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岳阳楼记 》复习要点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3

  一、文章知识: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二、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二、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⒂、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三、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8)、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四、问题思考:

  1、为什么要从滕子京写起?

  因为是应滕子京之请而作记,所以有必要先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事,也是对滕子京的赞颂,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当政者的不满。

  2、第2段如何写景? "衔"、"吞"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特点概括地描述了岳阳楼的景象。首先指出岳阳楼的胜景集中在洞庭湖,接着从空间写了浩瀚的湖面,又从时间写湖上变化万千的壮丽景象。六个短句,既精炼,又有气势。"衔"、"吞"二字形象地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人格化了。作者在这里并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有二: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

  3、第3、4段写了什么内容?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分段来写。

《岳阳楼记 》复习要点

  一、文章知识: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