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心得体会二年级简短 二年级的倍数初步认识(九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因数与倍数心得体会二年级简短一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六一儿童节学生表演三种集体舞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4)题目的是让学生根据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第(5)题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022因数与倍数心得体会二年级简短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的概念比较多,尤其是比的初步认识这节中相似的概念较多,并且容易混淆,因此复习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做题时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注意运算顺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并通过交流了解其他算法。值得强调的是: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对学生来说是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另外,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让学生知道分数应用题应该怎样想,学会思考的方法。还可以将它与比的应用进行对比,发现这两种题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1、学生自主复习本单元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引导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和比的意义、计算及应用。
2、通过梳理与沟通,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如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求比值、化简比,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求比值以及化简比的计算;会正确地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文字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课件、练习纸
一、回顾整理、汇报交流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复习并整理分数除法这一单元,完成了吗?把你整理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生小组交流)
师:我选了几份有代表性的,想看看吗?
(学生汇报)
①简单列出本单元提纲 ②总结出个别重要的知识 ③虽然知识点零碎,但很全面
师:能把这么多零碎的知识全面的总结出来,看来你们很用心地对本单元进行了复习!可是,你们知道吗?复习不仅仅是回顾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总结出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
二、练中梳理、沟通联系
师:请看(出示线段图) 什么图?仔细看,你能看明白什么?
生:b是单位“1”,分成了5份,a占了3份;a是b的 —理解的真好!
师:它可以用一个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呢?
生:b× =a
师:你能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吗?
生:a÷b=
a÷ =b
师:为什么这样改?(积÷因数=因数)
所以说,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想一想,两个数相除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
生:比。
师:什么是比?
师:那么a比b是 ?
生:a:b=
师: 是什么?(比值)
它还可以表示a与b的比是3:5
在a÷b= 这儿它是商
看来,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有什么联系呢?
(生说,然后示课件)
有没有区别呢?(运算、数、关系)
师: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师:好了,下面看这儿 a÷ =b,如果a是2,你能算出b是多少吗?
(生计算)
师:说一说,怎么算的?
师:除以 ,算的时候变成了乘 ,依据什么?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生说)
乘除数的倒数,这样,就把分数除法的计算转化成了乘法。(示转化)
师:想一想,像这样,a是2,b是 , a与b的比还是( )吗?
(生有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
师:究竟是不是呢?(算算看)
生:(① 2÷ =2÷ =2× = )→这是求比值的方法,得到比值还是
师:②看看这种方法可以吗?2: =(2×3):( ×3)=6:10=3:5=
↓ ↓
为什么前项×3 后项也×3 ?
这是通过化简比,得出结果还是3:5
问:化简比依据是什么?
对比:谁能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不同?
生:求比值可以用前项÷后项,是一个商,结果可以是小数,分数或整数。
而化简比是根据比的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
师:其实,求比值的计算中,常常会用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提升方法
1、根据线段图提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师:如果a是六年级女生有300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六年级总数?
师:可以吗?还可以怎么提?(示题)会做吗?
生:300÷
师 为什么用除法?题目的关键是哪句话?
生:女生是男生的
师:根据条件,可以写出什么数量关系式?
生:(男生)× =300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用除法了吗?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 〤=300
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师:如果把条件换一换:女生比男生少 怎么做呢?
(生做,然后汇报交流)
师:对比这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男生是单位“1”,未知 。
师:求单位“1”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方程,也可以用除法。
师:用除法做是根据了除法的意义,而用方程相当于顺着题目的意思列式,把分数除法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法问题 ,这样就简单了。
3、比的应用
师:我把题目全换一换(示投影),变成了什么问题?
生:比的问题
师:能直接列式吗?
生:列式解答
师:把比转化成分数
问:为什么不用方程?
生:单位“1”知道,是800人。
师:这种按比分配的问题,也转化成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小结:这样把知识联系起来,问题就简单多了,应用起来也更灵活了!
四、综合练习,自我检测
师:经过我们再次整理,就把本单元这些散落的知识点穿在了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网。找到了联系,明确了方法,老师这儿还有一份检测题,有信心完成吗?
(分发练习纸,根据完成情况反馈交流)
(分析错因,大多是计算出错)
小结:看来掌握方法固然重要,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
五、课堂小结
师:咱们六年级的同学,面临对小学六年所学知识的复习。希望今天这节课对你们以后的学习能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附练习题
一、 填空
1、8:10= =40÷( )=( )(填小数)
2、20千克:0.2吨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
二、计算
÷2 ÷
×8÷ ( ÷
三、应用
一本书的 是80页,已看的与未看的页数比是9:1。已经看了多少页?
2022因数与倍数心得体会二年级简短三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 0.8 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
因数与倍数心得体会二年级简短 二年级的倍数初步认识(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