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表情娃娃》教案(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幼儿园《表情娃娃》教案篇一
智力游戏《表情娃娃》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5、教师小结。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幼儿园《表情娃娃》教案篇二
课间活动时发现我班幼儿相互之间经常在做鬼脸,他们的娃娃:惊讶娃娃。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5、教师小结。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幼儿园《表情娃娃》教案篇二
课间活动时发现我班幼儿相互之间经常在做鬼脸,他们似乎对“表情”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这一点出发,设计了此活动。此活动旨在引导孩子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并学会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1.尝试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
2.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3.体验制作纸盘表情娃娃的乐趣。
活动重点:尝试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
活动难点:尝试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纸盘、陶泥、有哭和笑两种表情的娃娃。
一、感受嘴巴、眼睛的不同形态与表情的关系
1.出示两个大的水果娃娃
师:咱们水果屋里,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呀?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2.师:这两个娃娃是什么样子的?笑起来时他的眼睛是什么洋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学个笑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
3.哭起来时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学个哭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
4.老师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除了哭和笑以外还有什么表情?(孩子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哭和笑以外的其他表情,老师可以用油泥随时调整新的表情)
二、用陶泥制作水果娃娃
师:小朋友,水果娃娃的眼睛、嘴巴是用什么做的?当水果娃娃笑的时候,它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当水果娃娃哭的时候,它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交流,体验自己和同伴交流的乐趣
教师将作品展示出来,分享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水果是娃娃是什么表情?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你还在纸盘上用陶泥做了什么?你喜欢哪种表情的娃娃?为什么?
课后反思
孩子们在表述的时候都形容的很好,都说到了什么的表情有什么明显的脸部特征,眼睛是怎么样的,嘴巴是怎么样的,哭的时候脸上还会挂着一串串的眼泪,但是在实际操作的环节,孩子们出来的作品并不完美,也许是我引导的还不够,还有待提高。
幼儿园《表情娃娃》教案篇三
1、学画人物的几种主要面部表情。
2、培养幼儿喜欢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细心观察、主动参与的良好学习品质以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画人物的面部表情。
教学难点:自主学习不同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1、学具:人均4―5张几何图形,宽4cm、长50cm的长方形纸条若干,彩笔、勾线笔、双面胶。
2、教具:表情娃娃及头饰作品,音乐《拉拉勾》、《我们都是好朋友》、《表情歌》。
3、知识经验准备:指导幼儿无意中观察过人的不同面部表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班幼儿已进入入学准备阶段,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和有需求的事物,因而对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并将这些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活动生长点,来支持和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1、踏着《我们都是好朋友》的节拍,幼儿两两自由结伴,分组入座。
2、请幼儿欣赏歌曲《拉拉勾》(幼儿可随音乐自由表演)后和幼儿一起回顾歌曲内容,
并引导幼儿体验高兴和生气的情感。
3、请幼儿用表情来表演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同时要求幼儿相互仔细观察同伴的面部表情并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4、教师小结:面部表情的变化主要从人物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状变化来表现。
1、出示表情娃娃,请幼儿判断各自所代表的情绪并说明原因。
2、游戏:《说说做做》――如:教师发出口令:“笑。”幼儿立即用面部表情来表达,并将同伴的表情与表情娃娃向比较,使其在观察比较中加深对特征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幼儿和教师共同总结不同表情娃娃的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状特征。
3、出示准备材料(几何形纸、彩笔等),介绍活动任务,并提醒幼儿在绘画表情娃娃时一定要注意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状特征。
4、幼儿自选脸型,两人一组开始按自己的意愿绘画表情娃娃,教师指导五官的不同画法。(播放背景音乐――《表情歌》)
1、教师头戴表情娃娃,用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
2、请幼儿按所绘表情的不同分组,以组依次展示作品,其他幼儿一起评价。之后教师小结。
1、找不同:老师的表情娃娃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2、介绍准备的物品(长方形纸条、双面胶等),请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把自己的表情娃娃变成头饰。
教学评析:这是该教师在送教下乡活动中组织学唱歌曲《拉拉勾》活动后的生成活动,教师设计中注意从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出发,注重了幼儿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组织过程中,教师丰富的表情和体态语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活的模板,而机智、巧妙的随机教育使得
幼儿园《表情娃娃》教案(11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