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教育素养心得体会和方法 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心得(八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文明教育素养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118.交通文明两相连,大众安全一线牵
119.文明足下每一步,畅通亚运每一路
120.路好,车好,文明最好;快行,慢行,安全才行
121.脚下步步文明,前途一生无忧
122.让一让,海阔天空;抢一抢,寸步难行
123.相逢是缘份,会车皆有礼
124.红灯亮了不要急,歇歇脚后慢慢骑
125.人人礼让,交通顺畅
126.让与争一闪念,生与死一瞬间
127.一路礼让一路安,一人安全一家欢
128.道路畅通让城市提速,出行文明使广州增辉
129.礼让一秒一步,平安一生一世
130.带一分小心上路,携万分安心回家
131.文明驾车展广州新貌,礼貌行路树城市新风
132.心头常亮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
133.车可修复,人无来生
134.遵守文明出行,享受精彩人生
135.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旅程
136.注意不逆行不撑伞不闯红灯
137.雨天会车,要提前减速,必要时可停车让行
138.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财富,没有比安全更重要的幸福
139.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推荐文明教育素养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20xx年,海淀精神文明建设在首都文明委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文明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理念,在全区掀起了全民参与的创建热潮,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力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为海淀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汇聚区域创建力量,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取得新进展
区委区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为一项重大举措,凝聚区域力量,共同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健全创建工作组织机构。按照“高标准、成体系、重过程、求实效”的原则,区建立和完善了“1 1 10 29”创建组织领导架构,成立了包括高校院所、企业、部队等驻区单位在内的区域性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委员会及总指挥部,并下设了1个办公室和10个专项工作指挥部、29个街镇分指挥部,全区初步形成了“大海淀、大创建”工作格局。以《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为依据,在多次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实施方案》及《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组织机构、指标分解、一览表》等,细化创建工作指标体系,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条块结合共同抓、职能部门具体抓、街镇属地一线抓的工作局面。
建立创建工作保障机制。建立了区域共建机制,充分调动驻区高校系统、部队系统、国家机关等各方力量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构建了区域合作、全民创建的格局。建立了检查督导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开通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热线电话,组建1500人的文明观察员队伍,构建了督查、考评、问责、奖罚“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建立了目标管理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科学制定本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实施方案,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再细化、再分解,明确重点任务、工作目标、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任务具体,责任到位,确保创建任务顺利完成。
营造创建工作宣传氛围。加强媒体宣传,开设《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简报》和《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专报》,报道创建工作动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在《海淀信息》(舆情快报)开设“文明观察”专栏,制作播放《文明海淀》电视专题栏目33期,报道基层创建信息。发挥各级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区属媒体以“专栏 专版(专题) 日常宣传”的模式进行广泛宣传。在中央、市属媒体刊登我区创建相关报道,着力提升市级媒体对海淀创建工作的关注度。加强活动引领,开展了“征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宣传、主题标识(logo)、吉祥物、主题歌曲”活动,举行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金秋招待会、歌唱比赛,摄影、征文、演讲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热情。加强社会面宣传。充分利用主要路口路段、人流集中地区、社区宣传栏等社会面宣传阵地,制作了多块大型电子屏,上万幅展板、海报、横幅,形成了全方位、多样化、立体式的宣传模式,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二、深入开展文明宣传教育,公民道德素质得到新提升
以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弘扬北京精神,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公民道德素质显著提高。
深入宣传北京精神。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大力宣传践行北京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文明风尚,营造喜庆热烈、文明祥和的氛围。开展“北京精神大家谈”活动,邀请海淀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畅谈践行“北京精神”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北京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利用移动(楼宇)电视、社区宣传栏、户外广告牌等宣传“北京精神”,修建一批“北京精神”文化墙,使“北京精神”深入人心。
广泛开展道德实践。创办“道德学堂”,邀请社会心理学家、伦理学家,解读道德内涵,讲述国学礼仪,传递温暖关爱,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强化企业责任、政府责任和社会监督,完善食品监管机制,全面提高监管水平。开展“当可信人,做可信品”活动,中关村百家企业签署诚信,共同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北太平庄街道贾秀荣、中关村街道徐士银、解放军301医院宋青、环卫中心李成友、海淀园于滨等5名同志荣登“中国好人榜”。开展“党在百姓心中”宣讲活动,海淀人以“真事情真心话真感情”为题材,忆过去,谈感受。利用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走访慰问道德模范,并积极探索道德模范奖励帮扶机制。举办了第二届“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评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为主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实施“一月一主题一品牌”,全年共开展“美化城市清洁月”、“文化益民服务月”、“关爱社会奉献月”等10个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月活动。以“1 10 n”为架构,组建上千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利用微博等倡导网络文明。加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志愿服务基金,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三、培育城乡文明风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效
海淀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系统、各行业结合自身特点,真抓实干,不断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以创促建,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逐步提高。
文明社区创建稳步推进。根据海淀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意见》,统筹各方资源,加强新建成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加大老旧社区文明创建力度。加强社区文明市民学校和宣传栏建设,打造宣传平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阵地更加巩固。积极开展“四进社区”活动,推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机结合。开展5家市级志愿者服务站示范建设,在增强社区自治,缓解社会矛盾,服务特殊人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明创建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提升。
文明单位创建亮点突出。修订完善《海淀区文明单位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健全文明单位管理、考核和奖励机制。深入开展“诚信经营示范街、示范店”推荐、评选工作,组织开展中关村国际美食节、“海淀第八届品牌消费节”和第六届商业服务业服务技能风采大赛,营造良好的商业诚信氛围。深入开展“窗口行业”文明诚信建设,推动各行业持续良性发展。组织开展“首都文明示范街”、“示范店”推荐工作,打造一批商业文明、环境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亮点街区。以区内大型it企业为重点,积极发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行业、新经济组织参与文明单位创建,百度、腾讯、碧水源等高新技术企业荣获海淀区文明单位称号,开创了民营企业文明创建新局面。
文明村镇创建逐步深入。加强文明村镇“十个一”建设,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文明宣传员,建设一个乡情村史陈列室。开展“首都文明示范村”推荐评选工作,选拔一批优秀村庄进行重点扶持。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统筹文明先行”主题实践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通过本年度的创建工作,苏家坨镇车耳营村、东升镇马坊村、四季青镇巨山村、温泉镇辛庄村获得“首都文明示范村”称号;甘家口街道三里河路、学院路街道学院路大街、万寿路街道万寿路、北下关街道学院南路、上地街道信息
文明教育素养心得体会和方法 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