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警示教育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 事故警示教育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7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事故警示教育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地下室项目
20xx年11月28日事故报告
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职工信息
受伤时间:20xx年11月28日
受伤地点:花园1#楼
受伤者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男
出生时间:19xx年07月23日
身份证号码:
籍贯:福建省石狮县河山镇落泉村2社10号
现住地址:x县六管区附近
岗位:砌砖工人
二、受伤过程
20xx年11月28日上午6:30点左右,我公司职工在花园1#楼上班时间在五楼下楼梯时不慎从楼梯上摔落,因本人强烈要求要到福州医院治疗,随即送往福州市第二医院治疗,20xx年11月28日下午13:49分住院治疗。初步诊断:l1椎体压缩性骨折伴轻度滑脱,具体病情详见住院病
历、诊断证明单等。
三、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项目部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体现出以下几个因素:职工在下楼梯太急,加之本人的安全意识较底,所以照成了这次事故。
四、纠正预防
施工现场项目部的管理层召开了事故原因分析后,又立即组织召开了砌砖班及各班组相关人员的安全会,教育在施工现场施工的人员要提高安全意识,遵守项目部的各项制度,做到“三不违”、“三不伤害”,必须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恳请贵局前往我单位调查认定该起事故是否为工事故。
、地下室项目部
20xx年11月29日
推荐事故警示教育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某地一个月内发生两起煤矿特大透水事故,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生还希望渺茫的煤矿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国内外造成极坏影响。
这充分暴露出安全监管工作上的较多漏洞,尤其是没尽到监管责任,对事故查处不严、整顿不力,对安全生产执法不严、工作不实、监管不力。
面对无可挽回的矿工生命,我们心情十分沉痛。在此,我们向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作出深刻检讨。
某市连续发生两起煤矿透水事故,有三个重要原因值得深刻反思:
一是对煤矿事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认识不够。某市煤矿连续多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于是产生了麻痹思想。上半年,某市省安监局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的防治上,对煤矿水患未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认为某市是产煤小省,“应该不会”有大事故。
二是对基层工作监督指导不力。兴宁市福胜煤矿“7?14”透水事故后,某市省迅速开展事故调查,发出事故通报,某市省安监局提请政府依法关闭兴宁市四望嶂矿区水淹区下包括大兴煤矿在内的6对矿井。但由于没有及时跟进和深入基层,致使停产整顿要求未得到真正落实,最终酿成特别重大事故。
三是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把关不严。采矿许可证是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前提,但某市大部分煤矿原有的采矿许可证过期。某市省安监局一方面担心完不成国家下达的工作进度,另一方面担心导致相当部分煤矿因无法到期领证而停产,从而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加快发证进度,经与省国土资源厅协商后,明确地级以上国土部门出具正在办理证明,可视为有采矿许可证。据此,大兴煤矿在未正式领取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由于法制观念淡薄,一味追求发证进度,忽视了发证程序,在煤矿企业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不齐的情况下,采取“变通”办法给煤矿企业颁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把关不严,酿成大祸。
检讨人:
年 月 日
推荐事故警示教育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在全路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中,按照段安排我车间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安全检查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反思,结合我车间实际对“7.23”事故原因和应该吸取的教训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按照“五查七重点”的要求也对自己在安全工作的表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照自己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查找和分析,深深感到自身的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安全履职等方面距离“安全第一”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一、“7.23”事故应该吸取的教训。
“7.23”事故震惊中外,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结合我车间换轨大修施工实际,应该吸取以下教训:
1、 对铁路运输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清醒地看到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甚至一个职工的小小失误,就会酿成大患,车毁人亡,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我们作为既有线线路大修行业,换轨质量直接影响运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2、 对技术、设备的学习、掌握不够,特别是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吸收能力差距很大,随着高铁技术不断更新,对线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换轨大修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我车间的轨道车lkj、新焊轨列车等,在对设备性能、技术要求、使用保养、维修维护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强化职工学习,迅速熟练掌握。
