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梳理与反思心得体会怎么写 教学思考与总结(8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教学梳理与反思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现在我们学校是实行分层教学,暂时全年级分两层;我所任教的三个班,一个班是283班,我担任班主任,是全年级中成绩稍好一点的班,另外两个班289班和290班是平行班,基础相对而言,弱一点;每个班的特点都不同;从上课的状态来看,我认为:
283班的学生不知是由于我是班主任的原因,还是基础稍好一点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有5、6位学生课后的功夫不足,个别学生凭借小聪明课后较少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才能交上来;全班上课时发言积极,比较活跃,课后做作业也积极,正确率高,总之,学习状态好;
290班的学生,上课也活跃,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多,做习题时讨论的学生也多;对课后作业来说,容易点的问题做得还可以,稍为上一点难度的题,就空着,等着老师来讲,你不讲,他也不问;上课和课后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比较少;
289班的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3、4个,其它学生反正就是不出声,懂也好,不懂也罢,反正一句话,就是不出声;课后作业呢,填空题和计算题,大部分是空着,你问他们,为何不做?他们说,不知道做;对于选择题呢,乱蒙一个;无论是上课还是课后,对学习物理的兴趣都不太高;
对于289班和290班两个班的学生来说,一部分学生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也有一部分学生读书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他们的学习状态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就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事;如果老师要求作业上交,那他才认真做好;如果老师布置的是看书,那就对不起,十有八九要打折扣,通常是不会看的;两个班,分班时的情况是差不多,而目前的状态令人担忧,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这是怎么回事?
三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懒”的特点,上课懒得动笔、懒得动脑,下课懒得总结知识和习题纠错。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宽松”,提倡任何人都可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错了,没关系;同时告诉同学们,全班必须有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老师就不得不重新来过;做题过程中,坐在附近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上课时只有尽可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了,你的教学才有效果;我在讲台上讲的过程中,所有学生必须都看着我,随着我的思路一起思考,总的来说,在上课时,我说话时,学生不能随便讲话,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我让你做题时,可以讨论问题;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留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提问;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课后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目前我们只学习了第一、二章,主要内容是运动学知识,有一些典型情景,如刹车问题的处理,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和“模型”,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这是怎样一个模型?”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求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如讲解加速度的概念时,讲清楚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如何引入的;又如,讲解运动学的两个基本公式时,让学生弄清这两个公式是如何建立的;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讲解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有多种结论,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规律是如何得到的,通常在实际应用时,哪种情景该应用哪个规律等,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一方面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讲解物理习题。实验时,我注重是如何进行引导,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而不能那样操作;讲解习题时我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讲解物理习题时,画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画示意图是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学梳理与反思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一、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是成功实施新教材的关键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与结果,轻能力与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刻不容缓地进行课程改革。我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明确它们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因此,实施新教材让课改顺利进行必顺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改后的课堂开放了,主动权在学生的手里,能否随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都应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教师必顺不断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选进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二、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性学习。
新形势下的课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都是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机遇,只有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如通过感德片区每月的一次教研活动,大家在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发表各自意见,总结经验,使每位地理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再比如,我们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合作学习,探讨研究,三位地理教师同时上课改七年级的课。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每月都推出一节课,一起评课,共同总结,还有每月都对本月集体备课进行经验总结。此外,我们课外经常在一起探讨学习。在这样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总结,共同提高,使我们都有质的飞跃,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三、加强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学经验理论化
1、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并对教案再设计
2、反思成功的教学经验
3、反思学生的闪光点
4、反思教学中的遗憾
对于教学梳理与反思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社会上已广为人知的一种科学观点,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正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本学期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继续把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教务处、科室组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德育要求,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确保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1.继续学习
利用视频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结合平时教师工作的实践与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2.参与教科研活动
这学期,我积极投入到我校的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并交流学习心得,研讨专业技术,达到专业成长。同时,我觉得作为一名新胜任的心理健康老师,更要积极参与听课、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这学期相互听课和共同听课。虚心向上课讲方法、管理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还不断查阅相关的书本与资料,不断促进自身的再成长。进行教学反思,投身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
1、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围绕大多数同学经常遇到的或关心的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解述,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主要利用电视讲座、网络视频,针对中专学生普遍存在的对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生活环境、新的角色适应问题,将结合心理问卷调查结果举办《管道的故事》、邹越演讲《让生命充满爱》、法律讲堂《魂断屠龙刀》、于丹《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这些讲座针对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心态,具有针对性,确保收到良好的效果。
2、举办丰富多彩的健心活动
戴高帽:职业中专的学生,在他们进入这个学校以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很少有机会获得老师和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因为对于他们的评价,个人的学习成绩占主导地位。再者,由于年龄特征,他们
教学梳理与反思心得体会怎么写 教学思考与总结(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