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代协议书格式范文汇总 协议的文言文(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1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代协议书格式范文汇总一

专业应用能力是指从事某一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具体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被确定为:文字书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章写作能力、文章阅读鉴赏能力、职业能力等。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先秦到近代文学,包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积累的文学文化遗产。虽然在课时安排上占用时间最长,需历时四个学期。但是,由于其所涉及的内容浩如烟海,往往一部作品所供参考的研究资料就可以组建一个小型图书馆,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传授给学生全部的知识,而以知识灌输为目的的讲授法也难以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知识储备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识记。其次,缺乏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差,听课比较被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不高,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及作业很难认真完成。再次,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略有不足,知识理解力稍差。传统的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教学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改革: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对教学的评价不以老师讲的是否精彩为主,而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成效为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科学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

具体到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以元曲部分的“王实甫与《西厢记》”一章为例,传统课堂上教师基本按照作家生平思想、作品的题材来源、基本情节思想、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记思想特点、艺术特色。这种机械的记忆很难对文本艺术性有切身的体会,文章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也难以提高。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将教学内容中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部分设计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比如,我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张生与崔莺莺爱情故事的演变”这一任务,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同时,提示学生再次阅读学过的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阅读《西厢记》原著,以及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课上各小组分别推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补充,教师适当指点、引导。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西厢记的题材来源”这一教学内容,而且还引发了学生主动地思考“为什么‘崔张’爱情故事会由原来的悲剧转变成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这一问题,使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又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主动阅读了原著,对艺术特色也有了自己的总结和把握,教学重点也由学生自主完成了。一个合理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传统课堂上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致较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扎实。

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小组合作任务有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独立型任务。如,在讲授先秦“诸子散文”时,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个需独立完成的任务,把学生引领到一个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比如,“找出孔子《论语》中论述‘仁’的语句,并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布置的这个任务就迫使学生要仔细阅读《论语》,并且要查阅大量资料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还要认真梳理出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材料。课上采取同学间互评的方式将每个学生的文字材料随机分发给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样既可以起到学生间互相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完成了互相监督。学生互评后教师选取完成较好的进行宣读交流,讲评,总结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完成得不理想的学生,课下找时间进行辅导。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评价是重要的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且也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能力。

角色互换法是互动式教学中一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选取一部分能够自主把握教学内容的学生,让他们充当教师,进行讲解。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选取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布置。角色互换法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并不适用,因此,教师选择的内容极为关键,明清部分的小说尤其是“四大名著”的教学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

第二步,学生准备阶段。教师提前2-3周布置讲课内容,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课件,写出讲稿。同时,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列出“百家讲坛”“超星学术视频”等相关网络资源上的经典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准备。在学生正式讲课前2-3天,教师还要对讲课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帮助为主。

第三步,学生课堂讲授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认真听讲并记录。同时,掌控课堂秩序,观察其他学生的听课反应和状态。学生讲解过程如有知识性错误,不应打断学生进行纠正,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古代协议书格式范文汇总二

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

以灵活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自读诗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2课时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四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远大的抱负,气势雄伟,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1、 朗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理解诗句大意。

(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优美。

《观沧海》

1.简介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入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2.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五句都是观海所见。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 句中有直接写到人吗?

主要交代了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的勃勃英姿。

4.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 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显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写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

5.诗中哪几句是写虚景? 能说出这一景象吗? 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6.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7.小结:

这首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感情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解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迁,贬谪。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

2.细读品味: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饱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3.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4.归纳主旨。

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5.小结: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1.《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在这首诗中,景和情紧密结合。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

古代协议书格式范文汇总 协议的文言文(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