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朱丽华 感动中国(十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9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朱丽华 感动中国篇一

18岁失去光明,却依靠自身努力成为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当62岁的朱丽华站上讲台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时,人们说:“她失去了光明,却用爱与温暖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体残疾人生不能残疾

“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我叫朱丽华,是一名盲人党员,也是嘉兴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在千余名听众的注视下,年过六旬的朱丽华由志愿者搀扶着缓缓走上嘉兴大剧院的讲台。

朱丽华并非先天失明。18岁,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两次意外事故让她彻底看不见了。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时隔40多年,当时的彷徨、无助和绝望,朱丽华还记忆犹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榜样“海迪姐姐”的激励,让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盲人”。从学习时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学成归来后,精湛的技术让她赢得众多回头客。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在朱丽华心中,这个目标从未改变。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她潸然泪下:“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中医师证书,也见证了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双手“推”开的人生新大门。

为盲人造光:让他们活得有尊严

经历过痛苦和绝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丝光亮何其珍贵。

上午9点左右,位于嘉兴市区和兴北路353号的丽华推拿诊所内,已经忙碌起来了。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时隔40多年,当时的彷徨、无助和绝望,朱丽华还记忆犹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榜样“海迪姐姐”的激励,让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盲人”。从学习时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学成归来后,精湛的技术让她赢得众多回头客。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在朱丽华心中,这个目标从未改变。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她潸然泪下:“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中医师证书,也见证了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双手“推”开的人生新大门。

为盲人造光:让他们活得有尊严

经历过痛苦和绝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丝光亮何其珍贵。

上午9点左右,位于嘉兴市区和兴北路353号的丽华推拿诊所内,已经忙碌起来了。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说,随着推拿诊所的名气日增,让自己好好活着对她来说已不成问题,但她明白:“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意义。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于是,她希望用诊所“造光”,为更多盲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是啥模样。”在福利院相识后,盲人吴阿姨与朱丽华已相伴28年了。“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就把我带到哪里,比自己亲姐妹还亲。”

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生活上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了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收徒弟,而“盲人”是她收徒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包吃住,还免学费。如今,100多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了就业岗位。

“朱医师,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每当有人不解发问时,朱丽华总会淡然答道:“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朱丽华对自己很抠,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实在破旧才坏。

用余生发光:梦想的传递是一辈子的事

除了盲人,在朱丽华的生命中,还有一群十分重要的人:“我有一大帮孩子。”

1991年,朱丽华第一次在广播里听到“希望工程”这个词,一下子被触动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一口气拿出近3个月的工资140元,资助了云南两名贫困学生,也开启了她的助学之路。

在朱丽华居住的20平方米屋子内,“藏”着一沓沓汇款单,以及受助孩子们给她寄来的成绩单和感谢信。“这才是我最珍贵的无价之宝。”朱丽华摸着一张张信纸,不自觉地笑了。

对于即将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的朱丽霞来说,朱丽华是她梦想的领路人。20__年,品学兼优的朱丽霞如愿考上大学,却因学费发愁,好在朱丽华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学费,为朱丽霞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6年了,与朱阿姨没有血缘,胜似血缘。”朱丽霞说:“我知道张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对朱阿姨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而我想对朱阿姨说:‘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样!’”

28年来,朱丽华累计捐助贫困优秀学子480多人次,助学款达333万元。可对自己,她抠到了极致:脚上穿的布鞋18元,白大褂穿了10多年实在破旧了才换一件。“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朱丽华说。

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朱丽华还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朱丽华 感动中国篇二

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

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

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

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

……

一串串数字

拼凑出盲人中医师朱丽华

不平凡的人生

朱丽华生于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党,现任浙江省盲协副主席、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市盲协主席,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四十多年前,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并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近年来,朱丽华同志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道德模范”等诸多殊荣。

9月22日,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对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朱丽华的事迹十分感人。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心有大爱、乐于奉献,自己失去了光明,却给许多人带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嘉兴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10月10日,中共嘉兴市委印发《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嘉兴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决定》指出,朱丽华是嘉兴市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代表,值得嘉兴市党员和有关干部认真学习:学习朱丽华同志坚守初心,一心向党的政治品格;学习朱丽华同志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学习朱丽华同志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朱丽华同志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崇高追求。

朱丽华 感动中国篇三

有人看不见光,内心却澄明如镜。

她是一个盲人,最喜欢海伦·凯勒的这句话: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她叫朱丽华,是嘉兴的一名盲人中医师,一名有24年党龄的党员。从医33年来,她凭借一双灵巧的手,不仅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盈,也将更多微笑挂在别人唇上。

资助贫困生480人次、捐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

“我没有视力,却不能没有事业。”今年62岁的朱丽华,依然起早贪黑,忙碌在诊所。她的抽屉里,静躺着一张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

