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节能环保课心得体会及收获 节能环保课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1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节能环保课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为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广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积极响应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号召,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特向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及广大干部职工提出以下倡议:

一、自觉增强节能责任意识

积极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法律法规,切实增强节能责任意识,努力形成“人人讲节约、处处见行动”和“节约能源光荣、浪费能源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市公共机构干部职工要增强能源资源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积极争当节能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监督者。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珍惜每一度电、每一升油、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倡导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的良好习惯。

二、努力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

大力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电梯管理,提倡三层以下不坐电梯。加强空调管理,充分利用自然风,少开或不开空调,严格执行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的设置标准。加强节水管理,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做到惜水、节水,自觉养成节水习惯。注重办公节能,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推行电子政务,倡导无纸化办公和双面用纸,减少纸质文件印发。重视会议节能,压减会议时间和规模,提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加强公务用车管理,降低油耗,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提倡拼车、集中乘车和乘坐新能源汽车。加大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产品。严禁采购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设备和产品。

三、积极参与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

6月13日“全国低碳日”当天,全市各级公共机构要同步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倡导办公人员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耗,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开展停开空调、部分电梯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体验活动;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以低碳的办公模式和绿色出行方式体验能源紧缺,支持节能减排。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携手同行,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绿色茂名贡献力量!

最新节能环保课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为认真落实沈铁计网电(20__)第710号电报要求,工务段在全段范围内开展了节能环保统计执法自查工作,现将我段节能环保统计执法自查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领导组。

工务段接到电报后,成立了统计执法检查领导组组长:

组员:调度统计科科长、客运收入科科长、货运路风科科长、劳人科科长、技术科科长、办公室主任。

组织节能、环保、统计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由副段长亲自布置,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电报要求逐条对照,逐项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制订了整改措施,推进计划,完成时限,要求按期整改到位。

二、划分阶段,制定自查方案。

活动时间:5月10日8月30日

第一阶段:5月10日6月10日开展自查。

第二阶段:6月11日7月30日路局抽查阶段

第三阶段:7月31日8月30日。迎检及整改阶段,对路局检查出问题从制度、措施等方面进行跟踪整改。

三、逐级负责,全力推进

工务段环保节能专职人员,按着路局要求,把运输业的节能环保工作与安全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认真落实节能环保政策,重新下达了节能指标,办公室由专职负责,着重点放在节能、节电,节水工作上,环保专业人员把节能当作主攻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可行措施,为减少能耗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1、工务段认真落实路局沈铁计[20__]2号文件要求,制定年度能源消耗计划、节约计划,下达各站节能减排指标,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确了节能环保工作任务。

2、实行能源经济责任承包,工务段分劈计划指标后,跟踪检查落实情况,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月度绩效考核,奖罚分明从而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较好的完成了铁路局节约计划指标,今年1—2季度共节煤535吨,节电1.83万千瓦,节油2.4吨,节水12898吨。同时对超支的12个车站纳入了考核。

3、加大宣传节能环保工作力

节能环保课心得体会及收获 节能环保课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