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羊心得体会范文 扶贫心得和感悟美文(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扶贫羊心得体会范文一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将扶贫开发任务全面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以户为单位制定扶持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精准扶贫。2019年,至少实现1.3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20xx年,实现剩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1、建档立卡: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各乡镇(街)要健全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依托动态信息管理平台,精准确定贫困对象,将贫困状况、致贫原因、脱贫方案、脱贫措施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
2、脱贫任务:按照精准扶贫到户、精准脱贫到人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具体帮扶措施,20xx年完成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对五保、残疾、鳏寡孤独等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政府兜底保障。
3、移民搬迁:认真执行《xx县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精准确定搬迁对象,根据搬迁户需求选定进县城、进重点镇、进社区以及相对集中自建有计划地予以安置,相对集中自建安置点规模不得低于100户。积极发展移民搬迁相关配套产业,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
4、资金管理: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管理,贫困户专项资金要重点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以及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采取“有劳动能力年补、无劳动能力月补”的办法,确保专项资金瞄准贫困,服务扶贫。各乡镇(街)要认真做好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申报、组织、验收等工作,对有产业的贫困户要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和验收结果,通过“一卡通”直补到户或集中使用扶持,对无产业、验收不合格的贫困户不予补助;“五保”人群直补到户。
5、产业扶贫:各乡镇要对无稳定产业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鼓励贫困村发展壮大互助资金协会,充分发挥扶持农村贫困人口专项资金、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作用,积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支持帮助贫困户发展苹果、棚栽、家庭小型养殖以及其它等特色农业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6、能力建设:整合培训资源,依托各类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村贫困人口“两后生”、进城务工贫困户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册登记贫困户开展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确保贫困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实用技术。
7、整村推进:根据镇村改革规划设计,对不需要整村搬迁的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扶贫,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的办法,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加大贫困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问题,全面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彻底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确保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
8、组织建设:建立县、乡、村、包扶单位四级精准扶贫组织管理体系,层层夯实责任,狠抓任务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乡镇(街)要成立专门扶贫机构,明确主管领导,落实1名业务骨干具体负责扶贫工作。各包扶单位以及其帮扶责任人,按照乡镇(街)的安排部署,落实帮扶措施,带领贫困户有计划、有目的脱贫。
考核工作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每季度一检查、每半年一通报、年终全面考核。年终考核中,对工作成绩突出、任务完成较好的乡镇、包扶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包扶部门给予全县通报批评,并坚决进行问责,在年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确保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本责任书一式叁份,乡镇(街)和县政府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2022扶贫羊心得体会范文二
为全面了解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推进和规范农村牧区“精准”扶贫,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根据县委安排,7 月6日至14日,县人大会调研组到全县各乡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采取听取县扶贫开发局、县农牧局、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汇报,组织召开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人大代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座谈,深入贫困村、90%以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查看走访以及查阅资料等方式,广泛听取和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和掌握扶贫开发现状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县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藏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政策的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xx年底至20xx 年底,累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5亿元,减少贫困人口3462户,16254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64%。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从xx元增长到xx元,年均增长27%,贫困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村2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83户xx人,占全县农牧民总人口的15.16%,接近贫困线人口6204户xx人,占全县农牧民总人口的46%。
二、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自然条件差、灾害频发,经济基础滞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基础薄弱,扶贫任务繁重。全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干旱浅脑山区和高寒牧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基础设施薄弱,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仍然突出。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大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来源和经济结构单一,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贫困与非贫困边缘户家庭数量较多,因灾、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导致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加大。数据统计显示,在贫困人群中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因病户数分别占28.55%、23.44%、21.24%、10.75%。
