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养成月家长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教育养成月家长心得体会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园本课程“礼仪教育”为以依据,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新时期教育中加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扎实细致、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要点
1、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2、品德行为教育与培养,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培养"四有"新人打基础。
3、智力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幼儿智力与语言能力发展。
4、审美教育,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孩子美好的心灵
三、具体措施
1、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因为各种习惯内容涉及健康、社会、语言等许多领域,因而将这些内容通过规范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来付诸实施的,以直观生动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
2、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就蕴含着教育的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及时实施随机教育。
3、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监督和评价。在幼儿的习惯建立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肯定评价可以提高幼儿遵守活动要求的自觉性,教师的帮助可提高幼儿遵守活动要求的行为水平。同时,对已建立的规则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
4、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为人师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好习惯影响孩子。
5、积极开展健康有益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各种活动,为幼儿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心,培养兴趣和能力。
6、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家庭教育来完成,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积极配合,是好习惯养成的一个前提。
主题教育养成月家长心得体会范文二
(一)情况介绍
以下通过青少年打架问题个案,从其行为,家庭成因,心理进行多方面分析。 姓名:刘海 ,年龄:15 ,平时表现为个性冲动,喜欢挑事,好斗,易激怒,脾气暴躁,言语带有攻击性。
具体重大影响事件:1.班级中一同学与外班同学口角,刘海便帮同学动手与外班打架。2.在原校与其他年级同学因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便互生口角,;后约定聚众斗殴,引发群体斗殴事件。3.在上学期间频繁与不正当人员接触,交往。4.逃学一周在那期间又因与人发生口角约架后用砍刀吓跑对方。
刘海的行为如果得不到即使纠正与正确引导就会走向犯罪的深渊,最后让自己痛苦,让别人痛苦。
(二)成因分析
在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中了解其打架原因:
1、法律意识淡薄。
2、模仿心理(与电影中古惑仔暴力电影影响下)。
3、“义气心里”(讲所谓的哥们义气,帮助哥们而与别人打架斗殴)。
4、冲动心理,易造成激情犯罪(只要与别人口角,便易冲动引发斗殴事件)。
5、虚荣心理与自卑感(由于自己在班上成绩不太理想,想靠打架来证明自己是强者,来提高自己的关注度,同时也是自己在其他方面自卑的表现)。
刘海个性冲动,好强,有个人英雄主义行为与其家庭成长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其言行也是具有攻击性和强势性,当然这与攻击性人格不同,以为他的家庭成长与他正处于一个青少年的特殊时期综合判定他只是具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如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着年龄增长其攻击倾向可能转换为攻击性人格,从而危害社会。刘海父亲在初中时候开始便外出工作,
家里与母亲生活,与婆婆爷爷分开住,其好强攻击性行为可能源于本能的保护家人与自我保护的原始冲动。在他的家庭中也许正需要一个强势的男性来支撑,让整个家庭强大,他的父亲离开外出工作,爷爷年迈,这样这种家庭责任感就潜意识的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不仅仅是他个人潜意识需要这样,他的家庭中成员都可能有这样的意识,从而他便养成一种强势的个性特点,日常学习生活中他就会便得更加敏感,对于他人普通的行为他都可能认为是对他的威胁行为,从而进行自我防御,转换为攻击他人。
家长在家庭成长中也对其比较溺爱,在其这种过度防御中与他们在刘海的打架行为进行袒护,从而养成了自己认为只有靠武力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惯性思维。在日常监管中对其控制力度不够,让本身处于逆反时期的她更加放任,在校外也结交一些不正当人员,在不正当群体中,一种群体影响力也对他自身价值观与人生观产生影响,导致其对人对事更加偏激,从而恶性循环。
(三)教育策略
青少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容易误入歧途,他们只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也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特性,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强,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共同联合起来,让学生健康的成长,从他们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个性特征及心理需要,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
1、加强法律意识,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法制教育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对行为危害性的认识。
2、心理调适,采用“调整认知,调控情绪,指导行为”的策略。
对于学生打架问题要学校与家庭联合处理,正确引导,对于家庭教育在此就不多做谈论,主要对于学校方面对于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打架的问题学
