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形势与政策秋季的心得体会及感悟(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形势与政策秋季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就业环境分析-组成
区域文化、学校传统、亲友、教师、家长等大学毕业生的外部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就业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前两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影响更加明显,更容易使大学毕业生形成外资企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国等集体行为模式。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计划在该地区或该城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经济发展快、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吸收和接收大学生的能力强,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相反,就业机会少,工资水平低。对于每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都有一定的区域限制,主要发生在学习城市和更了解的目标城市。
目前,大城市占国内大学生就业的绝大多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中城市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较强,在这些地方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的就业状况。一般来说,沿海地区比大陆好,大城市比中小城市好。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总体指导原则和基本规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策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对职业市场的指导规定。从现在开始
就业政策以市场调节为主,即毕业生在国家和学校的指导、帮助下,自行与用人单位沟通,进行双向选择。简单地说,具体到哪个单位就业完全由毕业生自主选择,自主决定,前提是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如销售商品一样,卖给谁都可以,产品是自由买卖的,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是保证交易的.合法性,规定交易的约束条件,产品能否顺利售出是产品销售方的问题。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就业市场进行竞争,就业政策只是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但不保证交易一定成功。
因此,总体说来,就业政策就是起到保护求职者合法权益的作用,同时也约束求职者的部分求职行为,而求职者具体获得哪一个职位,被哪个用人单位录用,都必须靠其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由市场来决定。
从高校扩招后的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基本情况
1、从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
2003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为300多万人。2004年、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为70%左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城市更低,意味着有30%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了与下一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队伍中。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70%的就业率表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2、国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下降趋势,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稳定。
有关资料表明,2000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500万~600万人,加上1999年的下岗职工,下岗职工人数近1 000万人。国有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大幅度下降,而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对大学、中专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上升速度有限,而且需求缺乏稳定性。
3、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明显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首先,企业对人才的高消费现象十分明显,对于专科学生,稍有规模的企业基本持排斥态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主要以接收本科生以上的毕业生为主。其次,由于专业设置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许多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下降,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结构与毕业生的供应结构不对称。
(二)职业市场的供给状况
1、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下降,部分行业及国有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下岗职工500万~600万人,加上应届大学、中专毕业生,构成了一个远远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庞大人群。
2、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就业岗位的提供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而求职者数量远大于就业岗位的提供量,表3-1是贵阳人才市场2006年第四季度的人才供求状况。
3、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到2006年,每年入校的新生有500多万人,毕业生也有500多万人。这500多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加上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求职群体。
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职场竞争的严峻形势,求职者应清醒地认识到竞争的激烈性,量体裁衣,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后择业。
实际上,求职者感到求职难,用人单位却感到难以找到合格的人才。一方面是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和社会经验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这种情况加剧了用人单位对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应届大学生的排斥心理,极不利于大学生的首次就业。
·就业环境分析——职导建议
“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高、文凭高不等于职业能力高。反之,学历低、文凭低不等于职业能力低。借助于职业导师的职业智慧和职场经验,职场人便可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赢在职场。
推荐形势与政策秋季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20xx年5月1日至20xx年5月29日,xx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共接警90起,处警90起,其中有效报警90起。在所有警情中共受理刑事案件2起,受理治安案件7起,调处矛盾纠纷43起,受理群众报警求助20起,其他警情12起,走失寻人警情5起。根据接处警状况,现将我辖区治安形势分析如下:
(一)从刑事案件发案状况看:
1、从发案特点看:发生的2起刑事案件(全部移交刑侦部门办理)均为盗窃案件。
2、从发案区域看:2起盗窃案件中1起在居民小区,一齐发生在公交车上。
3、案件侦破状况:目前2起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二)从治安案件发案状况看:
1、从案件特点看:在发生的7起治安案件中,其中殴打他人、故意伤害案件3起,故意损毁财物案件1起,盗窃案件1起,诈骗案件1起,赌博案件1起。
2、从发案区域看:7起治安案件中有6起发生在城区(其中殴打他人、故意伤害案件2起、盗窃案件1起、诈骗案件1起,赌博案件1起,故意损毁财物案件1起);有1起发生在农村(为殴打他人案件)。
3、治安案件查处状况:查结治安案件4起,其中报裁1起,调解3起,处罚违法人员8人,均行政拘留。
(一)从矛盾纠纷的发生区域看:在调处的43起矛盾纠纷中,其中城区共26起,占调处总量的61%;农村共17起,占调处总量的39%。
(二)从矛盾纠纷的调处类型看:在调处的43起矛盾纠纷中,其中因日常琐事引发纠纷23起;阻工纠纷8起;债权债务纠纷3起;家庭纠纷4起,交通事故纠纷2起,买卖纠纷3起。
三、从案件发案和矛盾纠纷的特点看,目前该所已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结合“三问三解”暨“三访三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摸排、调处工作,严防“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二)是在加强防范知识宣传的同时,按照“85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继续做好电子狗、联网报警设备的安装工作,有效遏制侵财性案件的高发势头。
(三)是按照“打四黑除四害”、春季破案会战和清剿火患战役“春雷”行动的总体安排部署,继续加大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坚决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
推荐形势与政策秋季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涵养拒腐防变的政治生态。始终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常学常讲,笃信笃行。一是积极践行“两个维护”、争当“三个表率”。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党的建设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围绕“18个是否”深入开展检视剖析。组织开展“我是党员我光荣,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演讲活动。党组书记x亲自为党员干部作党课辅导,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使命,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争当“三个表率”。全体党员干部对标对表,认真学习,躬身践行,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和行动更加自觉。二是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强化重大决策监督。党组会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注重会前充分酝酿征求意见,会上班子成员各抒己见,派驻纪检监察组、纪委列席会议,坚持民主决策、集体领导,x项列入党组会议题被“叫停”,x项经费事宜作调整。研究调整干部x人(次),顺利完成x、x等工作任务,上下普遍认可,畅通言路、民主议事、接受监督的政治生态更加清明。三是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请示报告、谈心谈话等制度机制。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过双重组织生活,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更加坚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免疫力不断增强。
(二)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强学习教育引导,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始终把学习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紧抓不放、常抓不懈。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以“四学”为统揽,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汁原味、逐字逐句学习“三本教材”、聆听“五堂党课”,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x次,专题研讨x次,党员干部撰写学习笔记均在x篇以上,广大党员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进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注重先进模范引领和反面典型警示相结合,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
推荐形势与政策秋季的心得体会及感悟(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