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四史心得体会及感悟 老师四史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教师学四史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开始推行学案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学案教学认识不多。感觉是个新鲜事物。有很多教师也出现抵触情绪。首先,在编写上的困难。因为没有范本,我们无从下手。怎样编写学案呢?其次是在使用上。什么时候使用?怎样使用?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困惑着我们。
经过两年的教学积累。我们学校开展了许多有关学案教学的教研活动。也让我们慢慢地认识学案教学的模式。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这种学习模式是让学生学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而学案就是为学生而设。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它又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它不单单是学前预习。它还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这刚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求教师按课本的内容和教学用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述就行了。但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学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就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课文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浅到深。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并且把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做到教前先预习。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掌握得差不多,有不明白的问题就留到课堂的时候向老师提问。教师就可以节省了很多时间,真正可以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了。使用学案后,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案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把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实施学案教学以来,小组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有时讨论一个问题时,学生还想继续讨论,那其它的知识就讲不完了。有时收的太紧,只有个别的学生回答,又变成了一言堂。另外一个就是学案发给学生回家预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好地完成学案的内容。到了课堂上就能积极回答问题,但对于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学案发给他们后,有的把学案弄丢了,有的更是偷懒不做。上课时进行讨论,他们是一问三不知。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了。
总之,学案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对于教师学四史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为了进一步优化我校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下面我分三大项向大家介绍一下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及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希望各位老师给予积极配合。
一、常规工作。
(一)教学常规
1、关于“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必须得到重视。因打印机使用过勤,老化速度太快,今后取消电子备课。
手写教案尽量写详案,力求创新,对副页进行重新设计,如分格书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教师语言;或教学预测、课堂生成等;格可横分也可竖分。(杨各庄教案)
另外,本学期,将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注重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提高备课质量。本学期,人人要上一节研究课,每节课的教案均需是集体备课形式。
2、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
我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拥有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但严重缺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此,本学期,大家一是写好教案中的课后回顾,二是充分利用手中的教学札记,积极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效益。
3、关注学生思想与能力的提高,重视晨读、晨会与自习。
每天晨读、晨会时间都不够一节课,但贵在持久,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也能取得好效果。这一点大多数老师做得不错,只是在晨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有些老师做得不够,上学期二年级做得不错,本学期,希望大家多做探索,让晨会的效果更显著一些。
另外,个别老师上晨读、晨会、还有自习时喜欢离开教室,让班干部管理或学生自己管理,如果班干部确实能起到有效作用,良好的班风也已经形成,这样做我很赞同,但问题是我们基础没打好,这样做还不行。尤其是晨读,虽然只有10分钟,但他主要关注学生思想,注重提高学生能力。教师不在时,就失去了一个走进学生内心的机会,
教师学四史心得体会及感悟 老师四史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