叫经方,其它的药方叫时方。经方用得好,疗效绝对好。下面仅列举数例。
1,_局工厂职工胡某,男,27岁。左偏头痛七年有余,每天下午加剧,伴有恶心,舌稍红,苔薄白,脉浮昡。用小柴胡汤加味,三剂症缓,六剂治愈。
2,谭某,职工家属,女,59岁。三天前受凉,现手脚在晚上抽筋,汗出纳差,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此乃揉痉,桂枝汤主之。我用桂枝汤加味,三剂病愈。
3,王某,退休职工,男,70岁。心慌头痛,全身乏力,纳食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滑,脉细结代。炙甘草汤主之。服三剂,病情明显减轻。两个月后病情再次发作。连服六剂,脉结代消失。
4,冯某,港退职工,男,79岁。胸闷心慌,乏力气短,劳则加剧。舌淡紫,苔薄白,脉结代。连服炙甘草汤九剂,结代消失。观察八个月,没有复发。
_年《_报》出来100道题,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其中有一题是半夏泻心汤之君,成无己认认为是黄连,柯琴认为是半夏。那么,君药究竟谁呢?我想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成痞。升降失常,阴阳不调,寒热互结,遂成痞证。本方立法,寒热互用,调和阴阳,苦辛并进,顺其升降。一言蔽之,辛开苦降。这已明说,君药必须是两味。所以,我提出黄连半夏共为君药。虽文章写得不好,但金榜唯我题名。我生平第一篇论文,竟不费吹灰之力上了《中医杂志》。原来小人物也可写论文。同时也为医院争取了名誉,这是__医院的第一篇论文。虽然中医杂志社把我的名字写成华_,但单位名称没有错,_市_医院唯我姓华,整个_市港务局,几千职工也只有我一人姓x名_。
80年代八十年代,全国掀起气功热。真假李逵齐上阵,气功大师显神通。气功究竟是什么?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所说的"气"是物质。我认为气功同样是物质。我们知道活人都有电,这种电叫生物电。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足以证明。有电必有场。如声场,光场,热场,电场等等。场是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我认为,气功就是这种特殊物质。气功就是生物场。气功师的生物场特别强大。我的文章“气功经络和元气”发表于浙江《气功》1986年第四期。
由于对气功感兴趣,出了平时_,更注重理论上的提高。有一次看到有关人体固氮菌的文章,我很自然的想到,气功中的辟谷是否和人体固氮菌有关。于是写了篇文章发给浙江《气功》。不久文章就被打回。我不死心,又寄给北京的《中华气功》。反而被录取。真是因祸得福,省级变成了。
退休后我一天也没有休息,继续在外地打工。从深圳到北京,我全国不是地方。实际上打工是的学习。正如司马迁所说,行千里路如读万卷书。从此思路更开阔。85年我就挑战过成无己和柯琴,并得到国家的认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思想能否再开放一点。治好几个疑难病,发表几篇论文对我们老中医来说并非难事。难的是挑战_。谁是_,当然是医圣张_。叶_就敢挑战张仲景。
从张_到叶_、王_、吴_、薛_等温病学派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一千五百年。我认为叶天士非常不简单,他肯定是熟练地掌握了《伤寒杂病论》,而且在实践中发现了它的许多不足之处。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创出一个新的学科。在《外感温热篇》中,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直接挑战张仲景,他早就发现伤寒杂病论只能解决一部分临床问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新治法。他认为伤寒杂病论太机械,容易_人的手足,在第二条中他提出“在表的用辛凉轻剂,挟风加入薄荷、牛蒡之类,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他为什么不制定完整的方药并制定剂量,不是他定不出来,而是让后人灵活机动的去临床应用。不言而喻,他认为《伤寒杂病论》虽然给后人指出一条路,同时也制约了后人,使许多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值至现代,还有人以使用仲景原方而自豪。一千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难道疾病和人的体质就没有发生一点点变化吗?舟已行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呼。
汉代是否有温病?有多少?当时人们又认识了多少?《难经。五十八难》中明确指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所其苦各不同。”有多少暂且不说,只是当时人们认识太少了。
中医有生命,有生命就会有发展。从伤寒到温病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从温病到下一个新的学科要经历多久呢?现在的中医走到尽头了吗?现在的中医知识够用吗?发展是必然的,怎样发展?我认为不是中为西用,而是西为中用,不是复古,而是借鉴。我们中医工作者要乘改革之风,以西医为标,以中医为本,推出新的学科,推出新的辨证方法。万变不离其宗,万辨不离其经,新的方法必然从《易经》《难经》《黄帝内经》中产生。希望我的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22中医护理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是山西省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03届毕业生,是个平凡的女孩,但不甘于平庸。世纪之初,风月际会,机遇与挑战,选择与适应并肩而来,在千楼万厦间谋求一份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也许我的毕业院校并不是最优秀的,而我也不敢自诩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但是我相信我的拼搏精神和自取精神。更何况,有了伯乐,才可能有那英姿飒爽的千里马,有了试金石,才有了黄金那璀璨夺目的光芒……所以,我一位刚刚毕业的青年,带着并不富足的社会实践经验满怀憧憬与希望,自信的走到您的面前。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保持着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这样一个学术氛围,创新精神较为浓重的环境,教育我应该具备“敢于争先,自强不息"的良好素质和不焦不燥的自信心理。大学期间,我更是惜时如金,时刻以"掌握过硬医学本领"为目标不断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对于"中医临床""西医临床"等专业课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优良的专业课成绩,并在为期一年的医院实习中获得各个科室的表扬和认可。我在校期间我还广泛学习了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自修了诸如"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美容"等课程,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坚实了自己的专业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突出,素质全面"的符合型人才,我深知精通技术是将来走向成功的阶梯,而广泛的涉猎人文社会知识是成功的真正保障,利用课余时间,我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校大学生记者团,英语协会,爱心社。从这些活动中,我认识到了大家的协同工作将会关系到整个工作的成败。此外,我还参加学校组织的联谊知识竞赛及征文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三年的中医学院生活是短暂的,但收获颇多。虽然已经离开了母校,但丰富又扎实的医学知识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神圣而崇高的誓言未曾更改。为了能担负起白医天使的光荣使命,我会继续。正直和努力是我做人的原则,稳重和冷静是我遇事的态度,我最大的潜质——认真努力,我最大的资本——年轻热情。
尽管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仍然很有自信。"怀赤诚以待明主,持经论以待名君"。我深知前面的路还很漫长,也决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不会畏惧,因为我求知立志救死扶伤的信念铭刻于心并坚信在大家的帮助下,自己将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我一直寻找着让信念附注于实践的这样一个契机,以展示自己的学识,成就自己的事业,相信您的慧眼一定会挑出我这块可琢之玉。检验真知的一个是您,一个是时间,如果有幸能成为贵院的一员为光荣的医学事业添砖加瓦,我将以此作为起点,以年轻人最火热,最赤诚的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愿和同仁前辈一起,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创建美好的明天!
我在点滴酝酿中期待,正如以瀑布感动遥远之大海!
我期
中医护理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 中医护理课程的收获(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