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队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辩论队培训方式(四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辩论队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一
(1)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陈词3分钟,反方一辩陈词3分钟。
(2)立证陈词(进一步阐述本方观点)
正方二辩陈词3分钟,反方二辩陈词3分钟。
(1)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任何选手(只限一名)选手回答。
(2)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任何选手(只限一名)选手回答。
(3)提问用时累计1分钟,回答用时累计3分钟。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轮流发言。共用时10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用时4分钟。正方四辩总结陈词,用时4分钟。
观众可分别向正反方提问1—2个问题。观众提问不影响得分。
推荐辩论队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二
一、活动目的
为大力弘扬法律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增强我院法学专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文法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学习部和我校社团联合会法学社联合举办第十届“文法杯”法律辩论赛。
二、活动概述
(一) 活动背景:法律辩论赛是每年文法学院举行的一项重大赛事。与一般的辩论赛不同的是,法律辩论赛在注重辩论技巧的同时,更强调辩手法律知识的灵活运用。为加强此项比赛集中展现辩手法学理论功底的平台作用,鼓励同学们将理论用之于具体的司法实践,文法学院将对以往的辩论规则作出改动。具体而言,初赛及复赛将继续沿用以往规则,1/4决赛阶段及以后各阶段将采用模拟法庭辩论的模式,辩题不再是宏观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司法案件,辩论队双方以“律师”或“当事人”的身份参与辩论,邀请法学教研室老师、知名律师或法官作为评委组成“合议庭”,首席评委担任“审判长”,并由其宣布“判决结果”。这种模式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直接接触审判实务,更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二)本次活动分为五个阶段:预赛—复赛—1/4决赛—半决赛—总决赛。
(三)本次比赛采取层层淘汰、层层晋级的方式进行,总决赛将决出冠亚军队。
三、活动特点
(一)独树一帜——我校是一所理工科为主的大学,法律内涵的融入赋予了法律辩论赛新颖的风采。唇枪舌剑,妙语连珠,语言与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势必会吸引更多的文法人以及其他学院学生热情的参与与坚定的支持。
(二)实战模拟——法律辩论赛将课堂与社会融为一体,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法学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那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法律辩论赛高度实践性的特点使它能充分展现法学独有的魅力。
(三) 影响力大——法律辩论赛虽然参赛对象有所限制,但缜密的思维、言辞间法理的彰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法律辩论赛成为文法学院所有赛事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前期宣传工作
1、 预赛前1周在校园各处张贴介绍本届法律辩论赛的活动海报。有意者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各相关班级班长处报名。
2、每场辩论赛前五天公布比赛时间、地点、对阵双方和辩题。
3、预赛结束后,张榜公布入围复赛的辩论队名单。
4、复赛结束后,张榜公布晋级1/4决赛的名单。
5、1/4决赛前三天在校园各处张贴宣传海报。
6、1/4决赛结束后即张榜公布晋级半决赛的辩论队名单。
7、半决赛结束后,将张榜公布晋级总决赛的辩论队名单。
8、总决赛结束后,张榜公布本届法律辩论赛的冠亚军及最佳辩手的名单。
五、赛程安排及相关规定
(一)参赛对象 本部法学专业全体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每队各年级的辩手人数比例为2:2:1,也即大二学生为2名,大三学生为2名,大四学生为1名,每队设队长一名,负责统筹辩论队在整个赛程中的各项事宜,其中包括与学习部联系、参赛时本辩论队的统筹安排等。
(二)赛程安排
(1)报名阶段:
各年级学生在各班班长处报名,其中大二、大三两个年级同学在本年级内部两两配组,之后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每队人员组成。
(2) 预赛阶段:
经过报名,共有31支辩论队参加本次比赛,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其中一支辩论队直接晋级复赛,另外30支进入预赛,共有十五场比赛。预赛阶段胜出的15支辩论队将晋级复赛。
(3) 复赛阶段:
从预赛晋级的15支辩论队加直接晋级的1支辩论队共16支辩论队将进入复赛阶段,从本阶段开始评定“优秀辩手”称号。复赛共举行八场比赛,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八场比赛的对阵双方。复赛阶段胜出的8支辩论队将晋级1/4决赛,复赛的评分规则及辩论细则同预赛。复赛结束后张榜公布进入1/4决赛的辩论队名单。
(4)1/4决赛阶段:
1/4决赛共有四场比赛,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两场比赛的对阵双方。胜出的4支辩论队将晋级半决赛,1/4决赛的评分规则及辩论细则同预赛。1/4决赛结束后张榜公布进入半决赛的辩论队名单。
(5)半决赛阶段:
进入半决赛的4支辩论队以抽签的方式确定对阵双方。胜出的2支辩论队将晋级总决赛,半决赛的评分规则及辩论细则也同预赛。
(6)总决赛阶段:
总决赛中胜出的辩论队为本次法律辩论赛的冠军,另一支队伍为亚军。在冠亚军争夺赛之前将举行由各优秀辩手报名组成的辩论队之间的表演赛,表演赛中表现最佳的辩手将获得“最佳辩手”称号,总决赛中表现最佳的辩手将获得“法辩之星”称号。总决赛结束后将举行颁奖典礼。
(三)评判方式
邀请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生、法学老师和法律工作者担任评委,初赛及复赛阶段设 3名评委,1/4决赛及以后阶段的评委人数可增至7人。比赛胜负及“优秀辩手” 的人选由评判团投票多数决定,最后由评判团推选一名评委作点评。
(四)比赛程序
(1)辩论赛的总体结构:辩论赛由立论陈词、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四部 分组成。辩论赛应该用普通话表述。
