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八德心得体会简述总结 中华八德心得体会简述总结200字(3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中华八德心得体会简述总结一
20xx年,我们按照校关工委、校学工部、校团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以知荣明耻,从我做起为主题,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注重环节,力求实效,扎实开展了“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科信学院有60多名师生在征文活动中受到了表彰,现在我将我们科信学院在这项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做法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第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
首先非常感谢我们关工委的前辈,一直很关心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前就常常帮助我们搞好各项工作,比如早在20xx年科信学院成立之初,在关工委的帮助下就组建了科信学院教学质量督导组,帮助科信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年新生入学教育都帮我们做了很多教育工作;每一次国际国内大事发生,首先就有关工委的老师来为我们作形势政策解读,比如去年十七大召开,就来了几位教授帮我们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团干部等作辅导。他们理论水平很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责任心也很强,办事认真,所以我们很愿意能够共同参与这项活动,这是我们的光荣。
其次是中华魂主题活动有着很深厚的底蕴,第1届(1994年)《我是中国人》(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2届(1995年)《我们是黄河我们是长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第3届(1996年)《寻红军足迹树革命理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第4届(1997年)《八一军旗红》(纪念建军70周年),第5届(1998年)《伟大的旗帜》,第6届(1999年)《伟大的祖国》,第7届(2015年)《中华气节》,第8届(2015年)《光辉的八十年》(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第9届(2015年)《新世纪的宣言》,第10届(2015年)《高举光辉旗帜誓做时代新人》,第11届(2015年)《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响应中央关于“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号召),第12届(2015年)《崇尚真善美学做诚信人》(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第13届(2015年)《知荣明耻,从我做起》。一直紧扣祖国的发展、时代的脉搏,又有了丰富的新内涵,很值得进一步挖掘。
第三,去年的动员大会开过以后,我向学院领导作了汇报,党政领导也很重视,指示我们,“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效载体,开展这一活动,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把这个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抓手。自从胡锦涛同志提出荣辱观的内容以后,我们已经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好借这个计划让广大同学进行一次总结提炼升华,用征文这个形式也是展示教育成果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我们学院上下达成共识,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二、广泛动员,精心组织。
思想统一了以后,又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分团委把主题读书活动列入了团委全年工作计划之一,用了半年的时间做好前期工作。比如理论学习,我们按支部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学习材料。对读书活动的重头戏征文比赛,第一步,我们选配得力的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成立了征文活动工作小组。第二步,小组起草和制定了《“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方案》,向每个班级下发了《“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通知》。第三步,召开各个层次的动员会。重点对20xx和20xx级的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各个团支部组织召开各班的动员会,学生会负责学生干部的动员,号召所有的学生干部首先要做学习和践行胡锦涛荣辱观的排头兵。第四,利用举办“荣辱观”图片展、网站出宣传板悬挂条幅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营造主体读书学习的氛围。
第三、注重环节,务求实效。
在组织过程中,我们比较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结合学校和学院大局。xx年末征文活动开展得时候,正值河北工程大学教学评估期间,各项任务相当繁重。这也正是检验大家荣辱观教育学习情况的一个好机会。其实那时我们的工作也相当繁重,当时学工系统分了10个组,我自己就担任了其中4个组的小组长。我们要求学生要把荣辱观学习的成果体现在为评估做贡献的实际行动中。比如自觉维护安全稳定,维持环境卫生,把自行车摆放整齐,言行举止
大方得体,勤俭节约,刻苦学习等,在评估期间,科信学院7400多名学生确保了安全稳定、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为评估作出了贡献。
二是结合学生实际。
大学生有自己学习的特点,比如自学能力较强,那么我们就坚持学生自学为主的形式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辅导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辅导。辅导也不采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常用模式灌输,而是组织学生自己准备幻灯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讲解演示的同学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得到了有效的思考锻炼,听得同学也饶有兴趣,乐于接受。
另外一个特点,大学生精力充沛,活泼热情,不能单纯地啃书本,而是要把读书和组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团学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学生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形成了读书与实践互补互助,寓教于乐的良好运行机制。
有关中华八德心得体会简述总结二
随着钢笔、圆珠笔、中性笔纷至沓而来,加之电脑、摄像机、录影机闯进我们的生活,你——毛笔——渐渐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岁月最终抹不掉你自身的灿烂光华:从王羲之、颜真卿等书圣墨迹中,仍能映衬出你的伟岸雄姿并流芳千古!
文房四宝,你首当其首;通体无曲,你刚正不阿;贤士集会,你相伴左右。秦始皇统一六国,把你命名为“毛笔”,从此你在历史的舞台上尽展风姿,尽情书写着人生的真善美、假恶丑:忠臣,在你的雕镂下呈现出铮铮铁骨;奸佞,在的刻凿下剥去了层层伪装。
陶潜气度非凡,归隐后徜徉与山水之间。你卸下一身戎装,陪五柳先生尽情游乐于自然。于是乎,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游,有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怀”的闲适。
曹操一腔热血,即使鬓已星星,仍雄心勃勃,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提笔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这“恣意妄为”的神来之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茫茫银河一望无际,我仿佛看见了你犹如盘古开天劈地一般,何等的惊天动地;又如共工怒触不周山一般,何等的气势恢宏。
才女李清照一时兴起,泛舟荷塘,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又是你在她的芊芊玉手之中,记录下了这人生长河中的美妙时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紧握你身,在风云卷积,北宋灭亡之时,你记录下历史的瞬间,手起笔落处,挥洒方寸间的是大宋腐败,奸佞误国,深入浅出,力透纸背。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伟人毛泽东踌躇满志、铁画银钩、语惊鬼神地用你写下了这一不朽诗篇,肯定了推翻压在人民头上三座大山,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的英雄斗士。
一张白纸,泼上你淡淡的墨香后才会有了价值;一幅美图,经过你的勾勒才会万世不朽;一句绝唱,有了你的抒写才能在历史上永存!
你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你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你的功劳与山齐名、与海同尊。唯有笔墨文香,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才能发扬光大,中华魂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有关中华八德心得体会简述总结三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同学讲讲。
一、爱国、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以上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爱国主义不可丢,民族气节不可无。
二. 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 ,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司马迁曾总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 《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是发愤立志的最好例子。“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显现了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可贵精神。迭经优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中流击水,奋发图强。
三. 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李大钊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 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四.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五. 勤俭、廉正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勤俭和廉正在今天更要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正的美德。
六. 敬长、知礼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左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 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同学们,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中华八德心得体会简述总结 中华八德心得体会简述总结200字(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