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素质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总结(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党员干部素质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今天,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厅党组在这里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我先为大家上首场专题党课,就“两学一做”谈几点认识体会,具体活动怎么开展,等下忠明同志再做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1.“两学一做”学什么?
一是学党章党规,唤醒党章党规意识。习******指出,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习******还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的同志要把学习党章作为第一课。作为一名党员,学党章是最基本要求,是履行职责的本份。用刘xx审计长的话讲,党章是每个党员必读之书。对于党章总纲和11章53条,每个党员干部都要逐条逐句进行通读熟读,深入领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优良作风,深入领会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牢记入党誓词,进一步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条件,增强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宗旨观念,始终听党话、坚定跟党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规,是党章的具体化,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尊崇党章党规、敬畏党章党规、遵守党章党规的思想自觉,从内心深处尊崇党章的神圣,敬畏党规的威严,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明规矩、知底线,心中有敬畏、行为有分寸。
二是学系列讲话,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的系列重要讲话,是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对于审计机关来说,习******系列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领会系列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刻领悟系列讲话体现的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切实增强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习系列讲话最根本的,是学会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三是学业务知识,提升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毛主席1939年在延安时曾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习******把本领恐慌现状概括为“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做到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审计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监督工作,我们需要克服哪些本领恐慌,需要增强哪些本领呢?我看除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以外,我们还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工作实际学政策法规、学科学文化、学业务知识,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比如讲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政策跟踪审计,现在已是审计机关的头号职能,成为审计机关每年都要开展的常态性工作,履行好这项新职能,懂政策、懂政策审计,对审计人员来讲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专业性要求,审计机关、审计干部都要把学习政策作为项目审计的必修课,深入研究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深刻理解政策措施条文的精髓和意义,切实把政策学深悟透。如果对政策学习不深入、研究不透彻,项目审计中就会自觉不自觉简单套用不合时宜甚至陈旧落后的政策,这样提出的建议非但不能推动改革发展,甚至会阻碍改革发展。再比如,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应用是我厅业务建设上的最大短板,面对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趋势,审计人员如果不掌握信息化技术,连被审计单位的门都进不去,更不用说去查问题、提建议了。特别是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上,我省被湖北等先进省市远远甩在后面了。这个问题极其严重,解决不好,审计全覆盖就难以实现,做深做透项目也是一句空话。这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心血,厅党组下了最大决心,采取诸多措施来激励、倒逼推进大数据审计,去年我厅出台的推进大数据审计“22条”,各相关处室要责任到人、保障到位,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每个审计干部特别是业务一线人员,都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抓紧学习、强化运用,补上审计信息化这一课,用党章的话讲,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两学一做”怎么学?
中央和省委方案都讲到,要通过自学、集中培训、专题学习讨论、讲专题党课等方式开展学习,并且要求对党章党规要“逐条逐句通读熟读”,对系列讲话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刘xx审计长还总结出“读听写记评”的5个字要求。这些都是务实管用的学习方法,我们要认真领会、灵活运用,善于用这些方法把中央和省委规定的书目学深学透。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古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说到坐而论道,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送我一本书,书名叫《读金庸说教育》,书中说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王语嫣就是一个坐而论道的空头理论家。话说这个王语嫣家庭条件优越,拥有惊人美貌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不说,她惊人的记忆力也绝非一般聪明人可以比拟,才貌双全让人羡慕嫉妒恨,用现在的话说她是当之无愧的“女学霸”、“白富美”。她自小熟读各派武学秘笈,能看出各家武功招术,被誉为武学理论家、武学活字典,却不谙武功。这样一位资质聪颖且潜于修行的美少女完全具备全面发展的条件,应该是有一番大作为,直至成为唱功做功俱佳的武林泰斗。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王语嫣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坐而论道的空头理论家。用她自己的话说,“女孩子舞刀弄剑,实在不雅”。试想,超凡脱俗的美少女练就一身武功,那会是多么养眼的画面埃王语嫣天资聪慧、悟性极高,又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完全有可能修炼成为文武双全的顶级武学理论家和武术大师,但小王同学光讲不练、学用脱节,最后至多就是一个饱读武学经典却手无缚鸡之力的空头理论家了。从王语嫣的成长经历,我们得到深刻启示,理论不等于实践,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的真正价值。换句话说,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是一个人成长成熟成才的“不二法门”。再如《天龙八部》中另一位男主角段誉,作为大理国“镇南王”世子,刚出来闯荡江湖时虽然丝毫不懂武功,在机缘巧合下习得凌波微步、北冥神功、六脉神剑三大绝学,并经历种种挫折和磨难,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段誉的功成名就启示我们“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拿六脉神剑来说,虽然段誉很早就会背六脉神剑的剑谱,但是会背不会用,照样处处挨打。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实战演练,学会使用六脉神剑的九九表了,方能护住他心目中的“神仙姐姐”王语嫣,最终抱得美人归。
