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两句话心得体会及收获 党史教育三个深刻领悟心得体会(7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党史教育两句话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学习党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作为一名高校党务工作者,我热爱党史这门课,对党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每到一地,总要去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了解党的历史,升华思想境界,加强党性修养。2016年8月17日,我和儿子宋伊哲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学习。
北大红楼是北京大学红楼的简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一座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的老式楼房,人们习惯称它为“红楼”。这里是中国革命的起点,我们依次参观了校长室、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文科学长室、日刊处、文科教务处、学生教室、编目室、登录室等,还看到了1918年冬毛泽东在此作为图书馆助理员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和用过的办公桌。
北京大学红楼汇集了许多著名学者和新派人物来此授课,还集中了新潮社、国民杂志社、新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新潮》、《国民》、《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就设在地下室的红楼印刷厂。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价值。
我的体会是,北京大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
第一、北京大学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1918年,李大钊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随着红楼的投入使用,北大图书馆搬入红楼。李大钊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刊物为阵地,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李大钊主持下的北大图书馆,不仅成为进步思想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而且成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
第二、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的发起人是北大师生,宣言的起草人是北大师生,五四运动队伍的主力军都是北大师生。“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9页)。1919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民族危难之际,北大学生挺身而出,联合北京各校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
第三、北京大学是中共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单位。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中共一大前,全国共有党员58人,北京大学师生校友23人,占党员总数的40%;8个地方党组织,6个党组织负责人是由北京大学师生或校友担任;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有北京大学师生和校友5人,分别是毛泽东、张国焘、陈公博、刘仁静、包惠僧,占38.5%;中共一大选出的中央局3人中有2人(陈独秀、张国焘)是北京大学的。所以,北京大学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四、北京大学是伟人领袖毛泽东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出发的地方。1918年,毛泽东来到北大红楼。作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他经常从景山东街三眼井胡同出发,来到红楼一层的第二阅览室,登记新到报刊和阅览人的姓名,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置身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毛泽东说,自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是从北京大学红楼出发,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创建的清代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教育家蔡元培在1917年出任校长后,以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聘请李大钊、胡适等文化名流为教授。据记载,1918年北京大学教职员总数达217人,学生总数达1980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在红楼,有各种社团活动。在这些社团中,就有李大钊,邓中夏等人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会成立于1920年3月,会员中有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瞿秋白等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为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方便大家活动,校长蔡元培专门拨了两个房间作为活动室,大家亲切地称之为“亢慕义斋”。在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影响和推动下,各地相继建立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们有计划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广泛地开展工人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北大红楼,马克思主义火种在这里播撒,从这里出发,一代伟人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穿越历史云烟,我们再次感受这场伟大爱国运动,依旧可以听到革命者坚定决绝的呼声,可以看到他们奔走呼号的身影,可以深刻认识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信仰的力量会一直带领我们走向成功。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一如既往地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发扬北大精神,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弘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体现立学、办学、求学、治学的价值追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际行动做好学校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描写党史教育两句话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同志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按照局党委的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党课,结合我近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到“五个深刻认识”,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一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
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是深刻认识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进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取得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也历经艰辛,需要倍加珍惜、永不动摇。深刻认识了这些,“四个自信”就会无比坚定。
三是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弄明白我们党怎样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成长、发展、壮大,怎样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并从胜利走向胜利;
思考为什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什么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深刻道理在哪里。四是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什么、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认真思考,我们这代中国共产党人该怎样把我们这一棒跑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就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五是深刻认识对党忠诚是什么、怎么做。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从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中获得深刻认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最关键的要求,就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三个汲取”,认真领会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一是在知史中汲取爱党爱国的力量。98年的党史,70年的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
二是在知史中汲取智慧担当的力量。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四个自信”;
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
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
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国、兴国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得的是能自觉地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努力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在承继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历史眼光,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三、坚持“四个结合”,认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一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传承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结合起来。
一是持续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三大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提出的,它们也是党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此为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持续体悟革命传统。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务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体悟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把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二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为人民守初心为民族担使命结合起来。
一是正确认识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就立下的铮铮誓言。在党的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把进行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尽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使得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真正认清我们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启迪心灵,让我们汲取党建的经验,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守好初心、为民族担起使命。三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学懂弄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明了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眼光。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善于从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源自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四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
党史教育两句话心得体会及收获 党史教育三个深刻领悟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