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次大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及感悟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9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十九次大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分别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这5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生动诠释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意义、方针、方法、举措,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日益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最大共识。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针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党中央专门制定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搭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设计了改革路线图。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八项制度”,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不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展开,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明显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建立。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公园等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新修订一批法律法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硬拳出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保难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大增强。
(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中央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提供了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节约资源、生态环境指标超额完成,“十三五”前两年又取得新的成就。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取得明显进展,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33%、31.3%和31.9%,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2016年单位gdp能耗、水耗分别比2012年降低17.9%和25.4%。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年均新增造林9000万亩,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增加到31.2亿亩和151亿立方米,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率先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认真落实减排承诺,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地位,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思想高度吻合。人类文明进步有两个基本关系必须处理好,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社会动荡、国家衰败。同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带来社会崩溃、文明衰退,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握好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高度一致。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和生态文明相统一的,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新的文明境界,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
(三)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党的十八大确定的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不仅要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更要贯彻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体现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路径。坚持这样的方针和路径,才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是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应有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4个方面提出了今后5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完成好这些任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推进绿色发展。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就是要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推进金融
十九次大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及感悟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