我再讲个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改名的故事。陶行知原名叫陶文溶,是他秀才老爹给取的。早年在金陵大学读书时,他信奉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把名字改为“知行”。1927年他发表了《行是知之始》一文,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与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正好相反,为了表明与王阳明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决裂,他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用他自己的话说,“但为求名实相符,我是不得不改了”。
我们的汉字往往蕴含老祖宗深刻的智慧。我们来参悟一下“道”字,体悟一下“道”字到底有什么哲理。“道”字由一个“走”字底和一个首要的“首”字组成。这告诉我们,要走出一条人生之“道”来,首要的,是迈开脚去走。理想很重要,信念很重要,毅力很重要,坚持很重要,机会很重要……但如果你不迈开脚去走,不去行动,这一切都将等于零。
讲来讲去,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那就是学以致用、知行统一、行胜于言。这告诉我们,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问题上,在把握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全厅党员干部绝不能当王语嫣式的空头理论家,而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弘扬“道”字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向实践学,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千万不能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做学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否则到头来吃亏的终究是自己。
习******强调,“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害在“改”,正所谓以知促思、以思促改、以改促行。“两学一做”改什么、怎么改?中央和省委方案列出了“五个着力解决”的问题(一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以及参教信教等问题;二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淡化,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以及带头违建、妨碍公务和抗拒执法等问题;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以及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等问题;四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乱作为,不担当、逃避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问题;五着力解决一些党员践行不力,律己不严、知行脱节,讲奉献、讲公德、讲诚信不够,甚至价值取向扭曲、道德行为失范,情趣低俗、贪图享乐等问题),夏书记在专题党课中指出了“有的党员不像党员、有的党员不在组织、有的党员不重学习、有的党员不起作用、有的党员不守规矩、有的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有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等七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对于中央指出的“五个着力解决”的问题和夏书记批评的七个方面具体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信仰上的问题、党性上的问题、作风上的问题、纪律上的问题、道德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包括我在内的各位党员干部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这些问题在一个人身上积累多了久了,又不能清醒认识,下决心克服和改进,这样的党员就是列宁所说的“徒有虚名的党员”。他们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没有入党,这种“徒有虚名的党员”越多,对党的危害越大,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去年发生的毕福剑视频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这里,我们简单回放一下案情。去年4月一段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流出,视频中毕福剑唱了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主席和英雄们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毛主席“把我们害苦了”。这一事件中,毕福剑作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从事“党的喉舌”事业,照理说,向人民群众传播是党赋予他的神圣职责,这不仅是工作,而更应该成为他的信仰。毕福剑作为共产党员本身也说明,至少他对外是声明自己有此信仰的。但毕福剑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做法,暴露出了他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混乱。打个通俗的比方,非基督徒嘲笑辱骂耶稣,应该没有人会把这些当成新闻。但每天在歌颂耶稣的牧师在私底下大肆嘲笑辱骂耶稣,这个问题的性质就变了。正如新加坡学者董玉振评论的那样,如果一个人骂共产党,那全世界多的是,但如果他是党委书记或党的宣传干部,那就是严重的人格分裂和公开欺骗。这说明,任何一个党员的党性修养、思想境界,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也不会因为身份特殊可以“免修”,而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主观世界改造,用周总理的话讲,叫做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也说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很有必要、很有紧迫性。
有关党员干部素质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修身,古已有之。儒墨道都讲过修身,最出名是儒家《礼记?大学》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论语?子路》中记载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其中严以修身是起始,是前提,是基础,离开严以修身,其余五个方面的要求都难以做到。
严以修身既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也是干事创业搞改革之本。我国古代就有“严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典范,至今被人所传诵。
诸葛亮的修身自律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相诸葛亮严于修身,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后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养子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瑾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54岁便去逝了。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长寸以尺。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穿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修身,古已有之。儒墨道都讲过修身,最出名是儒家《礼记?大学》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论语?子路》中记载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什么要修身?正所谓“其身不正,何以正人?”严以修身,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最后才能守得住繁华。
做
党员干部素质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总结(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