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 中国当代史感悟(五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中国当代史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当日寇的铁蹄
疯狂践踏东北
罪恶的魔爪
又向华北伸进
妄图侵吞我中华大好河山
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
发表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联合抗战的《八一宣言》
而反动派却倾巢而出层层围剿
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高举抗日的旗帜
带着对苏区人民的无限眷恋
告别红色根据地
举行空前的战略大转移
在雁阵惊寒时节的血色黄昏
信步迈出革命的摇篮
跨过于都河
踏上悲壮而艰难的远征之途
描绘人类历史最壮烈的画卷
二
挥手洒泪别亲人
依依难舍离故乡
父子牵手倾肺腑
夫妻相拥诉衷肠
一双双深情的眼睛
饱含牵挂的泪光
那与田野里的鸟儿一起
飞扬的战旗呢
那奔驰在乡间山路上
清脆的马蹄声响呢
那打谷场上练兵时
生龙活虎般的身影呢
那军民一起
欢庆胜利的笑脸呢
多少父母妻儿啊
在漫漫长夜里
盼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月圆
而亲人却只能在梦中相见
三
雪皑皑,野茫茫
风啸马嘶,挽手并肩
血染的战旗,闪闪的红星
辉映着刚毅的面庞
在长途跋涉的险境里
红军将士
不知要走的路有多长
不知要爬过的山有多高
不知要渡过的河流有多深
路遥遥,越走越险恶
大雪山鸟兽绝迹
水草地荒无人烟
缺衣,少药,无粮
野菜,草根,树皮
全部吃光
生命的禁区
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
崎岖的路途
浸染了多少炽热的血汗
疲惫的身心,一点一点被耗尽
但,那高昂的头颅与手臂
为了战友的前进
却顽强指示安全的方向
而自己却永远沉睡于
茫茫的荒凉野甸
永远化作
《七根火柴》与《金色的鱼钩》
放射耀眼的光芒
四
从遵义城头闪烁的灯光
到四渡赤水趟起的浪花
从乌蒙山间的迂回周旋
到金沙江畔调虎离山
从泸定桥头的烈火硝烟
到吴起镇会师欢呼的声浪
是用兵如神的毛泽东
力挽狂澜,才使红军
在波峰浪谷上敏捷跳跃
在枪林弹雨中呼啸前行
在激流漩涡里劈波斩浪
飞度万水千山
让奇迹发生在
娄山关血色残阳里
腊子口的百丈绝壁上
平型关遍野的浴血拼杀中
听,激昂的军号与冲锋的呐喊
如黄河怒涛般轰鸣
五
风萧萧,旗飘飘
长江,黄河
日夜奔腾浪滔滔
大渡河上
环环相扣的铁索
是血与火淬炼的傲骨脊梁
天安门前歌潮,花海
飘舞的红旗,翩翔的白鸽
是对红军忠勇的民族之魂
永远绵亘不尽的思悼
丰功伟绩人人颂
红军英名代代传
她将融入川流不息的江河
凝固成挺拔坚韧的高山
六
长征——是宣言书
她向一切反动势力和侵略者
庄严宣告:
为了民族的命运和尊严
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
坚定不移地英勇抗战
长征——是宣传队
她一路走来
彰显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是人民的子弟兵
任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
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是播种机
每一名红军战士
就是一颗革命的火种
用鲜血和生命
把熊熊的燎原烈火点燃
长征——
是穿越时空的中国革命的伟大诗史
是用无数将士的理想与信念
先烈的热血和生命
筑就的永恒的丰碑
她将永远
耸立于华夏天地之间
矗立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有关中国当代史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在众多老师的怂恿下,怀揣着各种熟悉感细致地读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首先,孩提时代的乡土印象再次浮现:五线谱般的电线杆上鸟儿叽叽喳喳,清澈见底的小溪流里鱼儿欢蹦乱跳,绿油油的田野上牧童的短笛在轻声歌唱,一垛垛的稻草堆背后孩童们你藏我躲……可是,回首今朝的乡土概貌已不同往昔,禁不住泛起内心那股暖暖的乡土涟漪。
很是惊诧,费老在“乡土本色”一行文中提到,他初次出国时,他的祖母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他的箱子底下。看到这,心里暗暗惊喜那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是什么,并不是神秘的贵重物品,你是否也知晓了。后来,他祖母避人和他说了,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惊诧完后,也诉说一段我曾不敢启齿但与之相似的经历,第一次离家求学时,我母亲,不算很老的农村妇女,也是把一包用红纸包裹着的东西放在了我箱子的最深处,好奇地问:“是什么?”母亲语重心长的说:“给你保平安的,希望你出门在外一切平平安安……”一直压在箱底,直到后来算是翻箱倒柜找东西时,又显眼的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好奇心驱使我打开了它,一抔灶土和几颗茶粒。
这就是暖暖的乡土,不仅有母爱的寄托,还有那淳朴的乡土情缘牵系着。
我,也算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对乡村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很深厚、很诚挚的埋藏在心底。一踏进大学,身上那股“土里土气”的质朴俨然与外界格格不入,但日子久了,又生怕与乡村有关的“味道”将随着喧闹的外界渐行渐远,所以,有时就特别想回到过去看看,小时候的村庄、暑期支教的乡村、大一学习生活的南平校区。摸摸那片烙上童年脚印的黄土地,嗅嗅那乡土的味道,那是被自然孕育着千百年的村庄;在支教的期间,重温童年幼稚的游戏,阳光下童真无邪的笑脸洒满大地,充分展现孩子快乐的本性;怀念静谧的南平校区,修身养性,与世无争,悠闲的学习、生活便是一种享受。一种厚重感油然而生,这不正是某年某月后所向往、所追求的吗?
将来的某一天,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能够在自己的小天地,拥有半亩良田,披星戴月,荷锄而归。远离城市的喧嚣与人际的勾心斗角,融入大自然,真真切切的享受乡村的宁静与安详,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生长在暖暖的乡土上,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也许,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能明白泥土的可贵,才能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基层具有浓厚的乡土性。虽然,城里人藐视乡下人土里土气,但是,在乡下
中国当代史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 中国当代史感悟(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