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王若虚对陶渊明的个性解读文学论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3

  摘要:王若虚为金源一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诗人,其《题渊明归去来图》组诗,围绕陶渊明的归隐提出疑义,对前人观点进行反拔,重新审视陶渊明归隐之举,发宋代以来陶渊明接受史上之异调。其诗学观重“真”,虽未过多强调陶渊明的师范意义,但从风格因袭的链条中看,陶渊明仍然在诗歌传统中影响、指导着诗人创作理念。

  关键词:王若虚陶渊明接受

  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南渡,迁都汴京(河南省开封)。金朝以此为转折点,内忧外患愈演愈烈,国运江河日下。“国家不幸诗家幸”,金末时政衰颓,金源诗坛经过几十年涵养却呈现出最为繁盛之象。元好问在《中州集》卷一○中言:“南渡以来,诗学为盛。”伴随着这种局面的展开,陶渊明不仅频繁地出现在金人的诗歌创作当中,在诗学视野里,陶渊明其人其诗也得到了冷静而全面的阐发,其中,颇具特色的当数金源文宗王若虚。

  一、《题渊明归去来图》:对陶渊明的个性解读

  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又号滹南遗老,是金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诗人,对金代后期诗坛有很大影响。但是诗作不多,《全金诗》仅录有四十二首。王若虚在文学批评领域常能独特己见,发人之所未发,作品中也有一组《题渊明归去来图》,围绕陶渊明的归隐提出疑义,与陶渊明知命达道这一几乎定型的观念唱起反调,亦可谓宋代以来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异调。

  第一首:“靖节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此心若识真归处,岂必田园始是家。”从归隐的方式上看:王若虚认为陶渊明并未“觉悟”,“真归处”不必一定在田园,只要心有隐意,则身在何处,便隐在何处。第二首:孤云出岫暮鸿飞,去住悠然两不疑。我自欲归归便了,何须更说世相遗。从归隐原因看,王若虚认为来去行止应像“孤云”、“暮鸿”一样自由无需理由,所谓“世相遗”反而成了陶渊明未免俗患的证据。第三、四首:“抛却微官百自由,应无一事挂心头。销忧更藉琴书力,藉问先生有底忧。”“得时草木竟欣荣,颇为行休惜此生。乘化乐天知浪语,看君于世未忘情。”从归隐心态看,陶渊明心中藏忧,为物喜为时悲,便是于世未能》:对陶渊明的个性解读

  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又号滹南遗老,是金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诗人,对金代后期诗坛有很大影响。但是诗作不多,《全金诗》仅录有四十二首。王若虚在文学批评领域常能

王若虚对陶渊明的个性解读文学论文

  摘要:王若虚为金源一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诗人,其《题渊明归去来图》组诗,围绕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