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激斗志心得体会和方法 党史教育知识心得体会(八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党史教育激斗志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必须坚决学习贯彻到位,扎实开展好教育整顿工作。作为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党员干警,结合前段时间的学习教育,就“如何正确认识讲政治和讲法治的关系”,谈下个人心得体会。
在我院一楼的党建园地非常醒目的位置上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认为,作为审判机关,人民法院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这一重要指示在审判实践中坚决贯彻落实到位,就是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就是教育整顿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将这一指示要求落到实处呢,作为一名员额法官,我应该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牢固树立程序意识,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面对的并非是一方当事人,如果是下判决,结果总会有一方败诉,不可能每一个案件的当事人都会胜败皆服,作为胜诉的那一方,他可能会拿着判决书说,“嗯,我感受到了公平正义”;而败诉的那一方往往有着他自己的“公平正义观”,即“判我输了就是不公平不正义”,那么如何让败诉方感受到公平正义呢,这有可能吗?还有,是不是案件调解了,双方当事人就会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了呢?我看也不一定,因为给钱的那一方可能认为他给多了,拿钱的那一方可能会认为他拿少了,双方都认为法院在和稀泥,都认为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公平正义。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呢?我想,“感受”到公平正义,尤其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更多的应该是“程序上”的感受,而不是单纯的对处理“结果”的感受。所以我认为,程序很重要,要让人民群众在参与司法程序的过程中有着最直观的不偏不倚的公平正义的“感受”。比如说安检要人性化、立案要及时登记一次性全面告知所需材料、审判流程要严格按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进行、庭审中要恪守中立保障好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尤其是发言的权利、严格遵守审限规定、接待要耐心并积极释放司法善意、判决结果不能是冷冰冰的也要有司法的温度和关爱、不局限于个案也要借影响较大的个案进行全民普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治理,等等,这都是影响当事人“感受”公平正义的具体因素。没有程序的正义,很难有结果的正义;只有程序正义,才能确保结果正义。
二是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意识,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有人说,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法官也是人,面对办不完的案件,面对难以沟通的当事人,面对家庭琐事及各种压力,有时也会着急上火,比如庭审排的很多所以节奏紧凑可能要赶时间,比如压力太大接听电话可能会不耐心,比如文书太多了在制作时可能会有笔误疏忽,等等。可能我们无意的一个小细节小错误,就会让当事人误以为“有内幕”“不公正”。所以,要经常换位思考,多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这既能得到当事人的认同,引起共鸣,又有助于纠纷的化解。
树立司法为民意识,这里的“民”,就是“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案件当事人,也包括社会公众。一方面要让案件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另一方面随着司法公开和网络的发达,也要让社会公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有指引功能,会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一次工作的疏忽,或者一个判决说理的不充分,可能就会引起一次负面舆情,进而让社会公众对个案的公正性存疑。所以,应该要切实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司法为民。具体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和压力疏导,力争保持初恋般的热情,服务好人民群众。
三是要牢固树立专业意识,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也是包括案件当事人在内的人民群众对司法案件处理结果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可能会理解并接受司法程序上的瑕疵,但不会接受结果上的不公正、不正义。如何实现结果的“公平正义”,这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专业意识,不断提升司法能力。
“专业”是法官的立身之本,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1.要坚持终身学习。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民商事法官,要以学习宣传民法典为契机,切实学深吃透新的法律精神。2.要提升庭审驾驭能力。庭审中,要做到准确归纳争议焦点,要把控好庭审节奏,等等。3.要提高文书制作水平,加强对裁判文书的说理。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要求要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准则、引领社会风尚。在今后的文书写作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说理。裁判文书是法官司法能力的展示载体,是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关,这就要求文书制作的排版一定要规范、结构一定要符合文书样式要求、论证说理一定要符合情理法理且政治方向和价值指引均正确。4.要加大司法调研力度,培育精品案件。要勤于思考,善于终结,将好的案例及时整理报送,将好的做法及时形成经验进行推广,在专业领域树立自己的权威。
四是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扎实开展好教育整顿。如果司法人员违法违纪了,人民群众难免会以有罪推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办理的案件,可能会认为他们办的案件全是不公平不正义的,进而影响其所在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会让人民群众对这家法院其他案件的公正性一并打个问号。讲政治与讲法治,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指的是积极的一面,比如要一视同仁的对待当事人,不能让个别群众在个别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是要让所有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能区别对待,要坚决杜绝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再比如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教育整顿工作,等等。本人作为2007年即入院参加工作的老同志,更要带头干,用心干,做好表率。有所不为指的是消极的一面,比如不能妄议中央、不能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不能违反三项规定,等等。
最后,借此机会谈谈个人对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的理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之所以说是“重要”的指示要求,不仅是因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的指示要求,也因为这一指示要求的内涵本身非常丰富、非常重要,掰碎了每个词都能解读出丰富的含义。比如“让”,“让”是要求我们要发挥司法能动性,主动作为,主动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比如“人民群众”,包不包括案件当事人呢;如果包括,那么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民事案件的被执行人怎么才能感受公平正义呢,他们能感受得出来吗;包不包括我国法院有管辖权的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员呢?比如“在案件中”,而不是“案件结果”,“案件中”是贯彻整个案件始终的,是全流程的,并非只是结果。以及刚才谈到的“每一个案件”“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等等,每个词都意义深远。另外,可能站在不同司法机关不同司法人员的立场,解读出的内涵可能也是有区别的。
到底如何才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落到实处呢?实际上总书记已经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了,那就是“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努力”地去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
最新党史教育激斗志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佳节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强调,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不仅能够让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而且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注入强劲精神动力。下面,就如何上好党史"必修课",我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和大家作一交流。
一是学好党史,有利于深刻认识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救国救民、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不改初心,大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立足中国国情,吸收世界先进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初心和使命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党和国家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全面了解党所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奋斗历程,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四个自信"至关重要。
二是学好党史,有利于切实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学习党史,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能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只有深读深悟党史,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地牢记初心使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永远在路上。
三是学好党史,有利于认真践行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来,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无论顺利还是曲折,我们党始终在奋斗中克服艰难曲折,靠奋斗创造未来;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也在不懈奋斗中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要从党史中激发责任之心,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为民族之大我承担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要从党史中激发担当之心,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要从党史中激发为民之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要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翻阅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拼搏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奋斗史。从嘉兴南湖承载革命火种的小船,到劈波斩浪领航复兴伟业的"中国号"巨轮,中国共产党谱写了执政14亿人口大国的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科书。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自觉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汲取成长营养、获取奋进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为民初心,担当时代重任。
二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保证。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在党的历史上,政治方向、政治路线一旦出现问题,形势就会变得复杂,局势也会随之艰难,党的前途命运则可能出现危险局面。历史经验和现实面临的任务告诉我们,全党上下只有绷紧政治意识这根弦,自觉站稳政治立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判断力,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
党史教育激斗志心得体会和方法 党史教育知识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