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健康课堂心得体会实用 健康绿色环保心得体会(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环保健康课堂心得体会实用一
可是,如果地球上的环境被破坏了,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洪涝、干旱、虫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难民预计到20xx年达到1亿人。
我国北部地区,由于过度的开垦和放牧,每到春夏两季,都有扬尘气候出现,现在我国首都北京也时有沙尘暴出现,沙尘暴来临时,天地间一片苍茫、浑浊。人们仿佛到了世界的末日。
这些都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
水,是人类生命之泉,可是,现在又有多少条江河受到污染呀!近年来,黄河流域污染非常严重,每年排入黄河干支流的污水量达42亿立方米,很多河段流淌着的都是污水。惨痛的生态教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重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申奥城市,就把生态环境改善列为其中重要的内容。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台,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规,开展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工作和活动。“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我们学校,有人乱丢纸屑、食品袋废弃物。不时还能够发现在走廊的墙上有深深的脚印。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切实地树立起时代责任感。心系全球,着眼身边,立足校园。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首先是不要随地乱扔乱丢;多走几步,不要穿越我们生活区绿化带,践踏绿地。
老师们,同学们,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原来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她,我们便将失去家园,毁灭自己。让我们一起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拯救一片绿色,唤醒一片蓝天,保存一弘清水。自觉做到绿色生活、绿色工作、绿色生产,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吧!
描写环保健康课堂心得体会实用二
1、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2、地球—“母亲”难堪,人类—“儿女”惭愧。
3、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4、走一走,看一看,花红柳绿美无限。
5、享受低碳生活,不再被out。
6、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
7、保护土地资源,营造生命绿洲。
8、为了校园一片绿,珍惜脚下每颗草。
9、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10、珍惜资源永续利用,绿化环境净化心灵。
1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2、拒绝白色污染,从少用一个塑料袋开始!
13、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14、门前院后种棵树,室内阳台养盆花,健康幸福到你家。
15、给我一份爱,送你一片绿。
16、问坛哪得绿如许,为有大家来爱护!
17、幸福就是天蓝山青水绿。
18、节约为本,治污优先。
19、要想校园净又美,健康文明记心里。
20、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保护自然。
21、把绿色带进世纪。
22、环境好,生活就好。
23、用我们的爱心,迎来校园的一片绿。
24、重归香格里拉。
25、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
26、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27、水清自然甜,水浑人人厌。
28、当绿色褪去,就意味着人类走向命运的低谷。
29、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30、每天节约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
31、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
32、鸟儿渴望洁净的天空,人类渴望绿色的家园。
33、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34、为了美丽家园,请从小事做起。
35、校园是我家,美丽靠大家。
36、请让我们的校园永远充满绿色。
37、娇娇小草,请足下留情。
38、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39、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40、多一声谢谢,多一个朋友,多一声抱歉,多一份宽容。
描写环保健康课堂心得体会实用三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3、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4、爱青山绿水爱蓝天白云,让生命在爱中每时每刻充满活力。
5、百业要兴环保先行。
6、人类若不能与其他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7、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绿色家园。
8、拣回垃圾分类老传统,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
9、以法保护自然环境,以德创建社会文明。
10、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11、地球我的家,环保靠大家。
12、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
13、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14、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15、青山绿水蓝天,共创美好人间。
16、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7、保护环境,人人有则。
18、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19、同建绿色温馨家园,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20、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平衡。
21、除了足迹,我们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摄影,我们什么也没有带走。
22、拥有绿色人类将不会失去梦想。
23、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24、当环保卫士做时代公民。
25、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26、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27、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28、人人参与环保共创绿色世纪。
29、用我们的双手栽下漫天的绿色,用我们的心灵守望五彩的家园。
30、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31、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32、积攒绿色储蓄生命。
33、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人类保护。
34、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5、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36、争做环保使者,共创绿色文明。
37、崇尚绿色消费,打造精彩生活。
38、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39、治理环境污染,重现丽日蓝天。
40、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描写环保健康课堂心得体会实用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崇明岛,被亲切地称为上海的后花园,这座后花园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它每一八都是生机盎然,充满了欢声笑的。我爱它,我爱在蓝天白云下享受云融融、风淡淡、水盈盈的大自然心情。然而,忽然有一天,正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它美丽的怀抱中时,它却被一种外来植物伤害着,毁坏着……
曾经的中国饱经风霜,被许多国家肆意践踏、侵略,虽然这种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可是却有着另一种同样强大的敌人在进行历史重演,那么如此热爱宝岛的我们却又如何忍心让它再次罹难?!
这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植物,便是现在常见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最初是作为庭园花卉引入上海的,的确初看它们,是一片绚烂夺目的黄色,它使我们的双眸享受到一幅浑然天成的美景,让我们忘情地欣赏、赞扬它。然而殊不知,就在这美丽外表的掩藏下,它有着危险的“使命”——破坏、阻碍其他农作物、绿化草坪的生长,甚至是无情的扼杀它们。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出现,使栽种的绿化灌木成片死亡,使公共绿化地带的草坪遭到破坏,便农民辛苦耕种的农作物减产……它实在有着太多太多的不是,实在是像一个无形的杀手在肆无忌惮地疯狂游戏着,伤害着我们美丽的宝岛。
因此,我们必须尽每一份力量来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彻底消除一枝黄花。相信,在我们每个人全身心地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便会剔除这片危险的黄色地带, 迎来另一片更健康、更美丽的绿色,使宝岛比以前更美、更五彩缓纷。
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崇明岛的大开发和生态岛的建设与我们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的我就应该大力宣传建设生态家园的重要性,全面提高防止生物入侵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和生态文明观,负起环境责任,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的学校越来越注重校园环境和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我们努力、积极地开展各种环保活动,为莘莘学子营造更好地学习氛围。如果你在我们的学校中任意地转上一圈,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有绿色和鲜花。我想,这时你的心情一定是好到了极点吧!尤其在夏季,花坛中的各类花卉争相怒放,争奇斗艳,更引来蝴蝶留恋忘返,路过时,常常能看到它们在尽情飞舞,喧闹着,为我们的平凡校园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许多生机!
描写环保健康课堂心得体会实用五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环保健康课堂心得体会实用 健康绿色环保心得体会(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