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党史教育心得体会讨论稿总结(三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党史教育心得体会讨论稿总结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党史和文献工作随着党的事业发展壮大而不断发展,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自身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
从党史分期看,新时代新阶段明确了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历史坐标。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新发展阶段是新时代中从建党百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时代新阶段标注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也标注了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工作方向。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既要从百年党史的宏大视野,引导全党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也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抓住新的工作重心。要及时跟进党中央的步伐、历史前进的步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步伐,突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的编辑编译,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突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启新发展阶段的宣传宣介。
从党史研究看,我们对百年党史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用鲜血、汗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为深入开展党史和文献工作积累了丰厚资源,开辟了广阔空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党史和文献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对百年党史的规律性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是百年党史的主流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百年党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百年党史的庄严使命。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既要牢牢把握规律性认识,又要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从党史部门看,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为党史和文献工作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强大动能。党史和文献机构改革是一场系统性、革命性的整体重塑,有效整合了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物质资源、业务资源、人才资源,为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组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重要论述精神,努力将机构改革后形成的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更大的工作效能,着力实现“六个打通”:打通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继承发展关系,打通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源”和“流”,打通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代表人物到习近平著作的编辑、研究、翻译和传播,打通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到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实现历史性变革的极不平凡历程的“篇”和“章”,打通从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到党的领袖人物思想生平和精神风范研究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打通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到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故事、领袖故事的内宣和外宣。“六个打通”有助于我们把党史和文献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党史和文献部门的职能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做好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迫感,努力探索新时代党史和文献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奋力开创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不断提高党史和文献工作能力水平的必然要求。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就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基点和第一动力,摆在党史和文献工作发展的核心位置。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之落实到党史研究、文献编辑和著作编译等各项工作之中。要创新党史和文献工作的体制机制,一体化协同推进编辑、研究、编译、宣传等各项业务;要创新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历史和理论研究的有益经验,不断增强党的历史和理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创新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手段载体,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独特作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需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就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党史和文献工作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党史和文献工作的职能定位,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内容和全国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架构、层级、机制,牢固树立“党史和文献工作一盘棋”观念,处理好党史研究、文献编辑、著作编译等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研究部门与机关党建、行政后勤等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干部和人才队伍的梯次建设关系,增强党史和文献工作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当前和长远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动态平衡性,全面履行好党史和文献工作的职责。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就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牢党史和文献主阵地。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保持编辑、研究、翻译、宣传工作的纯洁性,不能有任何杂音、噪音,不能有假、大、空的东西。要牢记党史和文献工作为党“传经布道”、编修“红色家谱”的职责使命,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党的领袖故事,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要完善意识形态动态动向跟踪制度,及时收集、分析、研判相关舆情,在深入研究基础上,主动设置议题,准确发声,领好导向,抢占道义制高点,牢牢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各种歪曲党的历史、抹黑党的领袖的错误观点和负面舆论,勇于亮剑、敢于斗争,及时正本清源、还历史真相,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推荐党史教育心得体会讨论稿总结二
同志们:
按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求,根据市局党委工作安排,今天,我为同志们上一次党课。从形式上说是上党课,其实就是我个人结合党史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跟大家进行交流。
一、理清历史脉络,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一场又一场伟大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形成了一部内涵丰富、波澜壮阔、独一无二的伟大党史。
(一)百年党史是一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史。理论是破除认识迷雾的思想灯塔,是引领实践发展的行动指南。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1920年2月,陈望道在家中进行翻译工作时,因太过投入,误把墨水当做糖水沾着粽子吃,弄得满嘴墨水,却觉得非常香甜。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但是探索真理的路却是充满艰辛的,是经过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考验而得来的。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自由独立,无数仁人志士、政党团体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各种救国方案,演练过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各种各样主义,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革命一时间“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理论指导。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初期,由于缺乏理论实践经验,党内大多数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中国革命经历了惨痛失败,几乎陷于绝境。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探索,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那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引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艰难斗争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一整套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指导性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革命事业冲出迷雾、破浪前行,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迈向辉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真理力量、信仰力量、思想力量。
(二)百年党史是一部改天换地、气吞山河的伟大斗争史。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看,有矛盾就有斗争,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前进的。从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程看,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是党和人民不断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鲜明的斗争品格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和带领人民开展了以实现民主革命为历史任务的伟大斗争,历经28年浴血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伟大斗争中,伟大而顽强的沂蒙儿女,前仆后继、奋不顾身,英勇斗争,做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和牺牲。420万沂蒙儿女,120万支前、20万参军、10万将士血洒疆场,诞生了乳汁救伤员、火线架桥等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陈毅元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可以说,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和独特气质风骨,深深熔铸于百年大党的血脉之中,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了一场场伟大胜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面对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封锁和苏联撕毁合作协议的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不屈斗争精神,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等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大环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我们不仅善于与外部敌对势力斗争,也敢于同党内错误思潮、不良风气、腐败势力坚决斗争。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党坚决破除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坚决与来自各方面的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保障了改革开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部环境和风高浪急的外部冲击,在泰山压顶的危急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全党同志,以巨大政治勇气、顽强意志品质与党内外一切顽疾恶习、丑恶现象进行坚决斗争,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赢得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艰巨斗争,经受了一次次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使党的肌体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机盎然,就是源于敢于进行伟大斗争的政治品格,没有伟大斗争,就没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三)百年党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王朝的腐朽,使得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内忧外患、人民苦不堪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国家和民族才真正找到了出路,中国人民的命运才开始发生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动,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翻身做了主人。全世界都注视着: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究竟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迈开大步前进,还是会坚持不住而失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象,通过勤劳的双手和艰苦的奋斗,在三年内按原计划超额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局面,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也改变了沂蒙山区的面貌。20世纪80年代,平邑县九间棚在党支部书记刘嘉坤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极端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孕育了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改革创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
推荐党史教育心得体会讨论稿总结(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