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青岛版千米的认识教案(十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青岛版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
公顷与平方千米
新授人: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例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准备: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周登玉,你们可以叫我周老师,很高兴来到你们班,这节课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完成,你们愿意吗?(愿意)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已经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生,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公顷可用符号“ha”表示。师:1公顷有多大?生: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这么大,1公顷=10000平方米。非常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题你能完成吗?)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二、认识平方千米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谈话: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已经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生,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公顷可用符号“ha”表示。师:1公顷有多大?生: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这么大,1公顷=10000平方米。非常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题你能完成吗?)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二、认识平方千米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绕1个篮球场跑一圈是56米,大约跑18圈。)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计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5、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别是多少?单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计算,并交流如何把平方米化换算成平方千米。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顷。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5、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
6、练习十四第7题
想象物体的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公顷与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青岛版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二
1、知识教学点:让学生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能力教学点:使学生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化聚。
3、德育教学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情境挂图
一、 情境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板书课题) 学生口答 学生尝试回答
二、探索感知
学生看教学情境挂图 (1)教师引导: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常用千米作路程长度的计量单位。(板书:公里)
(2)联系生活:你知道扬州到南京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你的家离学校多少公里?
认识千米:
(1)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同学们走学校100米跑道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2)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3)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学校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4)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单位化聚:
(1)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 师:火箭的速度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 )米
(2)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约6000千米。
师:南京长江大桥的长是多少千米?
板书:5000米=( )千米
三、综合练习。
1. “想想做做” 1 读题 解题 交流做法
2. “想想做做” 2 读题 解题 交流做法
3. “想想做做” 4 先填空 再交流
4.“想想做做” 5 比较
5.“想想做做” 6 看题
6. 拓展训练:判断
1千米比1000米短。( )
1千米的公路修了一半是500米。 (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五、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青岛版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三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学生自己感受“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走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200米一圈),和同学说说你走了几圈。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青岛版千米的认识教案篇四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青岛版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五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一定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例4、例5,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中的第1―3题。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
2023年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青岛版千米的认识教案(十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