3、 应急处理能力和预案不完善,遇到突发情况不敏感、反映不及时、处理不善。换轨施工是在既有线上封闭施工,遇到风霜雨雾不良天气是常事,各条线路各个地区、地段情况都不相同,因而更要加强预想,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日常练兵,提高应变能力。
4、 安全管理的环节上有漏洞,对我车间主要要抓好施工现场点前下道避
车、作业人员安全、点后撤离防护、大件搬运等关键点的卡控,抓好轨道车、焊轨列车设备完好、装载牢固、值乘标准落实、防溜、防火措施落实等关键,抓好平行作业施工车列和地面作业的防护、联系等几个关键环节的卡控。
二、 安全与效率、安全与效益。
上半年我车间安全形势不算稳定,接了路局几张牌,有人身、有行车也有管理,分析原因,主要是对安全与效率、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没有摆正。第一对安全的“第一”位 置没有摆正,在工作中重进度轻安全或者忽视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工长层面,车间布置任务后,在施工现场大呼小叫抢进度,忽视了必要的安全思考和预防。第二是认为安全影响效率,干惯了、看惯了,不违章没法干活,这种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个别规章条款确实只考虑了安全而捆住了手脚,二是个别工长和职工习惯了原来的方式方法,突然要求严了,没有积极思考在新的安全规定下怎么做好工作。第三对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认识不清,大部分职工只知道“我的安管考核每月多少钱,一张白牌扣多少钱、一张黄牌扣多少钱。”而不知道每张牌连带责任要扣班组和车间多少钱,都知道出了事大家跟着沾包挨扣,但没有意识到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保证安全得奖励。以上现象和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习惯了粗放型的管理,对安全与效率、效益的投入产出比、得到与失去比,没有一个的数字概念,需要我们进一步细化规章、规范制度、科学评价、公平考核。
三、 个人在安全履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1、“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每天都在施工现场,从慢行到封闭、从验收到撤离,镜头不换,时间长了思想上有所松懈,不能每时每刻保持强烈的安全忧患意识,特别是今年以来安全活动开展很多,有厌烦和迟钝的思想,不善于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有麻痹松懈和得过且过的思想。每天盯在施工现场,感到很辛苦,虽然深知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但有时想我在这里看着呢,自然就有所麻痹,另外有时
思想里有“行政的事主任主抓”,因而想的做的就不是那么全身心投入,有得过且过的思想。
3、有好人主义思想。在安全考核上,考虑职工辛苦较多,因而发生问题批评教育多,责任追究少,客观上存在着好人主义思想。
4、个人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还不够适应。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主要是对行车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的不多,以至于在安全检查和管理中无从下手。
5、抓关键、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没有做到盯住不落实的人,彻底追查、分析和处理, 纠正每个在安全生产中的失职行为。没有狠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者的责任,查摆深层次原因,从而导致许多工作在落实过程中效果不好,出现力度衰减,影响了管理的实效性。
四、整改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安全意识。通过这次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首先要提高认识,认清铁路运输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直接关系,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杀人,血的教训带给每一位铁路职工的警示,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第二要认真反思“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的牢不牢,认清“安全无保障,运输就没有效益”,正确地处理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辩证关系,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率、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第三要清醒认识到既有线换轨施工对铁路运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认清我们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影响行车,抓好现场作业关键环节、关键处所的控制。
2、提高主动性、自觉履行职责。从自身工作角度要切实提高主动性,把安全作为第一要务,自觉履行安全职责。首先要把形势任务教育与安全教育紧密结合,把安全教育作为党员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日常宣传和教育。其次要把党员活动与安全工作紧密结合,结合换轨大修施工特点、党员队伍状况,认真开展好创岗建区、安全屏障工程等活动,以“党支部无事故、党员无两违”为目标,在安全生产发挥中坚和攻坚的作用。第三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管理
紧密结合,通过会议和日常管理、谈心,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安全责任大如天,安全工作重于一切”的理念灌输到职工思想当中,重点解决好一人一事的思想疏导工作,对接牌重点人、安全关键点的思想工
事故警示教育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 事故警示教育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