喝着南湖水长大,朱丽华的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她先后获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0月10日,嘉兴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20__年,朱丽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残疾人楷模张海迪,两人述说人生、畅谈理想。牵着张海迪的手,朱丽华一脸灿烂。瞬间定格,朱丽华将这张合影摆在诊所进门最显眼处,“每天‘看’几眼,人就会特别有力量。”

熟悉朱丽华的人都知道,笑容一度从她脸上消失。朱丽华曾有一个多彩的童年,还是田径好手,能跳善跑。然而,两次意外夺走了她的光明。

18岁,朱丽华彻底跌落无尽黑暗。“当时觉得人生迷茫,躲进房间虚度光阴。”在朱丽华最无助时,一台收音机成了她最好的伙伴。1983年的一天,张海迪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她自强不息的故事瞬间点亮了朱丽华的内心:我一定要重新“站”起来。

1985年,在嘉兴市民政部门和残联的关心下,朱丽华参加了省第一届中医推拿培训班。“就像抓住救命稻草那样,重新唤起了我对生活的希望。”朱丽华边学盲文,边练技能。

机会来之不易,她愈加珍惜。“刚学推拿手法时,常因用力不当而拉伤手臂。”朱丽华回忆道,一只手臂受伤,绑上石膏,靠另一只手臂继续苦练。

努力不被辜负。一年后,学成归来的朱丽华进入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为提高专业水平,朱丽华每天夜以继日撰写3篇专业论文,受到了业内肯定。

“困了就往头上抹风油精,蚊虫也不来叮咬。”朱丽华记不清熬过了多少个不眠夜,1998年终于拿到梦寐以求的中医执业资格证书,成为嘉兴首个盲人中医师。

从33年前福利院一间房、一张床,到如今拥有自己的推拿诊所、20个床位、十几名员工。“盲人一样可以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朱丽华说这话时,满是自豪。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站”起来的盲人,不只朱丽华自己。

按、捏、揉、颤……推拿室里,李其忠的双手一起一落,干脆利落,手法熟练,不时与患者轻松交谈几句。

这分淡定来之不易。李其忠的生活一度幸福美满,1999年一次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当时儿子只有3岁,工作也丢了,人生一下陷入黑暗。”李其忠回忆道。

李其忠忐忑拨通朱丽华电话,没想到她一口答应收其为徒弟。20__年,李其忠重拾生活勇气,成为丽华推拿诊所的一名员工。

朱丽华的手温暖过每一位诊所员工。每接收一个新徒弟,朱丽华都会手把手耐心教学,帮他们尽快掌握推拿技巧。

“一定要视病人如亲人,是朱老师跟我们说过最多的话。”在李其忠眼中,朱丽华太拼了,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诊所依旧全年无休,从未给自己放过一天假。

“你没出去旅游过么?”记者问道。

“我看不见美丽的风景,患者的一声谢谢,就是我最好的风景。”朱丽华说。

在朱丽华眼里,别人的事都是大事。员工陈永明患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恶化,各个医院的医生都连连摇头。朱丽华却不愿放弃,将陈永明接到诊所为其推拿治疗。

一个月、半年、两年……渐渐地,陈永明弯曲的身子舒展开了,不用拐杖也可走路。“现在我负责诊所的收银,月工资涨到4000多元。”陈永明获得了“新生”。

越来越多的盲人走出黑暗。朱丽华创办的丽华推拿诊所招收残疾人,不但安排吃住,还免费教授推拿技能。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人在朱丽华帮助下走上了就业、创业之路。

有人不理解,问朱丽华:“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可能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朱丽华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共产党员不能只考虑自己。帮助一名盲人掌握一项技能,也许就改变了一户家庭、一群人的命运。

在嘉兴市残联理事长闻人庆看来:“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长期做好事却很难,而残疾人就更难了,朱丽华的情怀鼓舞我们,不忘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这是张海迪姐姐写给她自己的,也是写给我们所有残疾人的。”朱丽华说这话时,满是憧憬。

“心中有光,生命就不会黑暗”

至今未婚的朱丽华,却拥有上百个“孩子”。

正在浙大读研的朱丽霞就是其中之一。“朱阿姨,我马上就能自己赚工资啦。”紧紧拉着朱丽华的手,朱丽霞开心分享自己的生活。

20__年,朱丽霞考上浙江大学,却因家庭贫困而一筹莫展。朱丽华得知后立即伸出援手,每年5000元的资助,让朱丽霞顺利完成本科学业。

资助贫困生,朱丽华总是很大方。1991年,朱丽华从广播中第一次听说“希望工程”,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拿出了140元资助云南两名贫困学生。

“尽我所能帮助别人,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朱丽华说,她已资助贫困学子480人次。

8月14日,嘉兴市红十字会助学仪式现场,握手、问候、递上红包……朱丽华给29名学子分别送上8000元助学款。

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朱丽华特地穿上价格最贵的短袖花衬衫。这是她3年前花100元买

最新朱丽华 感动中国(十四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