(2)辩论赛程序(由主持人执行)
1)主持人介绍评判团成员及辩题;
2)参赛队自我介绍(1/4决赛及以后各阶段增加风采展示环节);
3)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
4)比赛开始;
5 5)评判团退席评议;
6)评判团入席,点评代表进行评析;
7)宣布比赛结果;
8)比赛结束。
(五)奖项设置 冠军队1个 亚军队1个 季军队2个 最佳辩手1名 “法辩之星”1名 优秀辩手若干名 所有获奖者均将获得由我院颁发的获奖证书以及其他奖品。颁奖仪式定于总决赛结束时举行。
六、经费预算
20xx年10月20日
推荐辩论队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三
[一辩对垒]
正方一辩:大家好!人活着总要有个理由。这个理由便是人要在一生中体验自我意义,提升自我价值,这便是人自我实现的定义。今天谈人的自我实现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论述:第一,自我实现目标的选择和调整更多地蕴含在过程中。人的目标不可能一成不变,人们要在生命中去调整这个目标。我敢说在座很多人小时候都想当天文学家,对不对?可是有几个人现在还坚持这一理想呢?这不正是证明了人在人生的历程当中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吗?第二,人自我实现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更多地印证在过程中,是卑劣的骗术还是高尚的行为,是小人得志还是英雄圆梦。没有对于手段的考察我们无从谈起人要体验的自我不是没有善恶判断的空壳。人要提升的价值也不能脱离社会的精神。第三,人自我实现感情的投入更多地体现在过程中。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如果我们谈人的自我实现,却不谈人的情感问题,就有一点没有人性了对不对?如果在座各位能够允许我把美好的爱情、甜蜜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可爱的孩子也算作人自我实现必须考察的因素的话,那么在座各位您更多的是去哪里体验这种感情的呢?白头偕老的人生之路见证了永结同心的誓言。第四,人自我实现潜能的发挥更多地在过程中得到证明。在困难面前,人每一次坚强的努力,人每一滴坚强的汗水向世人证明了你的潜能。不相信结果刻板的评判,不相信失败残酷的宣告是一个自我实现者不可或缺的精神。当然,今天我们谈人的自我实现,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结果直观地告诉我们什么是输赢成败,体现了过程的完结。但是如果我们今天探讨的是人的自我实现,那我们是不是更应当坚持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是不是更应当看重人自我实现的行为手段,看重人自我实现的感情投入呢?我们是不是更应当采取一种看待一个自我实现者身上那真善美的精神的思路来理解这个问题呢?这便是我方今天判断人自我实现过程重于结果的基点。走出输输赢赢的怪圈,直面成成败败的世界,永远不变的是人们对自我的肯定和超越,而永不褪色的是人自我实现的人性光芒。人的自我实现过程重于结果。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手段的不同体现于在过程当中。那我们要问:为什么会有手段的不同呢?秦桧和岳飞为什么就会有不同的人生历程呢?不正是因为对结果的不同的追求吗?我方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结果重于过程。人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人发挥潜能,贡献社会实现人之为人的尊严,它既是过程但更是结果。今天判断二者孰轻孰重,就是要看谁是自我实现的动力源泉,谁是自我实现的价值指引。第一,人是理性中人。一位哲人曾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因为在人的社会实践当中,劳动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并且主宰着人的行为。人之异于动物正在于人对结果的孜孜以求。它使人生超越本能,赋予人生以理性主义的精神、积极入世的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意志。第二,人是社会中人,衡量一个人是否自我实现的根本标准不在于高峰体验而在于社会贡献。有了社会贡献才能谈人的尊严,社会贡献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正如《左氏春秋》所言:立功、立德、立言,此皆为人生之不朽也。而这一切最终体现于了是结果而非过程。试问:如果司马迁没有《史记》,他如何成为古今史家第一人?如果爱因斯坦没有相对论,他又怎么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呢?所以由此可见,人的自我实现当中,过程指向结果、服从结果,结果引导过程、统帅过程。结果是人生之舟的引擎,是人生航线的灯塔。今天我们来讨论人的自我实现结果过程谁更重要不是一个思辨的游戏,而是事关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严肃问题。结果重于过程是社会本位的人生选择,是理性主义的人生哲学,而过程重于结果则必然会走向反面。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过程的价值,也不能否认对方辩友今天的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因为当人生遭遇挫折、蒙受坎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它来抚慰心灵。但是我们要问的是:如果我们把一时的慰藉之词作为整个人生的准则的话,那是不是就是饮鸩止渴、南辕北辙呢?
[一对一攻辩]?·正方二辩选反方二辩
正方二辩:刚刚对方一辩说岳飞是在追求结果,请问他是不是在追求“屈死风波亭”这个结果?
反方二辩:对方是不是认为生死就是结果呢?那人从尘土而来又化归尘土,天下所有的人都将要死,那结果都一样,这个世界是不是太单调了?
正方二辩:那是因为岳飞他在追求目标。第二,刚刚对方一辩又说人一定要对社会做出贡献才能自我实现,有一个残疾人他毕生都只是在学会如何自理生活。请问他能自我实现吗?
反方二辩:他用他的精神感动了天下人。《春秋左氏传》告诉我们: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立功、立德、立言,皆为人生之三不朽。如此立德之三不朽,难道不是贡献吗?
正方二辩:这位残疾人他精神的体现正在于他克服人生的过程中。再请问对方辩友:您觉得评价一个人和评价一个物,它的区别在哪里?
反方二辩:评价一个人遵守康德的准则: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正方二辩:那马丁·路德金说:“手段是正在形成当中的目的。”您如何解释?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马丁·路德金说手段是正在形成当中的目的,恰恰是告诉我们,在一个手段当中如果不蕴含着对于预期结果的追求,这个手段根本没有任何意义。马丁·路德金如
辩论队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辩论队培训方式(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