(二)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县农牧业处于低层次小农经济状况,规模小、效益低, 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缓慢,发展和提升空间有限,尤其是虫草经济成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导致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极为狭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扶贫产业少;热贡文化产业覆盖面小,受益群众少,产业化步伐相对缓慢;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
(三)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我县扶贫资金项目小而散,存在撒胡椒面现象,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导致专项扶贫资金作用发挥不明显。用整村推进项目发展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引导发展、激励发展,甚至是逼着发展的状态。项目资金直接扶持贫困农户,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难以应对市场、自然、技术三重风险,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效果差,做到“扶持到户”,但是“效益不到户”。此外,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发展滞后,导致相当部分搬迁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狭窄,除居住条件改善外,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四)扶贫工作力量薄弱,扶贫帮扶不到位。贫困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本领不足,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乡镇未配备扶贫专职人员,分管人员身兼多职,对扶贫工作投入精力不足、重视不够。联建单位帮扶工作停留在送资金及衣物,对研究联点村情况,制定发展思路、推动发展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力。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金整合不畅,不少行业部门认识不到位,缺乏沟通,“单打一”情况依然存在,难以发挥行业扶贫力量整合效应。
三、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摸实贫困底子,打好攻坚基础。借鉴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还看技能强不强、最后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的“五看法”方式,逐村逐户逐人进行精准摸排、规范识别、分类建档,为开展精准扶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一要选准扶贫对象。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和环节进行识别,确保识别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扶贫对象得到群众广泛认可,真正把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二要找准致贫原因及脱贫对策。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情况,列出需求清单,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准。三要健全档案资料。收集完善文字资料,建好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
(二)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精准扶贫,就是要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扶贫攻坚机遇,将扶贫开发纳入“十三五”规划,集中力量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①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饮水工程投入力度,解决全县各乡镇村庄、牧业点至今未通自来水、部分未实施入户工程、部分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等问题,解决群众饮水困难。②加强通村道路建设。争取实施通村道路硬化项目,解决部分乡镇通村道路及牧业点未实施道路硬化项目问题。③加快农网升级改造,解决新户和牧业点不通电问题。④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争取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完善贫困村住房建设规划,力争尽快消除贫困户的危房。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住房奖励补助政策,免除或减少贫困户自筹资金部分,切实解决贫困户自筹资金困难问题。通过大力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房”基础条件,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推进农牧民增收。教育方面,通过校舍安全工程,抓紧落实标准化校园建设,加大学前教育、中小学建设力度,推动教育教学规范化、标准化。积极争取学前及幼教教师编制,加大中小学双语教师培养招录力度,缓解教师缺编、专业不合理现状,提高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对贫困户(高中及以上)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努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利用20xx年时间实施“一户一名大学生”计划,阻止贫困的代际相传。医疗方面,探索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重特大疾病二次补助、大病医疗救助和大病商业医疗保险“四道保障线”,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同时,加大县级人民医院争取力度,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县级医院医药费用报销政策,并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配备紧缺医务人员,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社会救助方面,有效衔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贫困户符合低保标准的纳入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并提高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争取将失地贫困农民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城中村”失地群众生活困难。同时,提高农村牧区单亲家庭、残疾人及孤儿补助标准,切实解决特殊人群生活困难。此外,对受自然灾害及非正常因素致贫的特殊困难的群体及时提供扶贫,进行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扶贫帮助。社会养老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我县客观实际的长期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一个乡镇一个中心福利机构,一个村一个幸福园,一个社区一个日间照料场所,将贫困户成员中无劳动能力老年人纳入社会养老范围,减轻贫困户经济负担。易地搬迁方面,积极探索多哇、瓜什则、兰采高寒牧区在自然村(牧业点)建立生产生活区、乡镇所在地建立生产服务区、在县城建立生活区,解决少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对地质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的双朋西乡、扎毛乡、加吾乡部分贫困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贫困村群众生存与发展条件。同时,根据资源特点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扶持手段,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支持易地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确保移民收入稳定。建议:政府通过用扶贫资金购置或租赁铺面的方式,隆务古城一条街安置一批,扶持开展传统手工产品加工销售;隆务寺附近开辟热贡文化特色产品
扶贫羊心得体会范文 扶贫心得和感悟美文(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