生,应采用综合性的辅导对策来解决,即综合采用“调整认知,调控情绪,指导行为”的策略。“调整认知”就是通过改善与学生所处环境的关系,满足其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帮助其建立安全感,消除防备心理,从而降低防御机制,提高交往信心与同学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指导其调控情绪”帮住问题学生及时察觉,妥善处理,有效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提高处理自己和同学关系的能力,降低因发生口角而打架的可能性。“指导行为”,就是以明示,暗示,奖罚等手段对问题学生的交往行为进行及时的指导。
3、同伴教育。
同时我们将个别问题学生放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通过集体的帮助,是改善问题学生所处的社交环境的一种方法。因为这些问题学生大多是后进生,差生,在集体中教育养成一种集体约束感,让好的同学感染他们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可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必然会对他们产生一种积极有益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4、无私关爱,给予集体的温暖,回归主流。
要让问题学生多和其他学生接触,坚决杜绝孤立政策,在部分学校,对于问题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孤立他们,使得他们游离在集体之外,这样对问题学生的问题不仅不能解决反而会加深问题。要经常和问题学生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让后进生感觉到和其它学生一样是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满足他们的归属感,他们就会从心理上和同学融为一体,从而愿意顺集体潮流而上。老师也可经常关心后进生或者问题儿童,指导他们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在思想上可以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到集体给与的温暖,在给问题儿童辅导的过程中,及时给与他们正反馈,多给与他们肯定,让他们产生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他们的信心,减少他们的自卑感,从而是他们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产生报答老师和集体的责任感。让他们自信,自豪与责任感同在,激发他们强烈的上进心,并且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问题学生纠正和正确引导需要长久的努力,问题学生的行为思想具有反复性和可变性,我们需要长期的,日复一日的坚持对他们的关心,引导,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主题教育养成月家长心得体会范文三
本学期以来,生活部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始终秉承学校“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生活”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安全优质,学生爱校,家长放心”为宗旨,认真贯彻学校小学部学年工作计划及德育处工作计划,狠抓制度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及优质服务意识,更好地搭建了培养学生生活处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规范文明行为的平台,形成具有广雅特色的学生养成教育机制,进而打造具有广雅特色的小学生生活管理系统。
一学期来,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团结一心,无私奉献,很好地完成了生活部各项工作,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队伍建设,提高老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1、加强生活老师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
要求生活老师不仅要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还要自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仪等各种习惯,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生活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外,还必须具备过硬的生活辅导教育技能。在日常工作中,不定期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环境安全法律法规、教师的修养、对学生的教育艺术、与学生沟通及家长沟通的艺术、各年龄段学生的教育方法等。通过培训教师们工作干劲大增,工作责任心增强,教育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3、提出了“三心”“四陪”原则。“三心”指:爱心:在生活管理上像妈妈一样重视他、关注他、爱护他,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细心:指的是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包括孩子的身体、心理、生活、言行举止;耐心:指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要友善,要耐心细致帮助、教育,及时引导。“四陪”指:陪孩子一起活动、和孩子一起用餐、指导低年级小同学洗漱、跟孩子们一起睡觉。我们充分强调“孩子至上”理念,要求生活教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开心,让家长放心。
二、营造良好的生活文化气息。
1、提倡全体生活老师实行“愉快生活、生活愉快”的教育理念,生活中细心照顾学生,学生犯错,耐心教育,杜绝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
2、宿舍环境布置比赛。
通过活动使学生宿舍充满文化气息和教育意义,发挥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与熏陶作用;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让生活老师与学生多一些共同合作相处的机会,让生活老师更深入了解学生,更好地对每个孩子做出针对性的指导。
3、定时开展各种生活技能活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友谊,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生活部各年级段定期开展了一系列“生活技能竞赛”。例如卫生间生活用品摆放和床上用品折叠比赛等活动。
三、狠抓日常规工作,严格落实一天一查。
1、就餐
主题教育养成月家长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